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村土地管理存在的问题有哪些方面

如题所述

一是土地管理严格控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矛盾。大部分地区发展经济对土地的根本依赖仍然存在,特别是一些经济欠发达乡镇,原本二、三产业发展就相对落后,要想保持经济发展高位增长,完成上级下达的经济增长指标,只能向土地要钱;同时,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村里为尽快获得奖励资金,大干、快干上了一批设施建设,出现了一些基础设施重复建设现象,大量土地被侵占。
二是村镇建设缺乏规划,或规划水平不高,实际用地与用地规划不匹配,土地利用随意性大。小城镇建设规划水平不高,随意性大,如将拆迁安置小区规划在污染企业旁边,待规划调整又需要一段时间,有些地方等不到规划调整未经审批就在异地建设,给土地管理留下后遗症;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占用大量农村土地,虽然新农村建设要求规划先行,但由于一些规划企业只追求眼前经济利益,对村庄建设规划不够重视,合着当地干部和群众要求随意圈地搞基础设施建设;村庄合并后,人口转移机制相对滞后,规划在合并的几个村中间圈地新建办公大楼、公共设施现象普遍存在,大量耕地被占用,而实际使用率较低。
三是基层干部群众土地管理知识缺乏,土地违法行为时有发生。农村干部群众依法用地意识不强,村民宅基地审批把关不严,违法用地现象时有发生。如部分村民误认为土地承包后即依法取得了土地使用权,部分村民认为老屋翻建中人不超出原有宅基地范围,无须办理用地审批手续。农村基层组织一些领导越权批准村民建房,擅自表态越权同意村民建房。同时,农村干部为增加村级收入,以出租非量化土地方式获取上交款,把山脚、岸线附近闲置土地擅自出租他人建厂房、码头,在土地管理部门执法过程中多有发现。
四是土地管理执法不严。部分地区在经济发展指标的压力下,给土地管理部门施压,一定程度了淡化了执法;同时,从违法用地行为查处来看,责令停工通知书等很难见到成效,而强制执行从立案到依法执行完毕,一般需经过责令停工、调查、告知、作出处罚决定、申请法院执行、法院公告及正式执行等程序,最快也得花费三个月的时间,削弱了土地执法的打击力度;目前一些违法用地行为与非法辟山、造码头等行为有关,牵涉多个部门,有关部门单独执法,行政执法效率较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2-26
 1、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分属不同部门,确权的主体和性质尚不明晰
  一是土地所有权和承包经营权确权发证分属国土和农业两个部门。
  二是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发证主体不明确。
  三是农村集体土地和宅基地权属尚不明晰。
  2、确权登记认识尚不统一、基层推动此项工作的积极性不高
  3、确权登记中遇到的政策性矛盾突出,工作力量和投入经费严重不足
  4、确权登记发证的后续工作亟待加强,相关政策调整尚未及时跟上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