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的机械化发展前景怎么样?如何调整?

如题所述

首先高新技术产业并不等同于第三产业,在国内,第三产业指的是服务业。无论第一产业还是第二产业都有高新技术,尤其第二产业有很多都处于高新技术的前沿领域,所以说题主讲第二产业不是国家经济的中流砥柱这种说法,我是不认同的。对于农机来说,他是工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反哺农业的产物,所以说既具有工业的特点,也具有农业的特点,农机本身的工业属性较强,但推广又有农业的属性。

再讲讲三产的发展特点,实际上无论世界上哪个国家,在最初都是第一产业占绝对的比重,农业代表了国家经济的强盛与衰弱,那是农业国的时期。而后伴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工业革命的兴起,先进国家开始了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再后工业发展起来后,再由粗放型工业转向高新技术型工业发展,并为整个社会服务。紧接着农业技术(以农机为代表)得以发展,解放出来的劳动力再加上快速发展起来的市场,促使了第三产业的形成与发展,然后第三产业再反作用于其他两个产业,促进流通,发展人才等等,所以才有了美国式炫酷的大农场以及高精尖的工业化生产。

那么农业机械在三次产业发展中扮演的角色也就比较清晰的看出来,是非常重要的,既是催化剂也是产品。反观我们国家,最多尚处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的中后期,正是农业机械发挥作用的时期,农业机械在我国真正推广开来,也就近十年的事情,而且现在机械化水平也不高,2012年达到了约57%。同时机械化的质量也不高,比如说使用微耕机和大型耕整机都是机械化,但是机械化质量的高低是不言而喻的。所以我国机械化的发展水平还较低,在国际社会中,还处于一个学徒的角色。

有人提到农机农艺融合的问题,确实现阶段有一定问题,种植模式多样,种植品种多样,都对农机化发展产生了阻碍。但我对此还是持乐观态度,农机农艺融合也喊了好些年了,从上到下都发现了这个问题,已经形成了共识,现在思考的是怎么解决,实际上已经开始形成协调攻关的机制了,农机与农艺两方都意识到对方的存在,逐渐协调,这个问题肯定会解决的,只是需要一个过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