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社会性行为有哪些

如题所述

同情、关心、分享、合作、谦让、帮助、抚慰、援助,推人、打人、抓人、骂人、破坏他人物品等。

根据动机和目的,社会性行为可以分为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两大类。

1、亲社会行为又叫做积极的社会行为。它是指一个人帮助或者打算帮助他人,做有益于他们的事的行为或倾向。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主要表现为同情、关心、分享、合作、谦让、帮助、抚慰、援助等。亲社会行为是人与人之间形成和维持良好关系的重要基础,是为人类社会所肯定和鼓励的积极行为。

2、反社会行为也叫做消极的社会行为,是指可能对个人或群体造成损害的行为或倾向。其中最具代表性、在学前儿童中出现最多的是攻击性行为,也称侵犯性行为,如推人、打人、抓人、骂人、破坏他人物品等。

社会性行为影响因素:

1、生物性因素

幼教研究结果表明,男女儿童在攻击性上表现出显著的性别差异,男孩的攻击性行为明显多于女孩。另外,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属于生物性因素,由于它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气质类型、不同的性格特征,并因此影响到人对现实的态度与交往的方式。

2、家庭教育

根据社会学习理论,年龄较小的儿童经常由于父母、教师奖励亲社会行为而学会分享,表现出助人行为,所以在亲社会行为的社会化过程中,父母的直接教育对亲社会反应的强化起到重要作用。当年龄较小的儿童看到其他人的助人行为时,他们自己也会形成更多的亲社会行为。

因此,要想培养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家长必须率先垂范,为儿童做出亲社会行为的榜样,不仅要言传,而且还要身教。家长要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让儿童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互助、尊重与友爱的关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