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赏析

如题所述

赏析:1928年3月写的《我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可以说是诗人在彷徨、痛苦、迷茫时更为突出的表现。这首诗似乎讲述了一个爱情故事,在不断的梦境描述中,反复呻吟着“我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一个迷失了方向无所适从的男子,只好“在梦的轻波里依洄”。在他的梦中,他被他所爱的女人的“柔情”“迷住了”,沉浸在她的“甜蜜”“光辉”中。然而,由于某种原因,“她”违背了她的意愿,一切都变得“悲伤”。从那以后,“悲伤”的生活让人“心碎”,“忧郁”取代了梦中的“灿烂”。

在诗的结尾,虽然最初的梦想表达了无限的怀旧之情,但内心深处的“黑暗”却是难以驾驭的。目前,所谓的“梦里的光辉”是在“黑暗”的阴影下,而诗人依然徘徊在“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依然找不到正确的答案迷失方向。1927年以后,面对社会的剧变,徐志摩内心充满了忧郁、困惑和极度矛盾。在《新月的态度》中,写这首诗的同时提出“我们先不问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然而,在诗中,他重复道:“我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可见,这首诗正是他内心的启示,精神的呼唤,生活困境的反映。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这首诗可以说是徐志摩的“标签”。当这首诗出版后,公众都知道它是太阳的儿子。整首诗共有四节,每节都有相同的前三句话。这种刻意安排的旋律组合,在诗中渲染出“梦”的气氛,也给吟唱者增添了一点“梦”的状态。那些熟悉徐静蕾家庭悲剧的人也许能捕捉到一些浪漫故事。但它总是含糊不清,被吹向任何方向的强风冲淡,所以欣赏它的人,就像吟唱者一样,最终被这强烈的旋律所感染。

扩展资料: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浙江嘉兴海宁硖石人,现代诗人、散文家。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 。

徐志摩是一位在中国文坛上曾经活跃一时并有一定影响的作家,他的世界观是没有主导思想的,或者说是个超阶级的“不含党派色彩的诗人”。他的思想、创作呈现的面貌,发展的趋势,都说明他是个布尔乔亚诗人。他的思想的发展变化,他的创作前后期的不同状况,是和当时社会历史特点关联着的。

徐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名篇。

作为那个时代的名人,徐志摩做到了一个普通知识分子能做的一切,他在追求自身幸福生活的同时,也对民族命运有过深刻的思考。他与张幼仪的婚姻是那个时代的不幸,他与林徽因的淡淡情愫令人唏嘘,他与陆小曼的婚姻热烈而深情,却又坎坷多舛。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徐志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1-13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11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这首诗,可以说是徐志摩的“标签”之作。诗作问世后,文坛上只要听到这一声诵号,便知是公子驾到了。

整首诗有六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前三个句子是相同的。这种刻意处理的旋律组合,渲染了诗歌的“梦”气氛,也给歌手增添了几个“梦”的状态。任何熟悉徐志摩家庭悲剧的人都能捕捉到这段浪漫的阴影。但是它总是含糊不清,被一阵不知方向的强风吹得稀释,所以观众,像歌手一样,最终被这支强大的旋律陶然所感染。

这不仅是“新月”的态度,也是徐志摩最高的诗学理想,即回归生活本身。他希望人们宣扬生命的美好,压抑生命中的邪恶,从而达到完美的人格。他必须摆脱事物的羁绊,寻求生命和宇宙之外的真理。这样的梦想,绝不是“她的温柔,我的痴迷”,“她的消极的心,我的悲伤”等等。这是一个伟大的梦想,一个伟大的理想,虽然最后总是承受着悲伤,“在伤心的梦中破碎的心。”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推断出积极的意义,我不知道风向哪个方向。

由于这首诗,许多人把新月诗人徐志摩视为“风月”的诗人。然而,当读者真正陷入其思想的核心时,与他“生命本体论”和“天外星辰”一起,读者可以欣赏到徐志摩的另一个形象,它完全不同于通常的错觉。

扩展资料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1928年。1924年徐志摩在文学上大展才华,感情却跌到了谷底。他对于林徽音的爱恋被林徽音无情斩断。四年后,因夫妻关系矛盾,又一次经历了感情的挫败,加上事业上历经的种种挫折,不得已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与迷茫中。此诗也即写于这样的情况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07

赏析:

总观全诗,共六小节,皆以“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为开头,格式整齐明快,读来朗朗上口。最动人心弦,令人感慨的是那句“我在梦中”。

梦是什么?给它一个明确的定义实在太难了,它是虚幻的存在,可以感知却不能触碰,它是现实中的琉璃,在阳光中炫彩夺目,也在黑夜中独自忧伤,棱中的光彩可谓是过眼云烟,转瞬即逝。这暗示烘托着作者失意的心境,感情在六次重章复唱中升华,扑朔迷离的梦也在似有非有地一次 次到达尽头,却又意犹未尽。作者对自身处境的无奈,对动荡不安的社会的思考,深蕴其中,可是他像风一样没有方向,不知目的,无从反抗。唯有梦给予他勇气,传递了理想,也为他那颗脆弱的心编织一个茧。

全诗围绕重复着的“梦,给全诗定下了朦胧迷惘而又安定平和的基调。除了开头的反复手法外,每节的结尾用相关联的实物组成一个新的情节:风在梦里依洄,使我迷醉;梦里光辉,让我伤悲;在梦的悲哀里心碎……意象练成串,似乎在吐露真情,似乎又在倾诉自己的遭遇,在梦的基调下,让读者情感跟随波动,似乎明白但又不甚明了,以至于欣赏者也同吟唱者一样,最终被这旋律和基调感染。

扩展资料: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徐志摩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在梦的轻波里依洄。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她的温存,我的迷醉。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甜美是梦里的光辉。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她的负心,我的伤悲。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在梦的悲哀里心碎!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黯淡是梦里的光辉。

此诗写于1928年。青年时期的徐志摩一直在追求理想与美的状态中,但他的爱情永远处于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圣洁高贵之中,一旦接触到实际,幻想归于破灭,又重新追求心目中的“爱、自由与美”。

1924年徐志摩在北师大作了那场关于《秋叶》的演讲,在文学上踌躇满志、大展才华的同时,他的感情却跌到了谷底。他对于林徽音的爱恋,在这期间,被林徽音无情斩断。相隔四年后,与陆小曼的夫妻关系矛盾,使他又一次经历了感情的挫败,加上事业上历经的种种挫折,不得已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与迷茫中的思索。此诗也即写于这样的情况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1-02-08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经历种种挫折、痛苦与思索后所作,主要表达了作者追求那种“回到生命本体中去”的诗歌理想。

全诗共六节,每节的前三句相同,辗转反复,余音袅袅。这种刻意经营的旋律组合,渲染了诗中“梦”的氛围,也给吟唱者更添上几分“梦”态。熟悉徐志摩家庭悲剧的人,或许可以从中捕捉到一些关于这段罗曼史的影子。

但它始终也是模糊的,被一股不知道往哪个方向吹的劲风冲淡了,以至于欣赏者也同吟唱者一样,最终被这一股强大的旋律感染得醺醺然,陶陶然了。

扩展资料: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近代 徐志摩

全文: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在梦的轻波里依洄。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她的温存,我的迷醉。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甜美是梦里的光辉。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她的负心,我的伤悲。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在梦的悲哀里心碎!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黯淡是梦里的光辉。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