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是怎样看待当代大学生找工作困难这个问题的?

如题所述

今年除了有高考的千万学生走入考场,也有几百万大学生毕业。每年都能看到很多学生说工作不好找。其实工作到处都有,只是符合我们心意的好工作难找。 大学生在大学里学习,可能知识是学的差不多了,但是实践经验还是不如一些经常出入的职场员工。很多大学生在大学里也是沉迷游戏,不能好好规范生活作息,导致自己专业的知识也没学好,出来找工作自然也非常难。其实,工作难找不止是学生的问题,学生学习的专业也有一定原因。

1.专业竞争压力太大

我们都说工作出来好不好找,其实你的专业也是占很大原因的。只是学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都是高中生,应试教育下,很多学校都没有认真讲解各专业的要学什么,就业方向又是什么。很多学生连自己的兴趣都不知道,又怎么明白该填什么专业?大多数学生都是填报的当下热门专业,这种填报方式往往具有一定的盲目性。等到你毕业的时候该专业不一定还像当时那样火。比如往年被称为“铁饭碗”的法学专业,到现在,该专业的的学生就业都非常难,走成律师的很少,对薪资满意的更少,大部分该专业的人都选择去考公务员了。

2.专业太火爆,人太多,竞争压力大

此外,如果你所在的专业人数供过于求的话,那么本科学历出生的学生没什么竞争优势,像以往的法学专业,学的人太多太多,可是真正学精学尖的人又少。这个时候只有读硕甚至读博才能找到好工作。而且我国每年的大学生人数都是呈上升趋势,如果不是名校毕业,或者学习的专业太过热门,报考的人数太多,毕业后没有什么就业竞争优势,是很难找到心仪工作的。所以同学们在高中期间一定要好好学习,尽量考入985,211大学,不仅毕业找工作有优势,保研也有优势。

3.职业升职慢,周期长

很多专业,像土木类的专业,化工类的专业,这些专业后出来对口工作有限,土木建筑的一般都是走工地,走一些基建,工作非常累,不是很建议女生报考。化工类的专业因为已经很难在学术方面走出新路,所以一般都是进厂搞研发,成长空间也有限。这些专业一般都要经过漫长的升职加薪,才能获得一份不错的薪水。起薪都是一般的工资水平,所以会有很多学生并不满意。

4.学生大学太放松

在高中,学生学习都有老师、家长督促,但是到了大学就不一定了。很多大学的老师基本只会点名管学生的出勤。上课也是直接讲专业知识,学生必须得预习。而且学生上大学基本都是独自生活了,如果自己寝室的人有整天打游戏的,自己也容易被影响。大学生活四年,你要是好好学习,天天考证,那么一晃就过去了,如果你天天LOL,天天熬夜,那么也是一晃就过去了。很多学生毕业后才发现自己找工作简历上面没什么可以写的。想着大学要是多考几个证就好了。

高中老师常常说:到了大学后就轻松了,然而事实是到了大学并不轻松,你必须早早做好各种准备,要在毕业前拿到驾驶证,要把英语四级过了,要把本专业学好。只有在大学把该做的事都做了,之后找工作的路才会更平坦,更宽阔。毕业后也更容易进入知名企业就职。若是在大学四年都浑浑噩噩的过日子,毕业后找一份普通的工作都是难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5-15

说到中国的高等教育,就不得不提,在社会上已经流行了很多年的一句话,叫做大学生毕业就等于失业,这句话虽然说的有点儿绝对,但也确实反映了这样的一个残酷的现实,那就是诞生就业确实很难,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过去有人认为是大学扩招导致的人才过剩引起的,还有人认为是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导致了人才需求下降引起的。如果真的是这些原因引起的,绝大多数的企业家也就不会断然否认这种说法了,那么终于市场上也就不会出现就业难,招聘难这种两难现象,如果仔细分析我们就可以发现,实际上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是人才供需结构性失衡造成的,也就是高校人才培养的结构和社会需求的结构失衡造成的。

为什么会出现人才供求结构失衡?盖住情况呢?首先要看我国高等教育的结构是不是合理,网都知道,高等教育啊分为三种类型,学术研究型。专业技术性和高等职业性或叫做应用技能性培养的人才目标分别是学术研究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应用技能人才,这三类人才应该分别从事科学研究,技术研究和技术应用工作,为国家的科学发展,技术发展和应用发展做出贡献。以目前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和需求的人才类型主体来看,高职高专院校理应是主体,而随处研究型和专业技术型的院校不应该成为主体。如果单纯的从高等教育机构的名称上来看,中国高等教育的结构应该是合理的。

高等职业教育机构和应用型高等教育机构确实在我们国家占多数。从国家高招引导政策来看,本科和高职各站目前一本院校占到了16%点几,二本院校占到了38%点几。也就是说本科生实际占比呀接近55%,高职高专学生占比接近45%。也就是说,虽然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没有达到各占50%这样的水平,但基本上还算合理。既然高等教育的结构是合理的,是符合中国现阶段人才需求主体的要求的。那为什么说大学生就业难是人才供需结构性失衡造成的呢?这就要看学校的办学模式或学校的办学路线是不是正确了,也就是说学校的办学模式或办学路线是不是符合学校自身的定位了?我们都知道不同类型的高等教育机构的办学模式,办学规律,或者说办学路线是各不相同的。

比如专业的设置培养目标或者人才标准,教学内容,师资配置,教学方式,质量控制等,方方面面都有自己的一套规范。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和分析中国的高等教育机构在专业设置,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师资配置,教学方式,质量控制等六个方面的实际情况,我们就不难发现中国的高等教育存在的最大问题。是高等教育机构千校一面的问题,也就是说中国的高等教育机构无论叫什么名字,无论属于什么类型,基本上采用的都是实数研究型高等教育机构的办学模式,走的都是学术研究型高等教育机构之路线。这才是导致高校人才培养结构与社会需求结构失衡的根本原因,这才是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

第2个回答  2021-11-28
不同学历、年龄的毕业生有着不同的就业倾向。其中,90-94年毕业生有11%选择了能源/矿产/环保行业,而95后则更愿意选择房地产/建筑业的行业。这说明,与90-94年毕业生投身于朝阳产业相比,95后更倾向于在发展较为成熟的行业就业。从具体岗位情况来看,毕业生最想从事的岗位TOP10分别为技术、人力资源、财务/审计/税务、行政/后勤/文秘、市场/公关、设计、研发、采购/贸易、运营、自媒体/网络主播,可见技术岗位是毕业生就业选择的主流岗位。此外,相比于95后,90-94年的毕业生更倾向于挑战性与灵活性并存的市场/公关岗位,而95后则更倾向于工作稳定的行政/后勤/文秘类岗位。
根据58同城《202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报告》显示,薪资待遇与个人发展是毕业生择业的关注重点。在薪资方面,毕业生平均税前月薪8720元,IT/通信/电子/互联网行业的税前薪资水平最高,为10815元;其次是金融行业,为9833元,均在平均月薪之上。这表明,专业性强的行业能者居之,不可替代性较高,因此薪资水平位列前茅。从岗位情况来看,传统职业中,设计、研发、技术岗税前薪资排名前三,分别为9933元、9867元、9845元;作为新兴职业,自媒体/网络主播税前薪资最高,为14682元,超出了毕业生对该岗位的期望薪资。整体来看,技术含量高的岗位薪资普遍较高,而随着直播、短视频的蓬勃发展,新兴职业待遇“水涨船高”。
在疫情期间,线上面试成为主流,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53%的毕业生认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面试方式效果更佳,因为线上面试具有时间/场地灵活、安全的优点;线下面试互动体验好、沟通更充分且氛围也更好,所以结合起来更为稳妥。

总体来看,2021届毕业生对未来发展仍持有自信、乐观的态度。不过,受到疫情影响,部分2021届毕业生更倾向于福利待遇稳定、工作作息规律的国企。在对待工作生活的态度上,2021届毕业生也展现出吃苦耐劳的特质,63%的毕业生选择毕业后立即工作,87%的毕业生愿意加班,认为加班可以多学些工作技能、有利于个人发展,亦有部分毕业生出自对工作的热爱。
第3个回答  2021-12-22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大学毕业生就业观念陈旧、自身素质不高、求职技巧缺乏。大学生就业观念落后,就业期望值过高。由于受传统的就业观念和计划经济的影响,大学生的择业观念与社会需求存在很大偏差
第4个回答  2021-11-28
这种现象比较正常,因为毕业的人数比较多,但是公司对员工的需求量比较小,固定的工作岗位,对员工的要求比较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