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杂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如题所述

《已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的一组诗歌,共计315首,主要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反思以及对个人出处去留的纠结等情感和思想。下面将就这些方面进行分析和解读。
一、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反思
龚自珍生活在清朝末期,这个时期的中国正处于剧烈的社会变革时期。外国列强的入侵、封建制度的瓦解、民族危机的加深等问题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灾难。龚自珍在诗中通过对这些现实问题的思考和表达,呼唤改革和革新,强调“革命第一,开明第二,帮众第三”(见序、 又刊 10、316 杂诗[38]、125 已亥杂诗[3])。他认为,只有通过革命和改革,才能真正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
同时,龚自珍也对社会现实中的不公和腐败现象表达了愤慨和批评。他在《杂诗》中写道:“廉士无名丑为最,高名大姓贫何辱。不惭污我岂辱身,止愧实庭惭华屋。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第125首)这首诗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平现象,例如官员贪污受贿、百姓贫困潦倒等。他认为这些问题是由于制度的不完善和人心的不正所导致的,只有通过革新和改革才能解决。
二、个人出处去留的纠结
龚自珍是一个思想矛盾复杂的人,他既有革新的理想和热情,又有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和眷恋。在《杂诗》中,他对自己的出处问题表达了深深的纠结和矛盾。他一方面认为自己应该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不能只考虑个人利益;另一方面,他又无法割舍对故乡和亲人的感情,不愿意离开故土远赴异地谋求功名利禄。这种个人出处去留的纠结在《杂诗》中表现得非常明显:“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第228首)他对扬州梦和青楼薄幸名的追求,反映了他对故乡和亲人的眷恋和不舍。
三、对母亲的感激和怀念
龚自珍是一个孝子,他非常感激母亲对他的养育之恩。在《杂诗》中,他多次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和怀念之情。例如:“三百年来第一流,文章巨公政事优。徽州文物今何在?归玉池中妥母愁。”(第134首)、“往者吴楚双俊民,数子还将束伍行。太息阿咸中道死,英年何乃陷重刑!”(第94首)等等。他认为自己之所以能够取得一些成就,与母亲的教育和支持密不可分。因此,在母亲节即将到来之际,他希望能够通过送上一份礼物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和怀念之情。
综上所述,龚自珍在《已亥杂诗》中表达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反思以及对个人出处去留的纠结等情感和思想。他通过对母亲的感激和怀念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深厚感情。他对母亲的眷恋和不舍,反映了他对故乡和亲人的眷恋和不舍。同时,他也对国家和人民的前途和命运充满了担忧和关切,呼唤改革和革新,强调“革命第一,开明第二,帮众第三”。这些思想和情感都通过他的诗歌得到了充分的表达和传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5-13
创作背景:这组诗作于清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年)。这年龚自珍辞官,由北京南返杭州,后又北上接取家属,在南北往返的途中,他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目睹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民,不禁触景生情,思绪万千,即兴写下了一首又一首诗,于是诞生了《己亥杂诗》。
拓展资料:
原文: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译文:中国要想生气勃勃就需要风雷激荡,这种万马无声的局面实在令人悲哀。我希望皇帝重新振作精神,不要局限于一种规格或方式去选用治国的人才。
赏析:"万马齐喑究可哀"一句,深刻地表现了龚自珍对清朝末年死气沉沉的社会局面的不满,因此他热情地呼唤社会变革,而且认为这种变革越大越好,大得该像惊天动地的春雷一样。他又认为实行社会变革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才,所以他热情地呼唤:天公啊!请你抖擞精神,把各式各样的人才都赐给我们吧。
作品鉴赏:《己亥杂诗》共三百一十五首,或议时政,或述见闻,或思往事,题材十分广泛,内容复杂,大多借题发挥,抨击社会。龚自珍生活在鸦片战争前夕。他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主张改革内政,抵抗外国侵略。《己亥杂诗》中的批判、呼唤、期望,集中反映了诗人高度关怀民族、国家命运的爱国激情,写出了作者对清朝政府不重视筹划的痛心疾首,言语之间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盐铁生计堪危,表达了变革社会的强烈愿望。《己亥杂诗》多用象征隐喻,想象丰富、奇特,运用多种手法写景抒情。
作者: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璱(sè)人,号定庵(ān)。汉族,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编辑于 2020-10-09
查看全部136个回答
—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
杂志订阅_20年杂志订阅
杂志铺杂志订阅,订2021年杂志数千种杂志特价3折起,快递投递低价 方便 省心的一站式杂志订阅平台
广告2020-10-17
己亥杂诗的写作背景?
己亥杂诗的写作背景 创作背景 这组诗作于清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年),这一年作者48岁,因厌恶仕途,辞官离京返杭,后因迎接眷属,又往返一次,在南北往返的途中,他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目睹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民,不禁触景生情,思绪万千,即兴写下了一首又一首诗,于是诞生了《己亥杂诗》。 《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1792-1841)创作的一组诗集。本诗是一组自叙诗,写了平生出处、著述、交游等,题材极为广泛,龚自珍所作诗文,提倡“更法”“改革”,批评清王朝的腐败,洋溢着爱国热情。 希望能帮助到你
145赞·811浏览2019-10-26
己亥杂诗其五的写作背景。
写作背景:道光十九年(1839),也就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龚自珍已48岁,对清朝统治者大失所望,毅然决然辞官南归,回归故里,后又北上迎取眷属,在南北往返途中,他有所思,有所感,就用鸡毛写在账簿纸上,投入一个竹筐里。 后来共“得纸团三百十五枚,盖作诗三百十五首也”《与吴虹生书》,写就巨型组诗。这就是著名的《己亥杂诗》──那一年是己亥年。本文选自《己亥杂诗》的第五篇。作者当时愤然辞官,离别亲朋好友,愁肠百结。 原文: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译文: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 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扩展资料 赏析: 作者当时愤然辞官,离别亲朋好友,愁肠百结。“浩荡”一词,除了说明愁绪之浓,还蕴蓄着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对当政者的愤然、对人民生活的担忧等各种复杂的思想感情。 浩荡离愁白日斜。别离愁绪已经充塞天地、浩浩难禁,何况正值夕阳西坠,日暮摇落之际,诗人此时的心绪,便可想而知。如果借用词组结构方式分析其中的意蕴,以离愁为中心词的话,那么,浩荡是离愁的定语,而白日斜则是离愁的补语。 白日斜是说作者带着离愁南归,因为愁绪郁积在胸中,所以感觉上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已日薄西山。这里不说夕阳而取白日,正好与作者当时的心情相吻合,也隐喻当时国势渐颓的社会现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
178赞·4,262浏览2019-08-20
龚自珍的已亥杂诗的写作背景
《己亥杂诗》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清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年)。作者当时愤然辞官,离别亲朋好友,愁肠百结,于是写下此诗。 《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1792-1841)创作的一组诗集。本诗是一组自叙诗,写了平生出处、著述、交游等,题材极为广泛。 其中第125首《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被中国中小学语文课本五年级上册(部编本),五年级下册(沪教版)收录,以及五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收录,七年级下册(2017版)还有一首《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 扩展资料: 龚氏诗作繁多,其中《己亥杂诗》是其很有特色的一部生活记录,内容涉及诗人的仕途、学习、交友、民生、回忆等各个方面。它是中国文学史上罕见的大型组诗,独具特色,对后世的诗歌写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己亥杂诗》不但在广度上体现了其题材的丰富性,还在深度方面有所开掘,揭露了制度的黑暗与复杂,展现了诗人真实的内心世界。龚自珍重视社会的发展,能够敏锐地感觉到时代的变化,开一代之风气,赞成举贤任能,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举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己亥杂诗
457赞·7,701浏览2019-08-19
己亥杂诗的写作背景
本诗作于清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年)。作者当时愤然辞官,离别亲朋好友,愁肠百结,于是写下此诗。
13赞·287浏览2019-10-20
已亥杂诗写作背景
《己亥杂诗》作于清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年),这一年作者48岁,因厌恶仕途,辞官离京返杭,后因迎接眷属,又往返一次,在南北往返的途中,他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目睹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民,不禁触景生情,思绪万千,即兴写下了一首又一首诗,于是诞生了《己亥杂诗》。 《己亥杂诗》共三百一十五首,或议时政,或述见闻,或思往事,题材十分广泛,内容复杂,大多借题发挥,抨击社会。龚自珍生活在鸦片战争前夕。 扩展资料:《己亥杂诗》作者龚自珍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主张改革内政,抵抗外国侵略。《己亥杂诗》中的批判、呼唤、期望,集中反映了诗人高度关怀民族、国家命运的爱国激情。 写出了作者对清朝政府不重视筹划的痛心疾首,言语之间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盐铁生计堪危,表达了变革社会的强烈愿望。《己亥杂诗》多用象征隐喻,想象丰富、奇特,运用多种手法写景抒情。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己亥杂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