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取瓦口隘的简介

100字左右

智取瓦口隘的简介:

张郃统兵三万分三寨据守,张飞骂阵五十余日无计可施,后张飞每日饮酒大骂,使得来巡视的刘备大怒,但诸葛亮却命魏延大张旗鼓的送酒给张飞。张郃见状大怒,夜劫蜀营,不料中伏。魏延、雷铜领兵夺取三寨,张郃败走。

智取瓦口隘出自《三国演义》第七十回“猛张飞智取瓦口隘 老黄忠计夺天荡山”。

扩展资料:

智取瓦口隘的背景:

张郃立下军令状,攻打巴西。张飞巧借地利出奇兵,首战告捷,乘胜追击宕渠山。张郃坚守不出,张飞连日饮酒,给张郃制造错觉。

张郃果然中计,出兵劫营,中了张飞埋伏,大败,三座大营也被张飞乘虚夺取。张郃求援曹洪,曹洪不肯。

只好使用诱敌深入的计策,阵斩雷铜。张飞吸取教训,将计就计,派魏延火烧伏兵,张郃大败,退守瓦口关。

张飞见瓦口关易守难攻,在勘察地形时从逃难百姓口中知道有捷径可以抄到瓦口关背后。于是自带五百精兵,在百姓的导引下翻山越岭,抄到瓦口关背后,与魏延两下夹攻,终于夺取瓦口关。

《三国演义》背景:

元末明初,社会矛盾尖锐,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群雄割据,多年战乱后朱元璋剿灭群雄,推翻元王朝,建立明王朝。

期间人民流离失所,罗贯中作为一名杂剧和话本作者,生活在社会底层,了解和熟悉人民的疾苦,期望社会稳定。

百姓安居乐业,作为底层的知识分子思考,并希望结束动荡造成的悲惨局面。由此就东汉末年的历史创作了《三国演义》这部历史小说。

相关人物介绍:

1、张郃

张郃(?-231年),字儁乂,河间鄚人。东汉末年,应募参加镇压黄巾起义,后属冀州牧韩馥为军司马。191年,袁绍取冀州,张郃率兵投归,任校尉。

因破公孙瓒有功,迁为宁国中郎将。在官渡之战中被曹洪击退,随后投降曹操。跟随曹操攻乌桓、破马超、降张鲁,屡建战功。继与都护将军夏侯渊留守汉中。

215年,率军进攻巴西宕渠,被蜀将张飞击败。后任荡寇将军。219年,从夏侯渊迎战刘备军于定军山,当夏侯渊战死,全军危急之际,张郃代帅,率部安全撤退。后屯陈仓。

曹丕称帝后,升左将军,封鄚侯,奉命从曹真击平安定羌胡,后与夏侯尚围攻江陵。228年,随曹真西拒诸葛亮,在街亭大破蜀军先锋马谡,迫使诸葛亮退回汉中,因功升征西车骑将军。

231年,领兵追击蜀军,至木门中箭亡。谥曰壮侯。张郃戎马一生,以用兵巧变、善列营阵,长于利用地形著称。

2、张飞

张飞(165年-221年)字益德(《华阳国志》作翼德),幽州涿郡(今河北涿州市)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他勇武过人,与关羽并称为“万人敌”。

羽年长数岁,飞兄事之。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刘备在涿县组织起了一支义勇军参与扑灭黄巾军的战争,张飞与关羽一起加入,随刘备辗转各地。

三人情同兄弟,寝则同床,刘备出席各种宴会时,和关羽终日侍立在刘备身旁。公元197年在曹操进攻吕布,吕布败亡之后,张飞被任命为中郎将。

公元200年刘备衣带召事情泄漏,率领关羽、张飞逃走,杀下邳太守车胄,刘备战败,关羽被擒,刘备与张飞投奔袁绍。

公元208年刘备于长坂坡败退时,张飞仅率二十骑断后,曹军无人敢逼近,刘备因此得以免难。刘备入蜀后,张飞与诸葛亮、赵云进军西川,分定郡县。

在抵达江州时义释了刘璋手下的巴郡太守严颜。在巴西之战中,击败魏国名将张郃。在武都之战中,兵败而还。

刘备称帝后,张飞晋升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封西乡侯。同年,张飞因为暴而无恩,被部将范强、张达杀害。谥曰桓侯。

3、魏延

魏延(?-234年),字文长,义阳平氏(今河南桐柏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将领,深受刘备器重。刘备入川时,魏延因数有战功,升为牙门将军。

刘备攻下汉中,拔为镇远将军、汉中太守,成为独当一方的大将,镇守汉中十年。刘备即位后,拜镇北将军。

随同诸葛亮北伐,拜凉州刺史,封都亭侯,曾在阳溪大破费瑶和郭淮。打算亲率兵马由子午道袭取关中,仿效韩信故事,与诸葛亮会师潼关,遭到谨慎的诸葛亮反对。

魏延作战勇猛,性格孤傲,与长史杨仪不和。诸葛亮死后,两人矛盾激化,魏延争斗落败,为马岱所追斩,夷灭三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国演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2-21

智取瓦口隘的简介:

张郃统兵三万分三寨据守,张飞骂阵五十余日无计可施,后张飞每日饮酒大骂,使得来巡视的刘备大怒,但诸葛亮却命魏延大张旗鼓的送酒给张飞。张郃见状大怒,夜劫蜀营,不料中伏。魏延、雷铜领兵夺取三寨,张郃败走。

智取瓦口隘出自《三国演义》第七十回“猛张飞智取瓦口隘 老黄忠计夺天荡山”。

相关人物介绍:

张飞(?-221年),字益德,幽州涿郡(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氏,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刘备长坂坡败退,张飞仅率二十骑断后,据水断桥,曹军没人敢逼近;与诸葛亮、赵云扫荡西川时,于江州义释严颜;汉中之战时又于宕渠击败张郃,对蜀汉贡献极大,官至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封西乡侯,后被范强、张达刺杀。

张郃(?-231年),字儁乂,河间鄚人。东汉末年,应募参加镇压黄巾起义,后属冀州牧韩馥为军司马。191年,袁绍取冀州,张郃率兵投归,任校尉。因破公孙瓒有功,迁为宁国中郎将。后在官渡之战中投降曹操。此后,随曹操攻乌桓、破马超、降张鲁,屡建战功。

扩展资料

“智取瓦口隘”相关人物分析:

小说中的刘备就是“仁”的代表,关羽是“义”的代表,张飞是“勇”的代表,诸葛亮是“智”的代表,赵云是“忠”的代表等等。刘备是小说里的中心人物,也是中国文化精神中“仁”的体现者。

小说第一回介绍刘备时说:此人“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朱”。后来又“跨下黄鬃马,手掣双股剑”,从而构成小说刘备的整体形象。

作品不仅通过大量的具体故事和人物评价刻画了刘备抱负远大、恭己待人和城府很深的性格特点,最主要的还是渲染了刘备宽厚仁义的特点。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把刘备这一人物形象作为一个“仁”的典型来塑造的,“仁”是刘备性格的基凋,而刘备这一人物形象也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仁”的化身,是“仁”的人格化。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2-21

张郃统兵三万分三寨据守,张飞骂阵五十余日无计可施,后张飞每日饮酒大骂,使得来巡视的刘备大怒,但诸葛亮却命魏延大张旗鼓的送酒给张飞。张郃见状大怒,夜劫蜀营,不料中伏。魏延、雷铜领兵夺取三寨,张郃败走。”

中心思想:张飞假作贪杯轻敌引张郃来战,暗派兵将断张郃后路并反劫三寨。

出自《三国演义》的第70回:猛张飞智取瓦口隘 老黄忠计夺天荡山。

扩展资料:

智取瓦口隘的背景:

张郃立下军令状,攻打巴西。张飞巧借地利出奇兵,首战告捷,乘胜追击宕渠山。张郃坚守不出,张飞连日饮酒,给张郃制造错觉。张郃果然中计,出兵劫营,中了张飞埋伏,大败,三座大营也被张飞乘虚夺取。张郃求援曹洪,曹洪不肯。只好使用诱敌深入的计策,阵斩雷铜。张飞吸取教训,将计就计,派魏延火烧伏兵,张郃大败,退守瓦口关。

张飞见瓦口关易守难攻,在勘察地形时从逃难百姓口中知道有捷径可以抄到瓦口关背后。于是自带五百精兵,在百姓的导引下翻山越岭,抄到瓦口关背后,与魏延两下夹攻,终于夺取瓦口关。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三国演义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张郃统兵三万分三寨据守,张飞骂阵五十余日无计可施,后张飞每日饮酒大骂,使得来巡视的刘备大怒,但诸葛亮却命魏延大张旗鼓的送酒给张飞。张郃见状大怒,夜劫蜀营,不料中伏。魏延、雷铜领兵夺取三寨,张郃败走。”
中心思想:张飞假作贪杯轻敌引张郃来战,暗派兵将断张郃后路并反劫三寨。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8-09-23
海底弟弟jsj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