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哪个更重要?

如题所述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哪个更重要?应该两者都要兼顾家庭教育更重要,因为家庭教育是从小开始的,并且包含着方方面面,不仅仅是理论学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8-28
学校教育更重要,家庭教育是基础,两者需要密切配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各有自身的长处和缺陷,只有在密切配合中,才能优势互补,扬长避短,从而有效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积极引导孩子的奋发成才!学校教育是人一生中所受教育最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学校里接受计划性的指导系统地学习文化知识、社会规范、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学校教育决定着个人社会化的水平和性质,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基地。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社会尊师重教,学校教育越来越受重视,在社会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传播人类文化科学知识及相应能力。学校作为社会育人的职业化场所,主要的侧重点在于政治教育、社会道德规范教育、科学文化知识及相应能力的教育;学校在以完成这项主要任务的主线中渗透着对学生素质的培养。但即使在学生阶段,学校也不能担负育人的完全任务。学校教育具有教化功能。学校为青少年多样化的发展提供可能和条件,使他们具有独立健全的人格和鲜明健康的个性,也使得他们在纷杂的事物中学会选择,具有正确的价值判断能力,同时也使青少年拥有善良的人性、美好的内心和优雅的举止成为可能。学校教育不是万能的,也存在着诸多弊端。最明显的就是学校教育突出应试教育,不能使人得到全面发展,个人素质全面拓展在现今的学校教育中是无法实现的。即便学校教育开始倡导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现实情况依然不容乐观,最大的障碍就是考试成绩成为衡量学生好坏的基本标准,没有改变。

家庭教育是教育人的起点与基点。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研究表明,3岁前是人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如果家庭教育良好,将非常有利于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以及早期智力的开发。 其次,家庭教育具有连续性。从小到大,几乎2/3的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在此过程中,无时无地不在接受来自家长的有意或是无意的教育与影响;家庭教育的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力是巨大的,持续时间贯穿了人的一生,对孩子的气质性格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发挥着决定性作用。 再次是家庭教育的及时性。在家庭里,长期的朝夕相处,家长对自己孩子的情况基本上可以说是了如指掌,便于及时了解到孩子的心理状态,尽早发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及时教育、引导和纠偏。因此,家庭教育具有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所没有的优势,可以弥补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不足!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未成年人所受的两种最为重要的外部教育,这两种教育力量能否配合与协调就十分重要。需要在家庭和学校教育的互补关系中力图使这两种教育力量在孩子身上协调和统一起来,强化孩子在学校中所受的积极影响、产生的积极变化,弥补学校教育中的不足。

首先家庭教育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还是孩子的终生教师。有的家长认为自己的责任就是送孩子上学,一旦孩子进入学校,家长就如释重负似地将教育的责任全部推到教师身上,认为教育孩子只是学校的事,这都是十分错误的;学校教育必须有家庭教育的正确配合,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育的质量,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其次家庭教育具有学校教育无法替代的独特教育功能。尤其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大部分时间在家中度过,加上学校学生人数多,教师的精力和时间无法与孩子父母相比;学校教育如果得不到家长的支持、配合、强化,是难以起到有效作用的;由于家长与子女之间固有的血缘、感情和伦理上的内在联系,家长的言行直接影响学校教育的效果;因此,教育好小学低年级独生子女,特别需要家长积极、主动、正确的配合。

再者家庭教育要预防的一些误区,不要过分保护。要让孩子知道,自己长大了,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生活、学习不能完全依靠父母和教师,能自己做的事就自己做,遇到问题和困难自己要想办法解决;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逐渐减少父母或其它成人的照顾,逐步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不要过分宠爱。现在的孩子过分娇宠了,事情依着他,从而导致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在不正常的环境中成长的现象,所有的父母都认为自己的孩子是好的,犯错误是偶然所为;可是进入学校以后,是有约束和压力的,或许孩子会在成长的过程中遇到一些挫折和批评,作为家长,对于孩子不合理的行为要让孩子受一些批评。不要过分期望。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希望孩子样样都争第一名,心愿是好的,但要提醒家长,次次测验得100不可能,孩子努力了就行。

还有家庭教育要主动积极配合学校教育。要了解学校、班级对学生的要求。只有了解学校对学生的要求,才能更好地配合学校教育孩子,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要了解自己的孩子。多与孩子谈话交流,了解孩子的思想脉络,要向孩子的同学、老师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要注意维护老师的威信。家长不能抵触教师,不能在孩子面前议论教师,教师自身肯定也有不完美的一面,家长可以私下向老师建议,但切忌在孩子面前损毁老师的形象;要培养孩子的集体荣誉感、不自私。积极地支持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教育孩子,时时处处要为班集体着想,为学校着想。密切配合老师共同教育好孩子;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孩子预习、上课、作业、复习等学习的重要环节方面,积极认真地和学校配合,督促孩子养成认真细致、及时守则、勤奋进取的好习惯。总之,学校教育是关键,家庭教育是基础,两者需要密切配合,缺一不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各有自身的长处和缺陷,只有在密切配合中,才能优势互补,扬长避短,从而有效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积极引导孩子的奋发成才!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2-08-08

我觉得影响孩子最大的是学校教育。虽然孩子最早接触到的是家庭教育,父母会对孩子造成很深远的影响。但孩子真正形成对世界的认知的场所是学校,学校有各色各样的同学,还有各门学科的老师,孩子们会更认真地在学校学习如何为人处事,有些孩子也会认为老师比家长说的更正确,甚至觉得家长的一些行为不对。

在家庭里,孩子更多地是被照顾的角色,家长对孩子价值观念的形成有一定的作用,但孩子们更多时间是在学校里面成长的,接触到同龄人,通过老师教导的行为准则与他人相处,和同学玩耍。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也养成许多好习惯,明白了许多道德准则、是非观念,并知道其中缘由,在家中极少家长是会对一种品质或一件事的缘由解释得清清楚楚,大部分家长只会说这样不对,但无法像老师一样鞭辟入里地解释。而且课本中的很多知识都在潜移默化地塑造孩子的三观,学校也会举办许多活动,让孩子们学到更多为人处事的准则。除此之外,同龄人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在学校也相当于一个社交场所,孩子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活动,在相处的过程中,孩子也会明白一些做人的道理。

如今,学校教育越来越重要,许多家长为了让孩子有更好的教育资源更是不惜一切代价,让孩子赢在起跑线。国家也在教育事业上投入巨大,努力培养优秀人才。教育强国、人才强国,让孩子接受好的教育,培养有理想、有抱负、有知识的青年学子,才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长久之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