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简介

如题所述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国家基本药物 4 概述 5 拉丁名 6 英文名 7 柴胡的别名 8 来源 9 产地 10 性味归经 11 功效与主治 12 柴胡的用法用量 13 柴胡的化学成分 14 柴胡的药理作用 15 柴胡中毒
      15.1 不良反应机制 15.2 临床表现 15.3 治疗
    16 柴胡的药典标准
      16.1 品名 16.2 来源 16.3 性状
        16.3.1 北柴胡 16.3.2 南柴胡
      16.4 鉴别 16.5 检查 16.6 浸出物 16.7 含量测定
        16.7.1 北柴胡
          16.7.1.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16.7.1.2 测定法
      16.8 柴胡饮片
        16.8.1 炮制
          16.8.1.1 北柴胡
            16.8.1.1.1 鉴别、检查、浸出物、含量测定
          16.8.1.2 醋北柴胡
            16.8.1.2.1 鉴别、检查、含量测定
          16.8.1.3 南柴胡 16.8.1.4 醋南柴胡
        16.8.2 性味与归经 16.8.3 功能与主治 16.8.4 用法与用量 16.8.5 注意 16.8.6 贮藏
    17 柴胡药品说明书
      17.1 性状 17.2 作用 17.3 适应症 17.4 柴胡的用法用量 17.5 规格
    18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柴胡的方剂 2 用到中药柴胡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柴胡 * 柴胡相关药品说明书其它版本

1 拼音

chái hú

2 英文参考

Bupleurum falcatum L. [朗道汉英字典]

radix bupleuri [朗道汉英字典]

bupleuri radix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Bupleurum chinense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bupleurum root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Chinese thorowax root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radix bupleuri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Chinese thorowax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Radix Bupleuri(拉)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Chinese thorowax root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国家基本药物

与柴胡有关的国家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信息

序号 基本药物
目录序号 药品名称 剂型 规格 单位 零售指
导价格 类别 备注 17 3 柴胡注射液 注射剂 2ml 支 0.39 中成药部分 *△

注:

1、表中备注栏标注“*”的剂型规格为代表品。

2、表中备注栏加注“△”的剂型规格,及同剂型的其他规格为临时价格。

3、备注栏中标示用法用量的剂型规格,该剂型中其他规格的价格是基于相同用法用量,按《药品差比价规 则》计算的。

4、表中剂型栏中标注的“蜜丸”,包括小蜜丸和大蜜丸。

4 概述

柴胡为中药名,出《神农本草经》。柴胡属辛凉解表药。为伞形科植物柴胡Bupleurum chinensis DC.或狭叶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 的干燥根[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5 拉丁名

Radix Bupleuri(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6 英文名

Chinese thorowax root(《中医药学名词(2004)》)

7 柴胡的别名

地重、山菜、柴草、地熏、茹草[2]。

8 来源

柴胡为伞形科植物北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或狭叶柴胡B.scorzonerifolium Willd.等的根[3]。

9 产地

柴胡主产辽宁、甘肃、河北、河南、湖北、江苏、四川[3]。

10 性味归经

柴胡味苦,辛、性微寒;入肝、胆经[3]。

11 功效与主治

柴胡具有解表退热,疏肝,升阳的功效,治上呼吸道感染,疟疾,寒热往来,胸满胁痛,肝炎,胆道感染,胆囊炎,月经不调,子宫脱垂,脱肛[3]。

柴胡为眼科常用祛风清热药,具有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的功效:

(1)用于伤寒邪在少阳,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目眩,如小柴胡汤。

(2)用于肝郁气滞所致眼目胀痛。常与白芍、薄荷等配伍,如逍遥散。

(3)用于肝胆实火所致目赤肿痛、黑睛生翳,瞳神紧小等。常与黄芩、胆草等同用,如龙胆泻肝汤。

(4)用于气虚下陷所致上睑下垂。本品能升清阳之气而举陷,常与升麻、黄芪等配伍,如补中益气汤。

12 柴胡的用法用量

煎服:3~9g[3]。

13 柴胡的化学成分

北柴胡根含柴胡皂苷a、b、c、d (Saikosaponin a、b、c、d),芸香苷,侧金盏花醇(Adonitol),a.菠菜甾醇及挥发油等。挥发油内有戊酸、己酸、γ庚内酯、2甲基环酮、柠檬烯、香荆芥酮、葎草烯等。还含多糖[3]。

狭叶柴胡根含柴胡皂苷、侧金盏花醇、α菠菜甾醇及挥发油等。挥发油内有β松油烯、柠檬烯、异龙脑、香柏酮、喇叭茶醇等[3]。

14 柴胡的药理作用

柴胡煎剂对人工发热兔有解热作用[3]。

柴胡皂苷对实验动物具解热、镇静、镇痛、止咳及抗炎作用,对大鼠应激性胃溃疡有保护作用[3]。

北柴胡对动物某些实验性肝功能障碍有保护作用[3]。

北柴胡注射液对流感病毒有较强的抑制作用[3]。

此外,柴胡皂苷对狗有短暂的降压及减慢心率作用[3]。

柴胡皂苷d对小鼠移植性肿瘤有明显抑制,并可延长动物生命[3]。

皂苷可降低高脂血症动物血清胆固醇[3]。

皂苷可溶血,能兴奋离体肠平滑肌。柴胡多糖可提高免疫力,并抗辐射[3]。

皂苷可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等[3]。

皂苷口服吸收差[3]。

皂苷和挥发油中毒均为中枢抑制[3]。

15 柴胡中毒

柴胡属辛凉解表药,含有柴胡皂甙α一菠菜固醇、柴胡多糖、白芷素等,药理作用有抗炎,解热,镇静,抗惊厥,镇咳,镇痛,降压,降血脂,抗溃疡和兴奋胃肠道平滑肌,抗肿瘤,抗过敏,抗菌、抗病毒,升高血糖和抑制胰蛋白酶的作用[2]。

柴胡有抗溃疡和兴奋胃肠道平滑肌,抗肿瘤,抗过敏,抗菌、抗病毒,升高血糖和抑制胰蛋白酶的作用。

15.1 不良反应机制

柴胡中含有的粗皂甙有较强的溶血作用。柴胡挥发油能引起心率减慢,脉搏细弱。[2]

15.2 临床表现

主要为过敏性休克及急性肺水肿。表现为头晕、头痛、乏力、大汗、心悸、四肢厥冷、烦躁不安、呼吸困难,严重者血压下降,意识丧失。[2]

15.3 治疗

柴胡中毒的治疗要点为[2]:

1.抗过敏及对症治疗。如果为应用注射液引起的过敏,出现过敏反应后应立即停药,给予吸氧,肌肉注射非那根25mg,10%葡萄糖液500ml中加入地塞米松5mg、葡萄糖酸钙10ml、维生素C 1.0g,口服扑尔敏等抗过敏的药物。

2.当出现过敏性休克时,立即注射肾上腺素,给予吸氧,静脉注射10%的葡萄糖液500ml,加多巴胺20mg、氢化可的松100mg、地塞米松10mg.维生素C 1.0g,必要时可肌注山莨菪堿10mg或阿托品注射液2mg。

16 柴胡的药典标准

16.1 品名

柴胡

Chaihu

BUPLEURI RADIX

16.2 来源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或狭叶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的干燥根。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北柴胡”和“南柴胡”。春、秋二季采挖,除去茎叶和泥沙,干燥。

16.3 性状

16.3.1 北柴胡

呈圆柱形或长圆锥形,长6~15cm,直径0.3~0.8cm。根头膨大,顶端残留3~15个茎基或短纤维状叶基,下部分枝。表面黑褐色或浅棕色,具纵皱纹、支根痕及皮孔。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显纤维性,皮部浅棕色,木部黄白色。气微香,味微苦。

16.3.2 南柴胡

根较细,圆锥形,顶端有多数细毛状枯叶纤维,下部多不分枝或稍分枝。表面红棕色或黑棕色,靠近根头处多具细密环纹。质稍软,易折断,断面略平坦,不显纤维性。具败油气。

16.4 鉴别

北柴胡取本品粉末0.5g,加甲醇20ml,超声处理10分钟,滤过,滤液浓缩至5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北柴胡对照药材0.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柴胡皂苷a对照品、柴胡皂苷d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各含0.5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一乙醇水(8:2: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2%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的40%硫酸溶液,在60℃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分别置日光和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或荧光斑点。

16.5 检查

水分不得过10.0%(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Ⅸ H第一法)。总灰分不得过8.0%(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Ⅸ K)。

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3.0%(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Ⅸ K)。

16.6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项下的热浸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Ⅹ A)测定,用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11.0%。

16.7 含量测定

16.7.1 北柴胡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D)测定。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为流动相A,以水为流动相B,按下表中的规定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10 nm。理论板数按柴胡皂苷a峰计算应不低于10000。

时间(分钟)

流动相A(%)

流动相B(o/)

0~50

25→90

75→10

50~55

90

1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柴胡皂苷a对照品、柴胡皂苷d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柴胡皂苷a0.4mg、柴胡皂苷d 0.5mg的溶液,摇匀,即得。

16.7.1.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过四号筛)约0.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加入含5%浓氨试液的甲醇溶液25ml,密塞,30℃水温超声处理(功率200W,频率40kHz)30分钟,滤过,用甲醇20ml分2次洗涤容器及药渣,洗液与滤液合并,回收溶剂至干。残渣加甲醇溶解,转移至5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16.7.1.2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20μl与供试品溶液10~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柴胡皂苷a(C42H68O13)和柴胡皂苷d (C42H68O13)的总量不得少于0.30%。

16.8 柴胡饮片

16.8.1 炮制 16.8.1.1 北柴胡

除去杂质和残茎,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本品呈不规则厚片。外表皮黑褐色或浅棕色,具纵皱纹和支根痕。切面淡黄白色,纤维性。质硬。气微香,味微苦。

16.8.1.1.1 鉴别、检查、浸出物、含量测定

同北柴胡。

16.8.1.2 醋北柴胡

取北柴胡片,照醋炙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Ⅱ D)炒干。

本品形如北柴胡片,表面淡棕黄色,微有醋香气,昧微苦。

16.8.1.2.1 鉴别、检查、含量测定

同北柴胡。

16.8.1.3 南柴胡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本品呈类圆形或不规则片。外表皮红棕色或黑褐色。有时可见根头处具细密环纹或有细毛状枯叶纤维。切面黄白色,平坦。具败油气。

16.8.1.4 醋南柴胡

取南柴胡片,照醋炙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Ⅱ D)炒干。本品形如南柴胡片,微有醋香气。

16.8.2 性味与归经

辛、苦,微寒。归肝、胆、肺经。

16.8.3 功能与主治

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子宫脱垂,脱肛。

16.8.4 用法与用量

3~10g。

16.8.5 注意

大叶柴胡Bupleurum longiradiatum Turcz.的干燥根茎,表面密生环节,有毒,不可当柴胡用。

16.8.6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17 柴胡药品说明书

17.1 性状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狭叶柴胡及北柴胡的根或全草,性微寒,微苦。

17.2 作用

具有良好的解热作用,同时具有镇痛、镇静作用。

17.3 适应症

主要用于普通感冒、流感等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热和止痛,适用于小儿、孕妇。

17.4 柴胡的用法用量

口服或注射给药,成人每次2ml,一日12次肌注,小儿每次11.5ml注射或口服。

17.5 规格

注射剂,每支2ml;口服液,每支10ml

18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