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川黄伟如何起家的

如题所述

百川入海的事业
——河南省鑫川公司石宝沟-鱼库矿区矿产资源整合记
郭友钊

给他一个支点,他可以撬动整个地球。然而,上帝没有赐予他这个支点,他终身也没能把地球撬动。他是古希腊的哲学家,也是科学家,他叫阿基米德。
给他40米深的坑口,虽然只有一星点采到矿石的希望,但他可以在坚硬的岩层中挖掘500米,尽管负债累累,尽管蓬头垢面,他都能锲而不舍,坚持到底,一直挖到闪闪发光的矿石,他因此发了财,致了富,立了业,他的人生也从此发生了改变。他就是大山的儿子,他叫黄伟。
给他一个时代,他能够做些什么?在老君山脚下伊水河畔一个叫鱼库的小村庄,1969年,出生仅3个月的黄伟失去了父亲,随后他的母亲改了嫁,他靠爷爷、奶奶和叔叔、伯伯的开水泡白馍喂养长大。1995年,他在一个叫鱼库的小村庄开了家矿业公司,日采选矿规模仅仅是75吨,但以此为起点,他顺着伊水而下,在洛阳、在西安、在上海、在北京,他慢慢有了公司的分支机构,在黑龙江、在山西、在青海、在西藏、在云南,他渐渐有了崭新的矿山。到了2011年的金秋,他获得了38个矿业权,日采选矿规模超过了10000吨,年产值达到了6.5亿元,并且获得了“人民功臣”、“中华慈善人物”、“新世纪中国改革人物”等称号,获得了“中华慈善事业突出贡献奖”、“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他是河南省政协常委,他就是黄伟。
给他20个矿权,它们细碎、纷乱、繁杂,他都可以把它们拼合起来,整合成一个矿权,构成了一个36平方千米的舞台,他可以有序地在这个舞台上从事矿产的勘探、开采、选冶,从事环境的恢复、绿化、美化,并且能够让被整合的矿权人心服、口服,让矿业管理者们欣赏、赞赏,他的矿山成了全国数万个整合矿山中的佼佼者,成为全国47个资源开发整合先进矿山之一。2011年11月1日,国土资源部等12个部委联合召开了隆重的表彰大会,在全国各地826个分会场的万众瞩目之下,他在北京主会场的领奖台上高高举起了“全国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先进企业”的奖牌和证书。他是鑫川矿业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他就是黄伟。
栾川之子,白手起家,贡献巨大,其成功的秘密是什么?他是如何成功地整合了石宝沟-鱼库矿区20个矿权的?整合之后,对鑫川公司的事业拓展、对石宝沟-鱼库矿区的环境保护、对栾川县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有何影响?带着一系列的问题,2011年11月7日,笔者赴河南采访,一路问、一路想,希望有一个明晰的答案。

一、河南省政府在2004年开始就发出坚定的宏音:矿产资源整合势在必行!石宝沟-鱼库矿区矿产资源整合只是其中之一。

一到中原,总惦念着浑厚的黄河。这次在黄河大桥上见到她,笔者的眼睛有点模糊。河水浩荡,自西奔腾而来,向东奔流而去,势不可挡。向东而去的水,必将流入渤海,归于东海,将成为全球海洋的一部分。可自西而来的黄河水,其中的一滴或一股来自何方?是泾水还是渭水?是伊河的水还是洛河的水?是伊河上游鱼库沟的水还是石宝沟的水?恐怕再高明的水文专家也分辨不清。但笔者知道,这自西而来的水,是上游的沟沟壑壑、川川谷谷、泉泉涧涧,所有的水流聚集而成的,是合众为一的奔流。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品味着李白的诗句,笔者知道,黄河之水,源头在天上,在高高的青藏高原之上,在一座叫巴颜喀拉的山上;笔者知道,黄河聚万川之水的奔流,一定会到海,一定不复回。但笔者不太知道,在全国大地上广泛开展的矿产资源开发整合的理念,又源在何处?将走向何方呢?
这理念源自何处呢?笔者沿着黄河右岸,溯河而上,秋雨弥漫的路上,笔者想起了事前查阅的一篇文章,题目好像是《加大云南重要矿产资源整合力度,实现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发表在2003年,载体似乎是《云南社会科学》,它会不会是关于资源整合的第一篇学术文章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