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是哪首佛歌里面的歌词

如题所述

这是唐代六祖慧能作的《菩提偈》,是诠释佛教教义的歌偈。

《菩提偈·其三》原文: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译文:

原本就没有菩提树,也并不是明亮的镜台。本来就是四大皆空,到哪里染上尘埃!

扩展资料

《菩提偈》载于《坛经》,因为是以菩提为题所以称为菩提偈。共有四首,其中前两首偈是针对神秀的《无相偈》所作的,旨在说明“明镜”的清净;第三首偈则流传甚广;第四首着重讲修行方法。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来历,《坛经》第四节至第八节,有明白的记载:五祖弘忍“一日唤门人尽来”,要大家“各作一偈”,并说“若悟大意者”,即“付汝衣法,禀为六代。”

弘忍的上首弟子神秀在门前写了一偈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弘忍知道后,“遂唤秀上座于堂内”,要他“更作一偈”,而“秀上座去数日,作不得。”

惠能的偈语,即针对神秀的《无相偈》而发。据《坛经》所载,惠能本不识字,他先“请人一读”神秀的偈语,然后作此歌偈,“请得一解书人于西间壁上题着”。

惠能三岁时丧父,家境艰贫,年龄稍大一点,就以伐薪卖柴为业,养母度日。二十四岁时,惠能辞母出家,往湖北黄梅东山寺参拜五祖弘忍大师。起初只是行者,跟随众人一起进行劳役,踏碓舂米。后来因为书写了法诗偈而备受弘忍赏识,嘱付衣法,成为禅宗六祖。

因当时佛教内部争夺宗祖地位的竞争十分激烈,惠能多次遇险,最后藏迹于猎人群伍之中,隐居十五年。弘忍入灭之后,惠能才开始传法受戒。此后演化佛法三十余年,弘法度众无数。武则天、唐中宗闻其名声,多次敕书征召入京,惠能皆以老病相辞,竟不奉诏。

《六祖坛经》是一部以惠能讲经为核心、经惠能弟子以及其他僧俗在200多年间集体完成的著作。它是惠能一生说法的记录,六祖文化的思想文化内涵集中体现了在他讲述的《六祖坛经》之中。其中心思想强调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觉悟解脱,其核心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六祖坛经》的问世是南禅顿教形成的标志,它的出现是佛教史上的一次革命。倡导人间佛教,主张和谐相处的思想和传统,为营造和谐社会提供了精神支柱。《六祖坛经》的禅文化还是联结海内外、教内外的特殊纽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菩提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11-11
此乃六祖慧可的悟禅之言。

心非心,物非物,心高于物。
心是心,物是物,心物合一,心物是一。
人在尘中,不是尘,尘在心中,化灰尘。
世间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切莫刻意的寻求,人人皆由佛性,重在修心和意,而不是外在的。

‘菩提本无树’:菩提是个觉道,又有什么树呢?若有树,那菩提就变成物,而有所执著。菩提本来什么也没有,你说你觉悟了,但觉悟是个什么样子?是青色?黄色?红色?白色?你且说个样子出来,看看它是无形无相的。

‘明镜亦非台’:你说心如明镜台,其实根本没有个台,若有个台则又有所执著,所谓‘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怎么还要有个台呢?

‘本来无一物’:本来什么都没有,也没有一个样子,也没有一个图,或一个形相,所以根本什么也没有。

‘何处惹尘埃’:既然什么都没有,尘埃又从那里生出呢?根本就无所住了。

这首偈颂主要是从‘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出,要没有一切执著,也就是佛所说的意思:‘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这个地方就教人没有执著,你执著它做什么?你执著它将来是不是就能不死呢?到你死时又执著些什么?

佛对我说:你的心上有尘。我用力地擦拭。
佛说:你错了,尘是擦不掉的。我于是将心剥了下来。
佛又说:你又错了,尘本非尘,何来有尘!
我领悟不透,是什么意思?
我想这是从神秀和慧能那两个偈子引申出来。
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慧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的确,要能够参透这两个偈子的确很难,就是正确的理解也不易。 参悟不透...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
众生的心灵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镜。
要时时不断地将它掸拂擦试,
不让它被尘垢污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原本就没有树,
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
本来就是虚无没有一物,
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现在只能从字面上去理解它,惨悟不透!
心本无尘,尘即是心。无心无尘,人便死。
我曾经思考过一个问题: 人觉得一个东西好吃,事实上嗅觉比味觉占更大的比重
所以象狗这样嗅觉灵敏的生物,在饮食上远比我们快乐。这样的想法到底对不对……如果错了……错在哪里?

其实尘在外,心在内,常拂之,心净无尘;
尘在内,心在外,常剥之,无尘无心;
心中有尘,尘本是心,
何畏心中尘,无尘亦无心?

正如慧能所说的:仁者心动

又如道家所说的:道可道非常道

它们的道理是一样的……

佛家讲究万物在心,追求修世

道家讲究无牵无挂,追求避世

佛家想超脱今世,道家则是修行今世,而追究其原理来说都是一种修行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11-11
《菩提本无树》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我心非我心 他心皆我心
我执非我执 空望天下事
空了何时空 心念有种种
忘了何时忘 佛也念众生
明月当头照 苦乐入禅中
生性当自悟 阴缺何时休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我心非我心 他心皆我心
我执非我执 空望天下事
空了何时空 心念有种种
忘了何时忘 佛也念众生
明月当头照 苦乐入禅中
生性当自悟 阴缺何时休
空了何时空 心念有种种
忘了何时忘 佛也念众生
明月当头照 苦乐入禅中
第3个回答  2018-11-11
是《菩提本无树》里面的歌词,是专辑《在一天的开始》里的一首佛教歌曲,望采纳
第4个回答  2012-12-17
那首歌就叫《菩提本无树》
是女声唱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