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农村很多人有家族观念

如题所述

我们国家农村的家族观念应该说是代代相传,源远流长。这其中有些值得永远传承,有些在不断地改进。

所谓家国情怀,对家族的感情与敬仰,也是对国家情怀的一部分,中华民族有很多海外巨子怀着赤诚之心报答自己的民族国家,他们盼望国家富强,眷恋自己的故乡,如陈嘉庚先是支持辛亥革命,后又支持抗战,还在福建创办大学。从家族观念到国家情怀靠的是血脉相传。

中华民族能够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家族观念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家族就是民族大家庭的稳定分子,承载着民族文明乃至生命的延续。

家族观念还有许多值得传承,比如尊老爱幼,团结协作,勤劳朴实,勤俭持家等等都是家族观念里永远的闪光点。

当然农村家族观念也有些需要杜绝与改正,比如重男轻女,对红白喜事的封建迷信等等,都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农村大多数年轻人都来到了大城市工作,身处新环境,接受新理念,对于原来的家族观念自然会有所改变,当农村的年轻人不再回到农村生活的时候,传统式的家族格局会有所变化,这是时代的变迁,科学技术改变了生产力,同时也引发了农村家族观念的改变,许多农村年轻人在大城市买房置业独立生活,在形式上离开了农村传统的大家族,逐渐吸收城市的习惯和观念。

虽然目前农村的家族观念似乎不如以前那么强烈,但是家族观念的优良品质并没有改变,就象在世界各地到处都可以看到中国元素,所以家族观念的这个根是在脑子里和骨子里的,良好的家族观念是值得传承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7-05
其实有的时候我们回农村也看到一些现象,比如同一个姓氏的同一个大家族的人,只要不是相隔太远,每年都会举办一次族会,祭祀先人,然后一起去吃一顿饭,虽然现在已经没有过去那种所谓的族长,但是这样的活动还是非常隆重!在很多年前是没有这样子的,同一个家族内一盘散沙,现在举行这样的活动之后同一个家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更重了,大家更加团结了,对于一个家族来说是一件好事情,但是对于整个社会而言我认为不是好事情,这就好像搞小集体小派别似的,一旦有别人侵犯或者是伤害的这个家族的颜面,有可能就会出现群起而攻之的现象,在争取某一方面权益的时候,一个大家族和一个单一的家庭之间,肯定是大家族内的人得胜利!其实这种现象就好像古代封建社会的家族影响力一样,一旦形成一个大的体系,对国家没有多大好处,对社会也不见得有多大的好处,就拿我的老家来说,一个乡镇下面直接领导的是村,村下面是村民小组(队),每一个生产队,基本上都有一个大的姓氏,也就是家族,如果每一个地方的大家族都形成了一个统一的体系,那么在选举村社领导时,可能结果就会有一个大家族操控了…,对于一个大家族来说,零散的异姓小家庭,可能根本就不敢提出自己的意见不敢得罪!
第2个回答  2022-10-20
从现在的农村来看,我们都知道,就算在人口流动强度如此之大的今天,在农村依然普遍存在极强的家族观念。而这种家族观念,可能在越偏远的农村越浓厚。在农村,这种家族观念的存在,可以让人们之间维持着一定的宗法伦理情感,有被迫抱团生存的痕迹。不过,这种宗族观念,也同样会形成农村常见的一种宗族势力,所以在农村,常常会出现家族与家族之间的各种博弈,可以说,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村落的自治选择。
实际上,农村的这种家族现象在几千年来的演变中已经形成了一种文化现象,这种家族观念在人们的意识之中是根深蒂固的,所以就算曾经在一些特殊历史时期经受过批判,却没有被动摇。家族文化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随着人们传统观念越来越淡薄后,农村的这种家族观念实际上也在逐渐变淡。
第3个回答  2022-07-10
有关方面研究,我国家庭规模的总趋势是不断缩小,从1953年家庭规模平均为4.30人,到2020年只有2.62人,减幅达60.9%。如今出现了大量的单亲家庭、单身家庭、独生子女家庭和独居老人家庭,四世同堂、大家庭相居很难见到。随着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居家养老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究其原因,一方面与生育政策有关,另一方面,众多大城市大龄女青年,由于诸多因素,想结结不成,想生生不了,同时又出现农村许多光棍青年娶不了媳妇。

家为国之本,家庭在中国最基本的社会组织结构。一个传统的社会中的中国人,他的身份、地位等,都和他的家庭、家族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损俱损,一荣俱荣。随着城市化发展和家庭规模减少,传统的家族观念越来越谈化,社会风俗、伦理将会发生重大变化。试想,一个人不婚不育,都不愿意传宗接代,哪里还有社会责任感和家庭责任感,更谈不上宗族思想了。
第4个回答  2022-07-14
老观念,人头(族长)出众,声望较高。兵强马壮,一呼百应。官大护亲,神通广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