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特色

如题所述

一、办学理念——独树一帜 引领潮流
学院坚持“产教融合”的办学理念,打造“校中园、园中校”的办学特色,培养方式实现校企融合,教学模式实现工学融合。
二、教学模式——工学结合,以能力为本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加强内涵建设,制订与企业、行业对接的课程标准,推行校企深度融合、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培养全球化背景下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三、校企深度融合——引入双主体办学机制 创造校企合作的典范
学院作为中国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的典范,随着岭南香港铸业(高精密工业品技研)学院、岭南中兴通讯3G学院的相继成立,学院的发展再一次引起业界及社会的广泛关注。
四、办学国际化——精英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积极推进国际化教育与对外交流,先后与英国胡弗汉顿大学、日本大阪滋庆教育集团、韩国永进专门大学和台湾数所大学等,开展了3+1、2+1、1.5+1.5、短期培训、交换生等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并于2010年与韩国公州映像大学合作成立了“中韩文化交流中心”。
五、博雅教育——国际最先进的素质教育模式
博雅教育是当下最先进的国际教育理念,学院于2007年成立了博雅教育研究院,致力于将博雅教育和通识教育等先进教育理念引入,致力于培养出有国际视野,又有中国本土根基的实用性人才。
六、校园环境和硬件设施——傲视群雄 独一无二
学院地处开发区科学城,交通发达,近山临水,绿树成荫,建筑独具风格,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拥有国家级标准教学体育馆,400米标准跑道的田径场,荷兰PAT的草坪,台湾健源塑胶的跑道;30多个篮球、排球、羽毛球、网球场;封闭式物业管理;学生宿舍配置网络接口、太阳能热水、免费纯净水入户。
学院办学条件优良,教学设施完备。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7200多万元,有多媒体教室200间,校内实训和生产性实习场所136个。图书馆馆藏图书资料达110余万册,信息化条件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七、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训基地——学业就业创业无缝对接
岭南科技园
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广州天河软件园岭南园区、广东省大学生创业实习基地,作为“产教融合”的中心。这里的“教学工厂”和入驻的三十多家高科技企业,为学生实习、就业、创业提供“零距离、更真实”的环境,学习与工作实践很好的结合在一起。
岭南新文化创业广场
秉承“校企融合”的办学理念,学院积极拓展学生的实习、就业渠道,特别创建创业广场,吸引公司进驻并自办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公司企业,形成了“一院一公司”的运作模式,即各二级学院分别开设模拟公司,以拓展学生视野,在学习阶段即有机会经历公司运作的实务性流程。
后现代风情街
一条后现代风情街不仅为学生提供了生活的便利,更提供了勤工俭学的实践机会,无论在超市还是餐厅,都有学生忙碌的身影。
学院努力为学生拓宽融入社会、体验生活的渠道,对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都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八.创新就业指导体系——高就业率 领先同侪
学院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开展毕业生就业信息核查、就业指导与推荐、组织招聘会、与用人单位搭建就业平台以及就业网络建设等一系列工作;另外,还开办了广州市岭南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由此形成了广泛且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工作管理体制。
2010年,学院总体就业率98.97%,连续四年位居全省民办大专院校前列。
办学模式
办学模式有创新,学生就业有保障。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根据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创新性地实行校企共同办学、“产、学、研”三结合的教育模式,建立了稳定的教学实践和就业基地;同时,与企业和研究所联合办学,充分发挥双方的优势,培养社会急需的专门人才。学院推行“1+3”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学生在校必须熟练掌握一门专业技能还必须熟练掌握计算机、外语和驾驶三项基本功,以适应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学院于1995年经广州市人事局批准成立了“广州市岭南人才就业中心”,经过几年来的努力,已建成完善的就业网络,与广州、深圳、珠江三角洲数百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人才供求关系,使毕业生就业率超过80%。
学院坚持“产教融合”的办学理念,广泛开展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合作就业,先后与企业共建两个二级学院及27个订单班,实现校企深度融合。学院创建的岭南科技园(即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广州天河软件园岭南园区)和岭南创业园(广东省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训基地),进驻有三十多家高新技术企业,为学生实习、就业创造机会。
在国际视野和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引领下,学院瞄准园区对国际化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大力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学院先后与澳大利亚、英国、韩国、日本等国院校建立了中外合作项目,组织师生赴境外交流学习100余人次。
学院坚持以人为本,构建以“专业技能 +博雅教育 +外语应用能力”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用岭南的方式诠释“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内涵,培养“博学而雅正,业专而精技”的现代人才。
学院推行“ 2+1”教学模式,坚持“ 5个相结合”办学模式,进行“ 7大”校企合作创新,实行“区位融合、校企融合、工学结合”即办学与产业融合、行业融合、区域融合。学院创建了岭南科技园,现已有今明科技公司、中国移动广东分公司等十几家企业入住,全力打造岭南产学研基地、就业创业基地。学院先后与 100多家单位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与珠江三角洲地区 1000多家用人单位建立了长期的人才供求关系。
学院紧紧把握发展机遇,充分利用资源,采用灵活机制,规范管理,不断扩大教育领域,逐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形成了鲜明的合作以及管理特色。2003年学院与广东省机械研究所合作,共同创立了一个独具特色的二级学院——现代制造学院。现代制造学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提出了“三瞄准”的办学方向,即瞄准社会需要、培养目标、就业岗位;“三全新”的办学模式,即全新的办学途径、管理体制、定向培养。通过三年的合作办学,积累了丰富经验,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为了探索民办教育的发展之路,把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律更好地结合起来,使民办教育具有更强的活力,为社会培养数量更多、质量更好的技术应用性人才,本着向管理求效率、求质量的理念,学院的前身“广州岭南工商专修学院”大胆地引进了现代企业界成功的管理模式—ISO质量管理体系。1999年开始进行调研,2000年进行动员教育与学习,2001年进行引入和改进,即利用企业界ISO管理体系的框架结构,贯以高教系统的内容,把两者融合在一起,使其具有教育特色和“岭南”特色。经2002年上半年的试运行之后,于2002年6月得到正式认证,至2006年,取得了积极成果,标志着学院向现代化管理迈出了可喜步伐。2002年成功引进ISO质量管理体系,2005年被国家方圆认证中心授予教育管理创新奖。
学院遵循高职教育发展规律,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以就业创业为导向,以学生成才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重点,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适应社会需要和未来发展趋势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各类应用性人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