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型盖梁设计有哪几种做法?

如题所述

一、取低侧设计,一般来说低侧梁高高,荷载重,盖梁高度低,用低侧计算后,高侧采用相同的受力钢筋骨架,通常情况下,这样做能够满足设计要求,缺点在于,计算的精确度较差,计算模型和实际受力模型相差较远,往往受力钢筋配置较多。在前后孔梁类型一致的时候还好,在两侧为不同的梁时,或者支点位置不同时,结果更是相差较远,往往算完了,也不太清楚到底实际情况如何。 二、将L型梁按照T型梁设计,在高侧配置足以抵抗全盖梁受力的钢筋,在低侧配置构造钢筋,这样受力相对简单,但是往往高侧受力截面较小,很难布置钢筋。 三、取平均高度进行计算,这样做的缺点在于,有可能达到设计弯矩时,高侧钢筋屈服,或者裂缝较宽,而低侧钢筋依然在弹性变形范围内.对于高度相差不大的情况下,这样计算也未尝不可(通常高度相差不大时,也有采用做成等高的盖梁,适当加大一侧的垫石来做设计),第四,也是我自己常用的办法,认为高侧不受力,在全盖梁范围内低侧配筋,在高出的盖梁顶面仅配置构造钢筋,在柱顶位置,高侧盖梁设置假缝,达到让其上构造钢筋不吃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