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认知能力包括了哪些

如题所述

儿童的认知能力包括感知觉能力、注意力、记忆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推理能力等。

现代心理学之父奈瑟在第一部专门系统研讨认知活动的著作《认知心理学》中强调指出,认知指的是感觉输入的转换、简化、储存、恢复和运用的所有过程。

感知觉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础,其中感觉是经由各个感觉器官传递产生的,没有经过整合的信息,而知觉是有组织的,对感觉到的信息进行了整合并赋予了意义。

一般来说,知觉在感觉之后,但在时间上,知觉和感觉过程经常是重叠的。

注意还包括共同注意。共同注意,有时候也叫做联合注意,是指个体追随另一个个体的注意而使得两个人共同注意同一个物体的过程。

记忆是人们对于过去经验的保存和再现,记忆的基本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和回忆或再认,记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没有记忆,那人们就无法保持感知到的信息,也无法学习和思考。

思维能力是人们认知能力一个重要体现,是认知活动的高级阶段,其中问题解决能力和推理能力是思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生活中的每一项活动都需要认知能力的参与,比如,儿童看到花草树木,能够认识到物体有不同的形状;

儿童开始认识父母、朋友,指出照片中的爸爸妈妈,记住一些事情而忘记另一些事情,学会唱儿歌和讲故事;

儿童能够认出镜子中的自己,知道什么东西是自己的,也渐渐能够表达自己的开心、愧疚、不好意思等情绪;

儿童慢慢地学会说话,学会数数,学习各种文化知识,学会下棋和玩游戏,学会解决生活中的小问题,遇到困难也会向他人求助等,儿童在生活中的各种活动都体现了儿童已有的认知能力水平。

扩展资料

儿童的认识能力特点:

1、从感觉和知觉来看,三、四岁的儿童还不能进行有目的、有组织的观察,他们感知的是事物的外表,喜欢观察具体的、突出的、鲜明的东西。

只有到了五、六岁的时候,才逐渐具有目的性:才能逐步地按照预定的任务和成人的要求,有意地进行感知和观察活动。

2、学前儿童的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有意注意正在逐步形成。

3、学前儿童的记忆带有很大的直观形象性和无意性。凡是与儿童生活有直接联系的、印象鲜明、能引起儿童兴趣的具体事物,他们就容易记住。

4、学前儿童想象的特点是:无意想象和再造想象占主要地位,创造想象正在发展。学前儿童的无意想象表现在主题多变化。学前儿童的想象主要是再造想象、创造想象才开始发展。

5、学前儿童的思维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和初步的抽象概括性。具体形象是对摆在他们面前的,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的具体事物才能进行思维。

6、学前儿童语言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首先是口头语言有了蓬蓬勃勃的发展。儿童是从语言的实际运用中,从语言的习惯上逐渐学会掌握一定的语法结构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认知能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2-24

一般来说,儿童的认知能力包括感知觉能力、注意力、记忆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推理能力等。

现代心理学之父奈瑟在第一部专门系统研讨认知活动的著作《认知心理学》中强调指出,认知指的是感觉输入的转换、简化、储存、恢复和运用的所有过程。

感知觉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础,其中感觉是经由各个感觉器官传递产生的,没有经过整合的信息,而知觉是有组织的,对感觉到的信息进行了整合并赋予了意义。一般来说,知觉在感觉之后,但在时间上,知觉和感觉过程经常是重叠的。

认知能力测试运用于测试学习和实际工作能力。与工作有关的能力可分为文字表达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反映速度、空间识别能力和质疑能力等。

能力倾向测试即归纳、演绎、语言理解力、记忆力以及数字能力,目的是测量特定工作能力倾向。

认知能力测试包括一般推理能力(智力)测试和特殊智力能力测试以及语文测验(常识、理解、数学推理、记忆跨度、字)及操作测验(完成图画、实物拼接、形数交替)。

扩展资料:

认知能力是人们成功的完成活动最重要的心理条件。知觉、记忆、注意、思维和想象的能力都被认为是认知能力。认知能力,是人脑加工、储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即人们对事物的构成、性能、与他物关系、发展动力、发展方向以及基本规律的把握能力。

人们的认知特点对于社会经济状况都有显着的影响,增强认知能力也已经被发现与财富增长和预期寿命的增加有关。美国心理学家加涅(R.M.Gagne)提出5种认知能力:

言语信息(回答世界是什么的问题的能力);智慧技能(回答为什么和怎么办的问题的能力);认知策略(有意识地调节与监控自己的认知加工过程的能力);态度(情绪和情感的反应,形成学习者对态度,指使学习者形成影响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或倾向);动作技能(有组织、协调统一的肌肉动作构成的活动)。

第2个回答  2017-01-02
1、从感觉和知觉来看,三、四岁的儿童还不能进行有目的、有组织的观察,他们感知的是事物的外表,喜欢观察具。体的、突出的、鲜明的东西。只有到了五、六岁的时候,才逐渐具有目的性:才能逐步地按照预定的任务和成人的要求,有意地进行感知和观察活动。
  2、学前儿童的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有意注意正在逐步形成。有人曾经作过这样的实验:带小班和大班的幼儿到动物园去观察“狼和狐狸”。老师先向幼儿提出了观察任务,要他们注意狼和狐狸在外形上有那些区别。刚到动物园的时候,由于周围有许多吸引孩子兴趣的动物,许多孩子立刻把注意集中到喜欢嘻戏的猴子身上,无意中忘掉了观察“狼和狐狸”的任务。虽经老师重复提出要求,小班儿童仍不理会,不愿离开猴笼,大班儿童在老师的引导下,比较能够控制自己,有意地把注意转移到观察“狼和狐狸”身上,继续执行原定的观察任务。
  3、学前儿童的记忆带有很大的直观形象性和无意性。凡是与儿童生活有直接联系的、印象鲜明、能引起儿童兴趣的具体事物,他们就容易记住。如儿童过生日,过“六·一”节等。单纯以记忆作为一种专门的有目的的活动,他们就感到有困难,特别是小班儿童的困难更大。例如,要小班儿童复述《披着羊皮的狼》的故事,多数儿童都感到记不住,讲不出来。这是因为老师在讲这个故事的时候,儿童不能有意地集中听,有的在玩手巾,有的在牵衣角或是看别的东西。心理学研究说明,凡是要记住什么事情,必需先要注意那个事情。记忆是永远离不开注意的。小班儿童的注意力不能随意集中,当然就记不住所听的故事。中班和大班的儿童情况就不同了。他们能逐步地做到有意地记。例如老师在讲“披着羊皮的狼”这个故事的时候,他们就听得很认真,基本上能够把故事的内容和情节复述出来。学前儿童的机械记忆比较强,而意义记忆则比较差。例如,三、四岁的儿童能背诵毛主席诗词五、六首,五、六岁的儿童能背诵唐诗十多首。尽管他们对这些诗词的内容和意义还不理解,但是,只要通过多次练习就能记得住。如要他讲出这些诗词的内容和意义那就感到困难了。
  4、学前儿童想象的特点是:无意想象和再造想象占主要地位,创造想象正在发展。学前儿童的无意想象表现在主题多变化。例如小班儿童在绘画时,一会儿画一个人,一会儿又画一匹马,在小马上偶尔加上一些阴影线条,就可能变成蝴蝶了。小班儿童的想象有时与现实分不清,如玩“猫捉老鼠”的游戏时,扮演“猫”的小朋友常常把扮演“老鼠”的小朋友的手咬出血了。这个阶段儿童的想象还具有特殊的夸大性。他们喜欢夸大事物的某些特征和情节。例如一个幼儿画一头奶牛,他把牛的奶头画得比牛头还要大。这时幼儿的想象并不指向于一定的目的,而是以想象过程本身为满足。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语言和思维的,发展,·想象的,有意性才逐渐增加,并能服从一定的目的。例如大班儿童玩“开汽车”的游戏时,他们的想象是围绕主题进行的。先是用凳子、椅子等搭成“汽车”,驾驶室在前头,车厢在后头,然后分配角色,有的当司机,有的当售票员,有的当乘客等等,这些想象都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的。
  学前儿童的想象主要是再造想象、创造想象才开始发展。小班儿童的再造想象基本上是模仿成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动作,如切菜、做饭等。大班儿童想象的创造性有了显著的增加,他们能把过去接触过的事物在大脑里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的形象来,例如在复述童话故事的时候,不是一句一句地重复,他们可以用自己的想象来补充和丰富故事的某些情节。
  5、学前儿童的思维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和初步的抽象概括性。具体形象是对摆在他们面前的,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的具体事物才能进行思维。例如在游戏中玩玩具时,做作业观察图片时,他们才能进行思维。幼儿初期这个特点体现得更为明显。随着儿童知识范围的扩大,经验的增多,语言的发展,中、大班儿童也能进行初步的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够掌握一些实物的概念和数的概念,并能用概念进行简单的判断和推理。例如说:“黄昏是天快黑了,傍晚也是天快黑了,所以黄昏也就是傍晚”。这是逻辑思维的初步发展。
  儿童初步逻辑思维的一个突出表现是他们喜欢提问题。四五岁的儿童特别好问“为什么树会发出沙沙的响声”、“太阳为什么发光发热”、“星星怎么晚上才看得见”、“河里的水为什么不停地流”等等,真是“打破砂锅问到底”。儿童能提出这些问题,是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发生了认识的兴趣,是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具体表现。正确地回答儿童提出的问题,是促进儿童智力发展的重要条件。
  6、学前儿童语言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首先是口头语言有了蓬蓬勃勃的发展。儿童是从语言的实际运用中,从语言的习惯上逐渐学会掌握一定的语法结构的。三岁左右的儿童能使用简单句与周围的人进行交谈。四岁的儿童除使用简单句以外,还可使用复合句。五、六岁的儿童不仅使用复合句的数量增加,复合句的结构也变得更复杂,联合句、主从复合句的各种类型都有出现。儿童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也很快发展起来。但学前初期的语言还带有很大的情境性,说话缺乏条理,东一句西一句,要用许多手势和表情来帮助,离不开具体的情境。在正确的教育下,连贯语言在大班儿童中才逐渐取得支配地位。控个学前阶段儿童口头语言的发展就是由情景性向连贯性逐步过渡的。
  学前期儿童的内部言语开始产生。内部言语是一种无声的、简单的、压缩的言语。它是在对话言语,也就是外部言语的基础上产生的,它与抽象逻辑思维,与有目的,有计划的行为有更多的联系。所以内部言语的产生,是儿童言语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一个重要标志。
  学前儿童还能初步掌握一些书面语言。对四、五岁的儿童可以开始进行汉语拼音和识字教学。有的儿童经过四个多月的训练,学会了汉语拼音,能读、会写一百多个独体字和二十几个合体字,能背诵十几首唐诗,会做20以内的加减法。不少事例说明,大班儿童完全有可能掌握初步的书面语言。
第3个回答  2019-02-15

    儿童语言认知能力主要包括了以下的几个方面:相同物品配对、相同图物配对、相似图物配对、拣选同类物品、依物品功能分类、依形状、颜色、大小、质地归类等。

    有些孩子大脑发育比较缓慢,从而导致语言功能发育障碍。这个时候,孩子的发音也会出现模糊不清的状况。

    小孩的发音都是从模糊不清到逐渐清晰的。这个过程与宝贝们身体各个系统功能的发育是有很大的关联的。

第4个回答  2020-03-02
感官认知、生活认知、环境认知、社会规则认知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