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男子被误诊为脊柱肿瘤了吗?

如题所述

被诊断为“脊柱肿瘤”后,老家的医生告诉谭叔(化名)“顶多活三个月”,没想到他“回家等死”却挺过了半年,最终在广州诊断为“脊柱结核”。

3月24日是世界结核病防治日。记者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骨外科获悉,许多被确诊的结核病病人往往不相信自己得了“历史书上记载的痨病”。尤其是脊柱结核患者,往往以为“结核病菌只侵袭肺,不会招惹脊柱”。

我国著名的脊柱肿瘤专家、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骨外科主任沈慧勇教授指出,结核病与贫穷紧密相关,在近百年前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非常高。如今,我国的结核防控体系非常健全,结核的发病率与死亡率都明显下降。但由于现代社会人口流动性大、耐药结核杆菌的出现以及自身免疫缺陷疾病等综合原因,使得近几年的结核病的发病率又有抬头的趋势。

不想“人财两失” 他曾回家等死

“原本我以为自己必死无疑,现在来医院碰碰运气,希望您能帮帮我……”一进诊室,老谭便激动地请沈慧勇教授救救他。六个月前,他因为腰背痛就做了MR(磁共振检查),并被诊断为“脊柱肿瘤”。一方面,老谭家境普通,无法承受伴随肿瘤治疗而来的高额医药费,另一方面,医生告诉他,以往的经验显示,“一旦肿瘤出现在骨头上,往往意味着癌症到了晚期,生命进入倒计时。”

为免家人“人财两失”,老谭决定放弃治疗,返回家中安度余生。万万没想到,原以为生命只剩三个月,在腰痛的折磨下,老谭却坚强地挺过了半年,且没有出现更严重的症状。抱着一丝希望,老谭慕名找到了广东省脊柱脊髓疾病科研中心主任、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沈慧勇教授,希望能获得“一锤定音”。

最终,经过沈慧勇教授及其团队的详细检查,尤其是运用了新型“脊柱病灶多点穿刺组织活检技术”来验明正身,老谭被确诊为脊柱结核,“能治好!”这个消息让他喜出望外。目前,老谭正在家中进行抗结核治疗,大约两周后将返回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进行手术。

原来是虚惊一场

无独有偶,47岁的老李(化名)因腰背部疼痛2个月,也到医院来看“腰椎病”。检查发现,他同样受到脊柱结核的祸害,导致腰4/5椎间隙塌陷。经过详细讨论,沈慧勇教授及其团队决定利用腹腔镜为老李实施前路清理病灶植骨、后路经皮内固定手术,由于前后均为微创手术、创伤小,老李很快就能下地活动。

脊柱结核常遭误诊

仅有五分之一具有传染性

沈慧勇教授指出,我国结核病发病率为约68/10万,其中5%-10%为骨与关节结核。

沈慧勇指出,不典型脊柱结核患者常容易被误诊。以老谭为例,这种不典型的脊柱结核,出现在45-60岁,检查可能是完全正常,患者有时会伴有体重明显下降,MRI也没有明显的冷脓肿形成,因此很容易被误诊为脊柱肿瘤。同时,由于抽血往往查不出结核菌,容易被误诊为脊柱肿瘤,让患者心灰意冷放弃治疗,导致脊柱畸形,彻底丧失劳动力。

“骨与关节结核只有1/5左右合并具有传染性的肺部结核,而且单纯脊柱结核不具有传染性。”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骨外科王鹏副主任医师提醒患者,但是,脊柱结核药物治疗时间长,治疗期间要不断复查,避免肝、肾及听力等功能遭受严重损害。

值得注意的是,脊柱结核经保守治疗康复后,大部分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脊柱后凸畸形,有3%~5%局部后凸可达到60゜,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外观。对于这部分脊柱后凸畸形的患者,药物治疗是无效的,需要进行手术矫正。

结核病的治疗最重要的是靠早期、联合、规律、足疗程应用抗结核药物。但是,脊髓压迫导致的瘫痪是其最严重的并发症,如果处理不当即使用药期间也难以避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