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详细表现怎么写

如题所述

1、首先要有爱心,有恒心,上课考勤不迟到不旷课不早退
2、课堂表现,上课积极,专心听课,独立完成课堂练习,回答教师问题,上课不开小差,不打瞌睡。
3、校园礼仪表现:见到老师问好,见到同学要打招呼,穿着要得体,仪表仪容要符合学生标准,不浮夸,不炫富,不搞奇装异服。
4、体育活动表现: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活动,特别是早操要认真完成,集合排队要服从命令,快静齐。
5、文娱活动表现:积极参加各种学校文娱活动,展示自己的才华,不怕苦不怕累。如果能上台就认真做好后勤工作或者拉拉队工作。
6、特长表现:有特长要尽量发挥出来,学习争当尖子生,参加各种竞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10
一、培养良好习惯的具体措施
1、召开学生动员会。学习《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通过学习,使学生悟出道理,达到晓之以理的目的。
2、每天安排学生值日,一天三检查,一周一总结。
表现好的就在行为习惯评价表中加一颗红色标志,表现不好的,就加一颗蓝色标志。这样一来,班风、显著改善。每天坚持晨读、中午集体唱歌、每天坚持练字、写日记,一点带面,使每个学生形成静心学习的习惯,把班级真正建设成“书声琅琅、歌声琅琅、笑声琅琅”的乐园,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文明的生活环境。
二、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所在:
1、高度重视,常抓不懈。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不是靠某个人就能办好的,它需要
学校上上下下共同努力,还需要家庭和社会的齐抓共管。它也不是在一朝一夕中就能完成的,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
2、目标要一致。
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注意横向和纵向之间的联系,各方面要求要协调一致,班级的要求与学校的要求要一致;任课教师的要求与班主任的要求要一致;低年级与高年级的要求要一致;家庭的要求与学校的要求要一致。否则的话,学生就会无所适从。
3、行为引导,反复训练。
任何一种良好习惯的形成与巩固都要经过一个相当复杂的发展过程,小学生自制力和持久性差,因此,教师在向学生讲清“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同时,还应狠抓行为的训练过程,可以根据训练内容进行专项训练,做到整改一条,巩固一条;再训练一条,再巩固更多。通过反复抓,抓反复,真正实现学生错误认识向正确认识的转化,再由正确认识向正确行为、良好习惯的转化。
4、师生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儿童的行为是从模仿开始的,教师和家长要以身作则,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时时处处为学生做表率。作为教师都要反省自己,看自己有哪些好习惯值得保持?看自己有哪些坏习惯需要矫正?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