醴陵的由来和历史

如题所述

醴陵的由来和历史如下:

醴陵,为湖南省辖县级市,由株洲市代管。总面积2156.46平方千米,总人口105万。醴陵盛产陶瓷、花炮,是世界釉下五彩瓷原产地、中国“国瓷”、“红官窑”所在地和花炮祖师李畋故里,是“中国陶瓷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花炮之都”,中国工业百强县。

一、醴陵地名的由来

醴者,酒也。《辞海》、《辞源》的释义是,醴,甜酒;或甜美的泉水。远古时代,黄帝的史官、汉字的创造者仓颉在造“醴”字时,可谓用心良苦。他将代表某一特定时辰的“酉”字和酿酒所需的原料“曲”、“豆”组合起来,便成了独具一格的“醴”。以致后来人们想简化它都无从下手。

醴陵;将“醴”字用作地名,那就更有意蕴了。古时,能称作“醴”的地方,绝对是一个土地肥沃,谷穗成堆,美酒飘香的好地方。而这地方正好又是山岭葱郁、丘冈连绵。这就是“陵”的含意。于是乎,“醴陵”这一响亮的名字就在数千年前的某个时刻诞生了。

可以肯定地说,醴陵地名是酒文化与醴泉文化结合的体现。“醴陵”可以意会为“酒味醇香的大山”。那时,它是一片稻浪滚滚、生产美酒的肥沃土地,呈现一派富庶祥和的景象。所以它的得名,最早和中国传统的农耕文化和酒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是山与水的完美结合。

二、建制沿革

1、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属长沙国临湘县。汉高后四年(公元前184年)封长沙相刘越为醴陵侯。

2、东汉初,置醴陵县,三国时,醴陵属吴国荆州长沙郡。

3、隋大业三年(607),改临湘为长沙县,撤醴陵并入长沙。

4、唐武德四年(621),复从长沙县划出置醴陵县。

5、元朝元贞元年(1295)升为中州,天历年间(1328~1330)由州降为县,至正二十四年(1364)复升为州。

6、明洪武二年由州改县,属湖广布政使司潭州。清朝康熙三年(1664),隶属湖南省长宝道长沙府。

7、民国元年(1912年),属湖南省湘江道。

8、1949年7月,醴陵和平解放,属湖南省长沙专区。

9、1952年,长沙专区改名湘潭专区。醴陵属湘潭专区。

10、1983年7月,醴陵县划入株洲市管辖。

11、1985年8月,撤县建市(县级市)。

三、风景名胜

醴陵市境内的旅游景点有官庄山水、渌江桥、耿传公祠、渌江书院、李立三故居、陶瓷艺术城、长庆寺、先农坛、仙山公园、云岩古寺、状元芳洲、东富寺、陈明仁故居、沩山古窑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