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为什么希特勒可以打败整个西方,却最后被苏联消灭?

如题所述

先说明题目的错误,希特勒没有打败到欧洲的西方世界,只是打败了法国,就是与英国空战打不过才入侵苏联的。

二战中苏德大战是最为惨烈的,当时希特勒趁着袭击波兰等东欧国家的威风,偷袭苏联,由于苏联毫无准备,精锐部队被消灭,大面积的国土沦丧在德军的手中。

可是如此威风的德军,最后还是被苏联消灭呢,而且首都柏林都插上了苏军的国旗?想起十九世纪欧洲的拿破仑也是不可一世,横扫欧洲,可惜就是进攻俄国遭遇了惨败。我们现在分析原因所在:

   苏联的土地与人口众多,这是德军侵略苏联最大的绊脚石。苏联一共有20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土地辽阔横跨了好几个时区,这使得德军入侵苏联很容易犯下孤军作战的毛病。

   需要指出,苏联人口数量众多。在2000多平方公里土地上,一共拥有1.8亿人口,人口基数也胜过了德国,这些庞大的人口数量乃是苏军源源不断的兵员。如在二战时候,苏联动员了1800多万大军,自然有与德军抗战的底气。

苏联天气也比较严寒,很多地方都处在寒带,长途跋涉征伐苏联的德军也是受不了苏联凌冽寒风的袭击。在严寒天气下,坦克也很难运转,这使得德军很难在苏联国土做纵深的发展。

相比之下,德军闪电战袭击的波兰法国等国家,由于国土面积狭小,在德军迅速攻破边境线之后,德军就直接攻打国家的中心地带,这也使法国与波兰的军队没有喘气的时间与机会,自然容易被德军的闪电战击破。苏联却由于国土大与人口众多,很难如苏联一样从容不迫在后方整训军队,自然容易遭受灭国的命运。

不过也需要指出,苏联也不是一个人打败德国,背后也是英美同盟国的力量。造着苏联的国力与苏德战争早期的狼狈劲,苏联想胜利反击是非常困难的,即使打赢德国,苏联沦丧一部分国土也是很难收复回来。

可以看到,希特勒不是被苏联打败,是被二战中反法西斯爱好和平的力量打败的!如中国在亚洲战场上牵制了日本的军队,使日军无法东西两线配合德军夹击苏联,粉粹了德军分散苏联力量的阴谋诡计。

由于中国牵制了日军,使得苏联无后顾之忧,敢大量投入军力在于希特勒的正面战场上。英国在北非战争的胜利,也牵制了德军的主力。同时,美国也投了大批主力军到欧洲战场,英美联军的诺曼底登陆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使得希特勒无论应付东西两线作战,称霸世界的野心最后破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15

德国就是苏联打败的,看看德国士兵的死伤基本在东线就啥也明白了。如果没有苏联,凭英美?对付东线打残了回到西线休整的德军都够呛。二战中,德国是被美英苏三国打败,不是被苏联一国打败。如果美英不在诺曼底登陆,德国可以全力进攻苏联,苏联必败无疑。诺曼底登陆,牵制了德国一半兵力,苏联战场压力大减,德国陷入两面作战。反之,如果没有苏联战场,德国全力对付英美,诺曼曼登陆也不会成功。

德国入侵苏联后,部署在法国的兵力是很少的,直到1944年初,盟国的意图已经很明确了,希特勒才不断的加强西线兵力。德军在东线苏联战场有179个师又5个旅,约占德军总兵力的65%。在西线的法国、比利时、荷兰,只有归西线总司令陆军元帅龙德施泰特指挥的58个师,其中33个海防师,15个步兵师,8个装甲师,2个伞兵师。

即使再加上由希特勒亲自指挥的战略预备队2个装甲师,总共才60个师,约76万人。需要特别指出,部署在西线的都是二流甚至是三流的部队,只有极少数才是从东线撤下来修整的部队,比如第352步兵师,正是这个新调来的精锐师给在"奥马哈"滩头的美军带来灭顶之灾。

一战的德国如果说是被揍的鼻青脸肿,那英法算什么?凡尔赛条约本来就不是英法从战场上挣来的,这也是德国人二战那么容易被希特勒和容克们绑在战车的原因之一。英德空军五五开,英国海军的确当时最强,但德国也不弱,主要是被堵在出海口,冲出来要付出巨大代价,希特勒本身也对自家海军无感,海军科技树也点偏了,有钱都情愿造潜艇去破坏协约运输线。

主要是德军上下还以为苏军还是一战时的俄军那么好打。日本不是犯了下样的毛病。再加上苏联在芬兰确实没打了,还有大清洗的影响。就像抗战一样,日本战前没人会认为他们会输。等战争打起来才发现和预计的不一样。一战的俄军确实表现太差。

二战对苏联犹如一战对法国一样,死了整整一代人,经济也遭受重创。同时期的美国吃了两次世界战争的红利,本土没有受到任何损失,反倒吸收了大批外国知识分子和科学技术。这才使得他们有钱投资西欧国家促使其经济复苏,二战后美国没有提供资金支持前,西欧国家还是百废待兴的二战状况。

苏联在二战后经济状况极其糟糕,军事实力是得益于战争才发展到了如此地步,而后为了冷战更是将大批资金用于军事竞赛中,留给俄罗斯的老本让他们吃到了现在。但在政治上,苏联往后的几任领导就完全是在比烂。也间接导致经济和社会结构的不完善。但即使如此,冷战中的多数时间也是苏联国力强于美国。西欧经济本来就强于东欧,就像西德原是重工业集中区而东德是农业区一样,在这样的基础上,如何凭空造出一套完整的工商业进行进出口贸易。

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和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本就在表现上有本质不同。西欧的经济在于消费能力强,而这种消费是建立在通货膨胀上的。频繁的透支消费能让你看到一时的经济繁华,但你也要看到泡沫炸裂的那一刻经济有多么不堪一击。法国人确实出了不少力,但是一来动员程度不如捷克,导致了不少产能和设计的浪费。

再者看看法国战后的坦克设计,真正“法国”的都呵呵了,而且德国人在装甲设计领域路线还是很坚定的,哪怕豹式也是t34的皮,三号的瓤子;法国真正有用的除了火炮车辆以及零部件和后勤攻击之外主要是航空工业,一方面又窦尔顿520和布洛克150/2/5/7系列,另一方面有大批勤务飞机,其中前者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可以提供大批二线乃至近乎一线的战斗机而不占用德国的飞机和发动机产能,可惜德国人没有利用好。

德国输给苏联,多少有点运气差的原因。如果希特勒能早一点出兵苏联,就不会有那么多德国战士在冬天被冻死在西伯利亚。而且,当年希特勒的在苏联战场上的指挥也是有问题的。当时没有直扑斯大林格勒,导致战斗拖延日久,一直到冬天。假如没有这些偶然的错误,再来一次的话鹿死谁手真就不好说了。

第2个回答  2020-11-15
因为当时苏联的实力还是非常强的,比一些西方的国家的实力要更强,武器装备也要更先进,另外就是军队的数量也比他们多。当然最重要的就是苏联的战斗意志是非常顽强的,是绝对不会轻易退缩的。
第3个回答  2020-11-15
因为德军在进攻苏联的时候,遭遇了严寒地冻天气导致几十万德军死亡,由于战斗力下降最终被苏联反攻消灭了。
第4个回答  2020-11-15
首先是因为西欧战事过于顺利使得希特勒和德军有些膨胀,其次就是输给了天气,苏联的严寒给德军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当然苏联人不畏生死的精神也很重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