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都有哪些资源,那些被保护哪些没有被保护

地球都有哪些资源,那些被保护哪些没有被保护

自地球诞生以来,它就以其自身的规律造就并主宰着地球上的生灵。与此同时,地球上的人类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不断地影响并改造着地球环境,逐渐成为地球环境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今天,人类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已从罗马时期的局部影响步入了全球影响的时代。正因为如此,使得人类面临着一系列前所未有的、重大而紧迫的全球环境问题。环境污染、温室效应、气候异常、植被破坏、土地荒漠化等已成为人们的热门话题。从科学的角度看,这些紧迫的环境问题,涉及地球各部分的相互作用,涉及到地球作为一颗行星的可居住性问题。认识并预言地球环境的变化,是世界科学家们面临的严重挑战。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源泉和环境,因而人类总是把自己的命运与地球的演变和太阳对地球环境的影响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一般认为,地球演变的主要因素源于自然变化,如日、地间距离变化,大气和海洋湍流,大陆板块漂移、造山运动、火山爆发、冰川伸缩,以及河流变动等过程。但是,在几个世代的时间里,人类社会的经济和技术活动却对全球变化产生了明显的影响。无论如何,人类自身变成了地球系统的一部分,并且直接成为全球变化的影响力。人类的能源生产、集约农业和强化技术已经改变了地球的反射率,改变了土壤和水体的组成、大气化学成分、森林面积,以至全球生态系统平衡。这样,当前人类的生存和社会发展已面临着一系列严重的问题。

众所周知,虽然人类的起源只是近百万年的事,然而它的出现却对地球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人类在生物进化的自然竞争中,已开始影响到局部环境。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人类学会了更多的技能,他们的活动已逐渐对整个地球环境构成影响,成为全球环境变化的又一扰动因素。致使出现土地荒漠化、“温室效应”与全球增暖、臭氧屏蔽的破坏、森林锐减和物种灭绝、淡水资源短缺等严重威胁人类生存繁演的全球问题。

一、“温室效应”与全球增暖

化石燃料的燃烧,森林的破坏及其它工业活动,使得大气化学成分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连续30年的测量表明,大气中CO2的含量以每年0.4%的速率递增,按现有的绝大多数气候模型估计,在不太远的将来可能使全球平均温度上升2℃,这样的温度变化可以和最近一次冰期以来18000a间的温度变化相比拟。而对湖泊中花粉和海底深游生物骨骼沉积物的考察表明,全球范围这样的温度变化,必然导致全球陆地植被类型和海洋生物物种分布的显著改变,而这又必然反过来影响全球气候。应该指出,除了CO2以外,导致温室效应的痕量气体还有甲烷(CH4)、氯氟烃、一氧化二氮(N2O)等。它们在大气中的含量虽微,但增温效应强(如氯氟烃浓度仅为CO2的百万分之一,增温作用却为CO2的1/4;CH4浓度仅为CO2的0.5%,增温作用却为CO2的1/3),增长率高(如CH4年增长率为1.0%,而CO2年增长率为0.4%),作用时间长(如N2O增温作用虽然只有CO2的1/12,但它在大气中的寿命为CO2的7~10倍),因而引起的效应相当可观(大致与CO2相当)。这些气体含量的增加,亦起因于人类的工业和农业生产活动。

此外,其它温室气体如CH4、N2O等,浓度也在明显增加。而且人类活动还向大气排入了一些新的温室气体,如氯氟烃等,尽管它们在大气中的含量很低,但由于其年增长率高,温室效应强(GWP值大)而倍受人们重视。

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增加,必然导致温室效应增强,从而有可能引起全球增暖。观测表明,1880年以来北半球地面平均温度升高了约0.3~0.6℃。虽然目前还不能识别这一全球增暖现象中温室气体的贡献有多大,但大多数科学家认为大气中增强了的“温室效应”对全球平均温度的增加是有促进作用的。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类活动排放的CO2、CH4和N2O等温室气体逐年增加,温室气体能无阻挡地让太阳的短波辐射射向地球,并部分吸收地球向外发射的长波辐射,使整个地球成为宠大的“温室”,使“温室”的气温上升。

近一个多世纪以来的全球陆地和海洋大约100多万个观察记录证明,全球平均气温确实增高了。尤其是本世纪80年代以来,变暖的速度很快,全球平均气温增加了0.5℃。据测算,到2030年将上升2.08℃。由于全球变暖,1880~1980年观察到的平均海平面上升了14cm。以1980年海平面为基准,2050年海平面将上升30~50cm。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将对全球的生态环境系统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干旱区更为干旱,多雨区更多洪涝;海平面将以6cm/10a的速度上升,海水盐度变小,岛国难以生存,地势低洼的沿海区域将被淹没;海水污染淡水,地下水污染加剧;全球干旱频率增大,中纬度地区更为干旱、酷热,森林失火,湖泊干涸,水资源更为紧张;土壤盐渍化和沙漠化加剧。

1990年5月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第一工作组的报告预测,到2030年,若温室效应等于CO2的加倍,则全球平均温度将上升1~2℃;由于气候的区域性差异,陆地比海洋增温快,南欧和北美比全球平均增温幅度大;夏季降水和土壤湿度减小,亚洲季风将加强;海平面将升高20cm左右。这将给全球生态系统和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带来巨大影响。因此,“温室效应”问题成了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重大全球性环境问题。

二、臭氧屏蔽的破坏

臭氧(O3)是氧的衍生物。自然大气中有微量的臭氧存在,其浓度是随高度变化的。平流层(距地平20~25km的大气层)臭氧浓度最大。分布于同温层中的臭氧吸收了太阳光中99%的对地球生物圈有极大伤害作用的高能紫外线。测量表明,1978~1987年,全球臭氧浓度平均降低了3.4%~3.6%;1985年便在南极上空观测到了臭氧空洞。有证据表明,造成臭氧屏蔽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排放到大气中的氟氯烃的光化学反应。而臭氧屏蔽的破坏,必将对地球生命系统和人类生态环境造成灾难性的影响。

大气层中臭氧的浓度随高度变化,平流层中距地面20~25km间的大气层臭氧浓度最大。工业革命前氯氟烃的浓度为0,现今为1×10-9。人类活动排放的含氟氯烃的物质和氮氧化合物在平流层中通过光化学反应将使臭氧减少。自本世纪70年代以来,北半球的臭氧减少了3%~5.5%,出现臭氧空洞。南极臭氧空洞正以每年相当于一个美国陆地面积的速度增长,不仅在南极上空,最近在北极和西藏高原上空也发现了臭氧层减薄,甚至出现臭氧空洞。预计到2014年,臭氧将减少53%以上。臭氧层出现空洞,将使地面紫外线幅射增强,皮肤癌发病率上升,还将带来幼鱼死亡率和家畜瘟疫增加,谷物减产,气候变化等一系列的影响。

从科学的角度看,这些紧迫的环境问题涉及地球各部分、各层圈的相互作用,涉及到地球作为一颗行星的可居住性问题。认识并预言地球环境的变化,是世界科学家们面临的严重挑战。

三、土地荒漠化

为获取食物,耕地面积在300a间从4亿hm2扩展至15亿hm2,耕地和牧场占陆地面积的30%以上。而另一方面,森林面积急剧减小,5000a前约为76亿hm2,1860年为55亿hm2,1975年减至26亿hm2,1986年减为23亿hm2。目前,森林正以1100万hm2/a的速度从地球上消失。其直接结果是土地沙漠化。目前,沙漠面积已占陆地总面积的10%,还有43%的土地正面临沙漠化的威胁。

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初步估计(IIED1987):荒漠化威胁着4800万hm2的土地,约占世界表土面积的1/3,影响着至少8.5亿人民的生活。80年代初期,在全世界32.57亿hm2的产旱地中,约有19.86亿hm2遭到荒漠化和严重荒漠化,约占生产旱地的61%。土地荒漠化极大地改变了陆地表面的物理特征,破坏了地表辐射收支平衡,诱发气候和环境变化。而气候和环境变化的反馈作用又将进一步影响土地荒漠化的进程,如此循环往复,从而对地球环境产生深远影响。可见土地荒漠化已成为又一重大的全球性环境问题。

四、生态环境的破坏

人口爆炸和人类活动以直接或间接的形式,从多方面破坏了地球的生态系统,许多种生物已濒临灭绝。物种分布改变以及具体物种的灭绝对人类的影响究竟如何,虽然还不十分清楚,但作为一种标志,它表明地球作为人类生命活动的场所,其可居住性正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问题。

1、环境污染加剧

全球每年排放进入大气层的气体,CO2为57亿t,CH4约2亿t。排放有害金属铝200万t,砷7.8万t,汞1.1万t、镉5500t,超出自然背景值的20~300倍。SO2的排放,诱发的酸雨的频度在增加,面积在扩大;空气质量严重下降,全球有8亿人生活在空气污染的城市中;江河湖海的污染日趋严重,淡水匮乏使12亿人口生活在缺水城市,14亿人口在没有废水处理设施下生活;水质污染引发的疾病死亡率已成为人体健康最主要的危害;城市垃圾、污水、船舶废物、石油和工业污染、放射性废物等大量涌入海洋,每年有200亿t污染物从河流进入海洋,约500万t垃圾被抛进海洋,在入海口处数万平方公里的臭氧层正在扩大。

2、森林锐减和物种灭绝

生物多样性的世界正发生着严重的危机。研究表明(IIED,1987),在人类活动干扰以前,全世界约有森林和林地60亿hm2。到1954年世界森林和林地面积减少到40亿hm2,其中温带森林减少了32%~33%,热带森林减少了15%~20%。近30年来,世界森林,特别是热带森林的减少速度明显加快,平均每年减少800万hm2。中美洲由1950年的1.15亿hm2减到1983年中0.71亿hm2。非洲森林减少更快,从1950年的9.01亿hm2减至1983年的6.9亿hm2。

世界森林的不断减少直接导致生物品种多样化的消失和物种灭绝。据估计,地球上曾经有5亿个物种,目前尚有500~1000万个物种,其中占压倒多数是无脊椎动物和植物(IIED,1987)。一些专家推测,当前每年消失的物种已达数千种之多。

森林锐减和生物物种的大量减少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将产生巨大影响。特别是森林植被的大量减少,大大改变了碳、氮等微量元素的源、汇分布,使得微量元素在地球系统中的循环遭到破坏,并迫使其从原有的平衡态向新的平衡态过渡,从而给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系统带来巨大影响。

3、淡水资源短缺

据IIED提供的资料1987年,全球约140亿m3的水量中,大约有4.2亿m3淡水,约占全球水量的3%,其中约77.2%被冷储在冰盖和冰川中,22.4%是地下水和土壤水,约0.4%为湖泊、沼泽和河水。

由于水循环的结果,全球水量分布极不均匀。从作物需水量的角度出发,非洲中东和中亚大部分地区,美国西部,墨西哥西北部,智利和阿根廷的部分地区以及澳大利亚全部都是贫水区,其年蒸发量超过年降雨量。另一方面,20世纪以来,世界用水量大幅度增加,年用水量从1990年的约4000亿m3增加到1995年的3万亿m3,增长了6.5倍。到2000年,全球淡水用量已达6万亿m3。目前,世界上已有43个国家和地区缺水,占全球陆地面积的60%,约20亿人用水紧张,10亿人得不到良好的饮用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10-27
地球是属于全人类的,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1970年4月22日,美国一些有识之士率先发起了呼吁保护地球环境的"地球日"活动,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积极响应。1980年,在世界30个国家首都同时公布了《世界自然保护大纲》。各国政府对环境问题开始予以高度重视,纷纷制定有关法规,采取措施保护环境。譬如在有些地区,森林砍伐以后,重新种植;有的国家正通过各种办法,减少水土流失,阻止沙漠化;人们开始重视节能,投资开发新能源;一些昔日被严重污染的水域,如英国的泰晤士河、日本的水俣湾,经过综合治理,水质有了明显的改善;越来越多的城市在通过绿化净化空气,改变生态环境……总之,尽管形势十分严峻,但人类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并正在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努力。

矿物资源

目前全世界在为医治地球创伤而做的重要努力:
* 开发利用来自太阳的能源,风的能
源,潮汐能源,地热能源等。
收集40分种的太阳能就等于节约世界
一年内所消耗的煤、铁、石油等能源。
利用风力推动机器,发电,节约能源。
这样既使煤、石油、天然气开采完了,
也不怕。
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太阳能房屋回页首
水资源

滴漏水管,快报莫延
保护好我们淡水

为保护地球上紧缺的淡水资源,国际环保城市的民众在从三方面做起:一、“节约用水、一水多用”;二、“少用化学合成剂”;三、“收集利用雨水”。

“节约用水、一水多用”为的是珍惜使用淡水,同时也就减少了污水排放。拧开水龙头,晶莹透明的自来水瞬间就变成流进下水道的脏水了,而要让下水道中的生活污水净化成为可饮用的自来水是难以实现的。懂得了这一点,我们应该在使用自来水时小心起来。把水龙头开小得一些,把用过但还比较干净的水留下来,擦地、冲厕所、浇花等等。这样,从日常生活中消耗的淡水量就会减少,排出的污水量也会减少。在许多国际环境教科书中,抽水马桶常被作为浪费淡水的典型例子受到批评。每人用完一次厕所,一拧开关,10-20公升的可饮用水哗的一下从水箱中放出来,进了厕所的下水道。据资料报道,在许多城市,大约有三到四分之一的自来水是从厕所流走的。为了减少饮用水在这方面的流失,欧洲国家发起了双水管道家庭节水体统的设计,即:一个家庭住房中有饮用水管道和二次利用水管道。饮用水来自自来水厂,管道通向厨房。二次利用水来自污水处理厂,进入家庭的卫生间,可用于洗衣、冲厕所、墩地等。

“少用化学合成剂”为的是:1)保护水体的自净功能;2)防止化学剂的毒素在淡水中积累,威胁饮用水的安全。家庭使用最多的化学品主要用于消毒厕所和清洁厨房。这些化学品往往对微生物有很强的杀伤作用。它们从下水道流入河水或湖泊之中,会杀死水中的生物,使水体的自净能力丧失,水中的毒素就会积累起来。因此,在洗涤用品市场上,选用具有环保标志的清洗剂很重要。

“收集利用雨水”是主动增加淡水资源的作法。目前在欧洲的家庭节水行动中十分盛行。几年前德国的波恩推出了较高的污水排放收费制度。每个家庭要交两种水费。一是自来水水费,一是污水排放费。污水排放量按照自来水的使用量(吨数)来计算。不过,一吨污水收费的价格是一吨自来水价格的六倍。这项有力的污水收费措施促使了市民去收集和利用雨水的积极性。雨水主要用于浇灌花园、擦洗车辆、做清洁和冲厕所等等。这样大大减少了家庭对可饮用水的浪费。回页首

森林资源

保护好我们的森林

50多年来,中国政府在保护和扩大森林资源,保持森林生物多样性方面已做了大量工作。迄今为止,除了建立500多个森林生态系统和森林野生动、植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外,还建立了230多处包括大熊猫和东北虎在内的野生动物人工繁育基地或繁殖场,使一度濒临灭绝的大熊猫、东北虎等10余种濒危动物开始恢复种群数量,并有60多种珍稀野生动物人工繁殖成功。随着全民植树造林和多项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中国森林蓄积量已呈双增长趋势,将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发挥积极作用。 回页首

公共场所,烟民止烟
保护好我们的空气
在城市里,空气污染物主要来自我们对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对绿地和天然植被的破坏、对挥发性化学物的滥用等。对空气的净化公认的有效办法是以下四方面结合起来:
1)保护天然植被和人工栽种植被,营造城市和工矿区净化空气的肺;
2)全社会共同努力节约能源,把对化石燃料的消耗尽量降低;
3)给烟囱和汽车安装烟气和尾气净化装置;
4)开发无污染能源(如太阳能等)和无害于健康和环境的化工产品等。

生物资源

保护好我们的生物
通过对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来维系物种的繁衍生存。 回页首 一百种保护地球的方法

地球受到破球,我们为了自己和其它人的将来幸福,可以做什幺?以下是一些日常生活的绿色策略,建议你细细思量,逐步尝试实行!

善行由家里开始

1:打扫清洁家居,减少使用化学清洁剂或杀虫剂。

2:用柠檬及炭等消除味,代替化学空气清新剂

3:餐具不大油腻时用暖水清洗,减少使用洗洁精

4:室内外多种植物可使周围阴凉,减少开风扇、冷气

5:时常留意保养电器 (特别是冷气机),减少耗电

6:选派用效能好的电器用品 (参考消委会的介绍)

7:非必需的电器 (电动牙刷等)可以少买

8:若不是太热时,用电风扇代替冷气较省电

9:冰箱放在阴凉角落可省电,开门取物后尽快关上

10:冰箱不贮存太多食物,这样省电又减少中毒危险

11:使用日光灯及省电灯炮较省电,更可多利用天然光

12:离开房间时关掉掉电灯和冷气机

13:冷天多穿衣服,必要时才开暖炉

14:储积一机的衣物才开洗衣机,既省水、省电又省工夫

15:多用淋浴少用浴缸,可省下许多水

16:多用快锅或闷烧锅煮食,既省燃料又省时间,更保存营养

17:多用蒸、煮、炒的方法煮食,可节省燃料

18:厨房里用餐布一样卫生,不必用大量的纸巾

19:煮食时份量不必过多,以免浪费

20:尽量用密封盒或瓶装食物,减少消耗保洁膜

21:采买用可回收材质包装的商品,少买其它包装

22:不买象牙筷子或其它稀有动物的产品

23:药物及残余食物不要冲入厕所,应包好放垃圾箱

24:选购白色卫纸,可以减少颜料污染,用草纸更好

25:用电胡刀,不用刀片剃,减速少浪费金属资源

26:多用自然物料家具,少用塑料及人造纤维

27:必要时才换家俱,选购耐用又款式不会过时的一类

28:采用「二手」家俱,减少不必要的购买的家具

29:采用乳胶漆少用磁漆,因为水溶性油漆污染较少

30:不要取电话簿,减少消耗纸张

适当饮食多福多寿

31:尽可能喂母乳,必要时才用婴儿奶粉及婴儿食品

32:多在家里进餐,少上馆子,可减少浪费及污染

33:多自制饮料食品,有益健康又省钱,更保护环境

34:食物添加物往往对人及环境都有害,避之则吉

35:多吃蔬果少吃肉,个人健康有助利,地球更减少破坏

36:快速及空运来的食品都耗用大量能源,污染环境

37:高度加工的食品对人无益,更浪费资源兼污染

38:即溶饮料及即食食品浪费资源,污染环境

39:吃燕窝、鱼翅、鲍鱼、穿山甲等野味,残害生灵又破坏自然生态

40:尽量用散装茶叶,少泡茶包,节省资源,减少污染

41:尽可能买有机蔬果,减少化肥及农药,害人害地球

42:试自己种植蔬果,既有益身心又有满足收获

43:多选购本地及邻近地区产品,减少运输能源及污染

44:多光顾传统市场,可以减少过份包装及加工食品

45:郊游及远足自备水壶,少买包装饮料

46:高度浪费资源 (例如用发泡胶盒)的餐饮店少光顾

衣着顺应自然

47:多选自然纤维 (棉、羊毛、麻等)衣物,少买人造纤维

48:适量地添置衣物,买得太多会浪费资源

49:建立个人衣着风格,不必为了流行多买时装

50:多穿不用烫仍然得体的衣服,例如T恤,可以省电

51:可把旧衣服改装翻新,既省钱又省资源

52:多穿二手衣服,例如哥哥姊姊传给弟妹

53:干洗衣服耗用化学物质污染环境,可免则免

54:不买皮草以免危害野生生物,养动物做皮草会浪费资源

行得其法减少污染

55:多用公共交通工具,必要时才乘计程车

56:尽量不买不用私家车,如要使用的话应妥为保养

57:汽车采用不含铅汽油,用省油的方法开车

58:可能的话多走楼梯,少乘电梯

把工作地点绿化

59:有毒的文具 (例如麦克笔、修正液)尽量少用

60:节省用纸,必要时才影印或计算机打印

61:安排把废纸回收再生,交给回收商

62:自动贩卖机浪费又污染,尽量自己冲制饮料

63:自备简便茶杯餐具,减少免洗餐具等的使用

64:如果大厦「患了病」,快投诉住户委员会要求改善

在学校推行生态教育

65:多举办绿色展览、讲座、比赛、幻灯欣赏会

66:在校内及社区举行污染调查,设法控制

67:争取小食部多售对环境及健康都有益的饮食

68:必要时才影印笔记,减少耗用纸张

生活习惯拥护地球

69:多做户外活动,少逛商场,少到空调室内运动场

70:多做不会污染的运动,例如太极、气功、慢跑、健行

71:自己设计玩具,既益智、省钱、又有满足感

72:自制礼物或贺卡,既有心思、省钱、又省资源

73:实行垃圾分类,送废纸、铝罐、铁罐、塑料罐等去再生

74:习惯每张纸写两面才丢掉,把旧信封再用

75:多用再生纸及其它可循环再生的物质

76:较稀有品种的宠物不要养,以免令它们加速绝种

77:宠物罐头及粪便用沙既浪费资源又花钱,可以少买

78:凡是「用过即丢」的物品都尽量少用,减少浪费污染

79:尽量买可以「回收」的商品,减少浪费资源

80:喷雾剂破坏臭氧层,尽量用其它代用品

81:尽量多用尿布,少用婴儿纸尿片,减少垃圾

82:尽量用蓄电池或可充电电池,少用普通电池

83:旧电池放进垃圾资源回收,切勿丢在郊外、海里、街上

84:习惯随身带手帕,少用纸巾,减少树木砍伐

85:尽量用太阳能的用品,例如太阳能计算器

86:商店购物拒绝不必要的塑料袋,并把塑料袋多次使用

87:用盆栽代替切花作礼物,因为生产切花浪费又污染

88:不抽烟,劝使他人不在人前吸烟,检举非法吸烟

89:如果要装饰圣诞树,不买真树,珍惜林木

90:把垃圾邮件退回,附上字句请以后勿再寄来

一起行动改变社会

91:多买绿色书刊,多收听收看绿色电台电视节目

92:要求各类图书馆多收藏绿色书刊及资料

93:留意本区污染事件,随时投诉揭发

94:多公开发表支持环境的意见,例如打电话给电台

95:向污染的机构抗议,用罢买等方法施压

96:支持及表扬有绿色环境倾向的公司、报刊、机构

97:游说本区议员及向政府施压,改善地区环境

98:投票支持有绿色倾向的议员,让他们代表自己办事

99:及加入绿色组织,多捐款及支持活勤

100:组织自己本区单位 (学校、社区、教会等)的绿色小组
第2个回答  2010-10-24
地球上有森林,草原,海洋,淡水,湿地,大气,生物,矿产等资源,几乎都被破坏过。。。有点难哈。。。
第3个回答  2010-11-01
哈哈,有水资源,动物,人,海鲜,啤酒。。。多了去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