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筹资的选择策略

如题所述

企业筹资的目标就是用最合理的方式,及时、有效地筹集资金来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从而实现企业价值和利润最大化。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企业的筹资决策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避免或降低筹资风险
筹资方式不同,其偿债压力也不同。权益资本属于企业长期占用的资金,不存在还本付息压力,没有债务负担。而债务资金到期则必须还本付息,它与企业经营好坏、有无支付能力无关。由此可见,不同筹资方式其风险是不相同的。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严控负债融资比例,实行谨慎的财务政策
国际上债务资金与权益资本的比例通常为3∶1,在一些大中型项目倾向于采用的理想比例为1∶1。当然,企业在筹资时,还应根据自身资产结构情况、投资项目的风险程度决定具体比例。由于到期债务本息必须用现金支付,而现金的支付能力不仅取决于企业的盈利能力,更取决于企业的资产变现能力和现金流量状况。因此,易变现资产比重较大的企业,举债比例也可相对较大;相反,如果企业不易变现资产如固定资产等比重较大,举债比例就不宜过高。同等条件下,如果投资项目经营风险较大,且盈利不够稳定,则举债比例就不宜过高。
2.按资产使用期限的长短来安排和使用相应期限的债务资金
例如,设备预计使用期限为5年,则应以5年期的长期债务来提供资金需求;商品存货预计在1个月内变现,则筹措为期1个月的短期负债来满足其需要。这样,企业就可偿还到期的债务本息。相反,对于设备款的需求,用为期1年的借款来满足,则设备运营1年后的现金流量就不足以在款项到期日偿还到期债务,企业将会面临较大的支付风险。
3.适时调整筹资结构,降低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大,通常是由于筹资结构安排不当造成的,如在资金利润率较低时,安排较高的负债结构,资产利润率甚至低于其资金成本,经营亏损时,而仍在扩大经营规模等。在这种情况下,就会使企业不能支付正常的债务利息,造成到期也不能还本。因此,企业应根据需要或负债的可能,自动调节债务结构,在资金利润率下降时,自动降低负债比例,增加企业权益资本的比重,降低偿债风险;而在资金利润率上升时,自动调高负债比例,以提高股本盈利率。
(二)合理安排筹资结构
企业在筹集资金时,应在财务杠杆利益和财务风险之间作出权衡。根据企业具体情况,正确安排权益资金和负债资金的比例。
当企业销售水平较高并稳步上升、资金利润率超过借款利率时,借入资金增加,资本降低,每股的收益提高。因此,从盈利率的观点出发,股东喜欢较高的债务——权益比例。但是,由于随着负债额的增加,财务风险也随之增大,一旦生产经营不理想,不能及时还本付息,就会出现财务困难,甚至倒闭。
债务与权益比例增大,负债筹资难度加大,结果会使企业综合资本成本率提高。由此可见,应当找出一个最适当的债务——权益结构,在这一点上,企业综合的平均资金成本最低。
(三)尽量降低筹资成本
筹资成本是选择资金来源的重要依据。企业筹资应努力寻求筹资成本最低的筹资方案。筹资成本包括资金筹集费用和资金占用费用两部分。一般情况下,银行借款的资金筹集费用很少,表示资金占用费用的银行利率也较低,因此银行借款的资金成本通常是最低的。发行债券要发生一定的筹资费用,利率也比银行借款稍高一些,企业债券的资金成本较银行借款稍高。发行股票不仅要发生很大的筹资费用,如广告费、宣传费、资产评估费、发行手续费、印刷费等,而且投资者还要求支付的股利应高于或相当于银行存款的收益,所以股票筹资成本最高。
可见不同的筹资方式的资金成本是不一样的。在实际中,如果企业筹措资金时可以在贷款、债券和股票等筹资方式中作出选择,应将各种方式的筹资成本进行比较,以确定哪一种筹资成本最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