为什么现在很多人不发朋友圈了?

如题所述

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隐私和安全意识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问题,不希望将自己的生活细节公之于众,以免遭受不必要的骚扰或侵犯。

    社交媒体疲劳:通过社交媒体分享生活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但过度使用社交媒体也可能导致疲劳感。人们可能感到厌倦了不断更新和浏览朋友圈的压力,选择减少在社交媒体上的时间。

    个人品味和价值观的改变:人们的个人品味和价值观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他们可能开始更加关注实际生活中的经历和体验,而不是追求在社交媒体上的虚拟认可。

    社交媒体的负面影响:社交媒体可能对人们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例如引发焦虑、自卑感和社交比较等。一些人可能选择主动减少在社交媒体上的活动,以改善自己的心理状态。

    以上只是个人观点,也不能一概而论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10-25
失在这里,就会出现在那里。

发圈的人少了,看的人却一点没有减少。

爱分享,渴望认同的诉求不会消失,也无从压抑。

中年人选择消失在朋友圈,是因为意识到“朋友圈无法满足他们原本的诉求”。就我身边而言,同一群人,他们曾经热衷于发圈,现在都冲进了“直播”。

不论我出远门旅游,还是就近外出遛弯儿,总能看到我曾经开口就想叫叔叔阿姨、现在叫出口会调整自己换成大哥大姐的人,在十字路口,一小块空地,或者热闹的公园、街市和景点。凑近一看,呀,好东西,才知道他们在直播。

那劲头、那情绪、那气势,可足了。

比起朋友圈,显然,这种方式能让他们找回主导感,那种特殊、有些夸大的互动方法,更能满足他们在原本生活中缺乏的热情。

我身边的朋友分为两类。

一类受我影响,曾经一天要发几条十几条朋友圈的人,现在几乎不发了。据她所说,实在想发也会分一些类。比如,适合发某平台的专业内容,就发到某平台去;纯娱乐,体现自我生活的,就发到缺乏身边熟人、更广泛的社交平台。

另一类呢,遵从己心。

随时时刻,只要他们想发,觉得有必要发的,仍然会不计形式、不计回应地发。

但他们的心态调整得更好了。不会因为被人说了什么话,或没得到期待的效果,而影响自己的心情。

对于很少发圈的人,是否设置三天可见真的不重要。

反而像我这种,从朋友圈诞生到现在,一共也没有几条的人,有时还挺希望别人看看。那就像一条很有意思的足迹,没什么需要掩藏。

当然,一些特殊工作的需要,在工作号上设置三天可见也无可厚非。

我觉得更重要的是,我们能从各种复杂的环境里分得清自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