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骗局:倭寇真的就是日本人吗

如题所述

明朝倭寇中的大部分,其实是汉人,一部分是被明朝打散的方玉珍、陈友谅这些人的后代,一部分是明代禁海后的海商,因为无法进行正常贸易干的是走私的行当,因为怕连累家人,所以以倭寇的身份作为掩饰。剩下的一部分才是真正的日本浪人。
正是因为有汉人,特别是第二类做走私的海商,他们一般与内陆的大家族有联系,甚至就是一些家族的代理人,这样才能内外交通,倭寇才能做到耳聪目明,屡屡躲过围剿。而由于禁海不解除,海商利润又大,所以不断有铤而走险者,是以倭寇才屡剿不绝。
而这些地方的官员,实际上一直在朝廷中推动禁海,因为不开海,就可以走私,走私获利比正常贸易高很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4-20
应该说明末元初是以日本人为主,但是倭寇后面开枝散叶,发展壮大都是以中国人为主。到了倭寇全盛时期,就是嘉靖年间,倭寇有名的大部分首领都是中国人,比如王直和徐惟学原先是明朝的私盐贩子;王直的义子王滶(毛海峰)是明朝的走私犯;徐海原是明朝杭州虎跑寺的和尚;许栋是明朝逃跑的犯人;萧显、陈东则是明朝不得志的书生。
这些人也不单纯就是抢枪东西而已,还做买卖,比如王直,就比较主张贸易,就是互市派,高峰期,日本著名的织田信长、武田信玄、德川家康等日本大佬级人物都得买他的东西,还得对他客客气气(这里“气”要读作“期”)的,谁让当时王直的武装力量远胜于日本所谓的各个大名的势力。战国的日本,所谓那些知名的人物,在明朝的眼里势力也就是个乡长级别,带个几百人互殴。
明朝初期,日本的海上能力还很差,当时纵横于东亚海上的“双桅海船”基本上都是福建漳州船。日本最初的两艘朝贡船,是永乐皇帝无偿援助日本国王足利义满的礼物,足利义满就是经常和一休小师傅作对的那位将军大人。当然送船的目的不是发展日本的海上自卫队,主要为了让日本朝贡方便,要不然老是遇上台风失联来不了多让人“捉急”啊!
倭寇横行的时候,海上的武器已经很先进了,这也是衣冠楚楚的中国冒险家的功劳,这些人由于在海上,生意做的大,还得和西洋人做军火买卖,总不能老和一些日本乡长要人吧?明代著名小说家冯梦龙在《喻世明言》里有篇关于倭寇的故事,把假倭刻画得惟妙惟肖:“原来倭寇逢着中国之人,也不尽数杀戮。其男子但是老弱,便加杀害;若是强壮的,就把来剃了头发,抹上油漆,假充倭子。每遇厮杀,便推他去当头阵。官军只要杀得一颗首级,便好领赏,平昔百姓中秃发瘌痢,尚然被他割头请功,况且见在战阵上拿住,哪管真假,定然不饶的。这些剃头的假倭子,自知左右是死,索性靠着倭势,还有捱过几日之理,所以一般行凶出力。那些真倭子,只等假倭挡过头阵,自己都尾其后而出,所以官军屡堕其计,不能取胜。”
冯梦龙说的真倭,也不尽是日本人,《明史》称:“大抵真倭十之三,从者十之七”。真倭就是货真价实的日本人,从贼则是沿海地区三教九流的中国人。对中国人冒充真倭的问题,明代史料上的记载比比皆是。比如嘉靖壬子年,倭寇初犯漳州、泉州,仅有二百人,真倭占十分之一,其余都是福建浙江无赖之众,头顶剪发而椎髻向后,“发型”和真倭并不一样。真倭和假倭打仗的时候一同作战,打完仗则分开吃饭睡觉。《筹海图编》直截了当地称:“今之海寇,动计数万,皆托言倭奴,而其实出于日本者不下数千,其余皆中国之赤子无赖,孑入而附之耳。”
第2个回答  2017-04-20
倭寇并非都是日本人,里面还有很多中国人,甚至中国人是其中的领导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