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这个文言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09-07-29
先妣事略 先妣周孺人,弘治元年二月十一日生。年十六,来归。逾年,生女淑静。淑静者,大姊也。期而生有光;又期而生女、子,殇一人,期而不育者一人。又逾年,生有尚,妊十二月;逾年,生淑顺。又一岁,又生有功。
有功之生也,孺人比乳他子加健;然数颦蹙顾诸婢曰:“吾为多子苦。”老妪以杯水盛二螺进,曰:“饮此后妊不数矣。”孺人举之尽,喑不能言。
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孺人卒。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伤哉!
于是家人延画工画,出二子,命之曰:“鼻以上画有光,鼻以下画大姊。”以二子肖母也。
孺人讳桂。外曾祖讳明;外祖讳行,太学生;母何氏。世居吴家桥,去县城东南三十里,由千墩浦而南直桥,并小港以东,居人环聚,尽周氏也。外祖与其三兄皆以资雄,敦尚简实,与人姁姁说村中语,见子弟甥侄无不爱。
孺人之吴家桥,则治木棉。入城,则缉纑,灯火荧荧,每至夜分。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
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冬月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暴阶下。室靡弃物,家无闲人。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户内洒然。遇童仆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铒,率人人得食。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
孺人卒,母何孺人亦卒。周氏家有羊狗之疴。舅母卒;四姨归顾氏,又卒,死三十人而定;惟外祖与二舅存。
孺人死十一年,大姊归王三接,孺人所许聘者也。十二年,有光补学官弟子。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期而抱女,抚爱之,益念孺人。中夜与其妇泣,追惟一二,仿佛如昨,余则茫然矣。世乃有无母之人。天乎,痛哉!
【译 文】
先母周孺人,弘治元年二月十一日生。十六岁嫁到我家。第二年,生下女儿淑静。淑静,就是我的大姊。过一年,生下我,又一年生下一男一女,一个生下就死了,另一个也只活了一年。又过了一年,生下有尚,怀孕十二个月。第二年生淑顺,过一年生有功。有功生下以后,先母比哺养前几个儿女时更加强健。然而她常常皱着眉头对几个女佣说:“我苦于生孩子这样多。”有一个老婆子用一杯水盛着两个田螺送上来,说:“把这杯水喝了,以后就不会常怀孕了。”先母举起杯,把水一气喝完,从此失声变哑,不能说话。
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孺人病故。儿女都还小,看见家里大人哭,也跟着哭,但是还以为娘是睡着了。真是伤心啊!接着,家里请来画工为先母画遗像,把两个孩子带到画工眼前,对他说:“遗像鼻子以上照有光画,鼻子以下照淑静画。”因为这两个孩子面容象母亲。
先母名桂。外曾祖父名明;外祖父名行,是太学生;外祖母姓何。外祖父世世辈辈住吴家桥。吴家桥在昆山县城东南,离城三十里,经过千墩浦,到南直桥,沿着小河往东就到。村子里聚居着许多人家,全都姓周。外祖父和他三个哥哥都因为富有而出名,为人忠厚正直。外祖父常常和和气气和村里人谈家常,看到小辈外甥侄子个个都喜爱。
先母到吴家桥娘家,就做棉花活。进城回婆家,就搓麻捻线,常常点盏小灯,劳动到深更半夜。外祖父三天两天差个人来送点东西。家里不缺吃食,先母却终日劳苦象是穷得揭不开锅。冬天生炉火用的炭屑,叫丫环做成炭团,一颗挨一颗晒在台阶下面。屋里没有废物,家里没有闲人。儿女大的牵着衣服,小的抱在怀里,手里还不停地缝缝补补,间间房里干干净净。待佣人有恩惠,佣仆虽然被责打了,背后也不忍心责怪她。吴家桥每年要送来鱼、蟹、糕饼,总是人人可以吃到。家里人听说吴家桥有人来,个个都欢喜。
我七岁时和堂兄有嘉进学塾读书。每逢阴雨天气,堂兄总是在学塾里过夜,我心里舍不得和他分开,但是却不能留住,必定要赶回家。先母常在半夜醒来,叫我低声背诵《孝经》,要我背诵得没有一个字错漏,她才高兴。
孺人故世以后,外祖母何孺人也病故了。周家染上了瘟疫。舅母病故;四姨妈嫁在顾家,又病故;一连死了三十个人才停止。只有外祖父和二舅还健在。
孺人故世十一年后,大姊淑静嫁给王三接,这婚事是孺人生前应允的。故世十二年后,我补上了生员,十六年后,我娶妻,婚事也是孺人生前给我订定的。一年以后我有了个女儿,我们夫妇都很喜爱女儿,格外想念孺人。夜半三更,和妻子一同流着眼泪,回想她生前的几件事,仿佛象是昨天发生的一样,别的什么,都记不起来了。世界上竟有没有娘亲的人么!天啊,多么悲痛啊!
第2个回答  2007-06-22
府中官吏倪寻、李延同时来就诊,都头痛发烧,病痛的症状正相同。华佗却说:“倪寻应该把病邪泻下来,李延应当发汗驱病。”有人对这两种不同疗法提出疑问。华佗回答说:“倪寻是外实症,李延是内实症,所以治疗他们也应当用不同的方法。”马上分别给两人服药,等第二天一早两人一同病好起床了。

下面分别解释,应当尊重全文的本意。 府吏”:太守衙门里的官吏 “止”:停.留,可引申拜访. “共”:一同 该句译为“太守衙门里的官吏倪寻.李延一同到(华佗处)看病。”都是头疼和身子发热,所痛苦的地方是相同的。“俱”:都 华佗说:“倪寻应该用泻药,李延应当让他发汗。”“或”:有的人 “难”:以----为疑难 有的人疑难其中的不同。华佗说:“倪寻身体外部没有疾病,李延身体内部没有疾病,所以治疗时应该(或“最好”)要区别。”当即(或“随即”)各自/分别给(“与”:给)他们药。第二天早上都起来了。

希望有所帮助,按原文意思翻译。谢谢。
第3个回答  2007-01-14
兴化郑板桥,名燮,乾隆间,掌管山东潍县。当时正值连年歉收,一斗粟米值一千钱,郑板桥大兴工役,招来远近的灾民,修城凿池,以做工生活代替赈灾。又劝县中大户,打开粮仓煮粥,轮流照顾工人们的生活。将有余粮的富人家的粮仓封掉,命令其将多余粮食平价卖出用于赈灾。有打官司的事情,就保护贫苦人而压抑豪富人。(古时以右为尊位,以左为卑位)。监生以事上谒,辄坐大堂,召人上堂,双目圆睁大骂曰:"只看重钱财的畜牲。有什么好说的呢?",又叫皂卒脱其帽,足踏之,并且揪住他的头,用墨笔在监生脸上乱涂。,将富人驱逐出去。一时间豪富都很怕他,而贫民赖以存活的人则不计其数。
他做宰相的时候,有一富人想驱逐一个贫穷的女婿,让他的千金陪他养老。板桥收其女为义女,又把穷女婿藏在家中。等女孩来了,让他们相见,出钱让他们成婚,叫他们一起坐车回家,一时间热门皆赞颂不已,称之为“盛德”。后来因为如实禀报受灾冒犯了更大的官员,被罢免归家。
第4个回答  2007-01-14
郑板桥,乾隆间知①山东潍县。值岁连歉,板桥乃大兴工役,招远近饥民,修城凿池,以工代赈,复劝邑中大户,开厂煮粥,轮饲之。尽封积粟之家,责其平粜②,有讼事,则右窭子而左富商③。监生④以事上谒,辄坐大堂,召之入,瞋目大骂曰:“驼钱骡⑤有何陈乞?”或命皂卒⑥脱其帽,足踏之,或摔⑦头黥面⑧,逐之出。一时豪富咸惮之,而贫民赖以存活者则无算⑨。

(选自《板桥全集》)

[注释]①知:掌管。②平粜(tiào):平价出卖粮食。③右窭(jù)子而左富商:保护贫苦人而压抑豪富人。④监生:此指儒生。⑤驼钱骡:只看重钱财的畜牲。这是骂人的话。⑥皂卒:穿黑衣的官府差役。⑦摔(zu6):揪住。⑧黥(qíng)面:本是古代的一种刑罚,用刀刻额颊,再涂上墨。此指用墨笔在监生脸上乱涂。⑨无算:无数。

兴化郑板桥,名燮,乾隆间,掌管山东潍县。当时正值连年歉收,一斗粟米值一千钱,郑板桥大兴工役,招来远近的灾民,修城凿池,以做工生活代替赈灾。又劝县中大户,打开粮仓煮粥,轮流照顾工人们的生活。将有余粮的富人家的粮仓封掉,命令其将多余粮食平价卖出用于赈灾。有打官司的事情,就保护贫苦人而压抑豪富人。(古时以右为尊位,以左为卑位)。监生以事上谒,辄坐大堂,召人上堂,双目圆睁大骂曰:"只看重钱财的畜牲。有什么好说的呢?",又叫皂卒脱其帽,足踏之,并且揪住他的头,用墨笔在监生脸上乱涂。,将富人驱逐出去。一时间豪富都很怕他,而贫民赖以存活的人则不计其数。
他做宰相的时候,有一富人想驱逐一个贫穷的女婿,让他的千金陪他养老。板桥收其女为义女,又把穷女婿藏在家中。等女孩来了,让他们相见,出钱让他们成婚,叫他们一起坐车回家,一时间热门皆赞颂不已,称之为“盛德”。后来因为如实禀报受灾冒犯了更大的官员,被罢免归家。
第5个回答  2006-04-05
唐太宗凭借五个方面治理天下.
唐太宗登临翠微殿,问身边的侍卫之臣道:“自古以来帝王虽能平定中原,却不能制服北方少数民族。而我才能不及从前的帝王,却取得了超越前人的成绩,我不明白这其中的原由,诸位各自思考一下具实回答。”众臣都说:“皇上的功德如天地一样的宽广,以至于不能以世间的任何一样东西来形容。”皇帝说:“不对。我之所以能做到,只因为凭借了五个方面而已。自古帝王都忌讳有超越自己的人,我对于别人的优点,如对待自己的优点一样。人不可能有完人,总有自己达不到的事情,我常常能避开他们的缺点,而取其优点。做君王的常常对于贤人过于宠爱,对于有过失的往往弃置不顾。而我对于贤人则敬重他们,对于有过失的则给予关怀,贤人和有过失的人统统有自己的立足之地。君王大多厌恶忠谏正直的人,或明或暗置之死地,没有一个朝代不是这样的。自我登基以来,正直忠谏之人重用于朝廷之内,从未罢逐过一个人。自古以来都是以中原人士为贵,鄙视少数民族,而我却对他们一视同人,所以他们的部落都愿意归顺于我大唐。有了这五点,我才能成就今天的霸业。”看着褚遂良说:“您曾做过史官,我今天的这番话说的对吗?”褚遂良回道:“皇上的功德已不可具数,惟有这五点自我总结,却是平实的感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