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铁现状

如题所述

近年来我国高铁营运里程持续增加

2008年,全国高铁营运里程仅671.5公里,而从2009年开始,高铁运营里程开始显著提升。截至2020年底,我国高铁总里程已达到3.8万公里,超额完成了2016年国家发布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2020年的目标。

我国高铁新投产里程波动变化

从近几年我国新投产高铁里程数来看,大致呈先降后升趋势。截至2020年底,我国高铁投产新线为2900公里,京雄城际、银西高铁、郑太高铁、连镇高铁、盐通高铁、沪苏通铁路、格库铁路、大临铁路等多条新线顺利开通运营。

我国首次出具政策放缓高速铁路建设

2016-2020年,我国陆续颁布《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16年调整)》和《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对我国高铁网络建设做出了规划。2021年3月颁布的“十四五”计划中,主要从发展智能高铁、高铁物流等角度对我国高铁做出了支持性政策。2021年3月,我国首次发布政策对高铁建设提出限制性要求,禁止变相建设地铁、轻轨,且对于350公里/时的高铁项目明确了建设门槛,只有满足以下三点才可建设:1)连接贯通的是省会城市及特大城市;2)近期双向客流密度达2500万人次/年以上;3)中长途客流比重在70%以上的高铁主通道线路。这意味着中国高速铁路项目从审批到施工全面收严。受该政策影响,预计未来几年的高铁建设速度将有所放缓。

预计我国高铁营运里程保持增长态势 但新投产里程有所减少

根据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到2030年,远期铁路网规模将达到20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速铁路4.5万公里左右,年均增速达2%左右。根据2020年国铁集团颁布的《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中指出,到2035年,我国高铁运营里程要达7.0万公里左右,50万人口以上城市高铁通达。

从我国新投产里程角度来看,国铁集团于2021年初表示,2021年,国铁集团计划投产新线3700公里左右,其中高铁1600公里左右。由此可见2021年高铁建设将继续减弱,高铁新线投产将再度减少。根据《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到2030年高速铁路运营总里达4.5万公里左右,因此预计2021-2030年我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新投产高铁里程数达5100公里左右。根据《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到2035年,我国高铁运营里程要达7.0万公里左右,因此预计2031-2035年我国高铁营运里程新投产高铁里程数将达到2.5万公里左右。

——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高铁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9
今年我国修建高铁/铁路的气势越来越高涨,虽然说到底是水泥钢铁钱太多了没地方花,但是从修建的速度上就可以明显看出来,国家越来越支持大力修建类似的快速通道。

毕竟钱到位了,横断山脉我都挖给你看,看看这气吞山河的大柱山隧道吧。然而都不用多说,等过两年林雅段正式全线开工后,中国最新的技术一用上,几万米长的隧道或许三四年就能修通。当然饿地震等问题依然存在,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就看设计组们怎么尽可能降低损害了,实际上,在专家眼里,如果这条铁路能做到只需要10年甚至8年进行一次大的维修的话就已经算非常非常厉害了。

不过抛开这种在大自然头上作土的地方不谈,渝昆高铁的云南段,同样穿越崇山峻岭的一段最初设计时速仅为250km/h的部分,近日也终于得到批复,全线升级350km,只庆幸前些年还没开工,不然这就是花上30年,也难改变已经修好的250的部分,渝万铁路就是这样的悲剧的典型。

不过这个消息也是足以令铁路爱好者们为之一振,因为这说明中国的高层决策者们已经彻底从当初的温州事件的阴影中走出来了,又或者说,他们从未被蒙蔽双眼,现在做出这样的决定,只是相信时间过去了这么久,中国国民的素质已经不再是当初张嘴就是安全减速这些胡言乱语的水平了。

除此之外,与过去近5年内,每条高铁的实际修建时间几乎都会超过规划相反的是,最近听到的正在修建的铁路的进度都是超过原本规划不少的,这也侧面说明中国的铁路运营正在努力地向日本模式靠拢。密度上虽有所不及,但速度自然是当仁不让,虽然我一直对中国公交的运行模式有所诟病,但不得不承认能做到这样的普及度已经是相当不易。说白了,当初80-90年代没有抓住机遇,大力修建各种支线铁路在今天看来的确是一个不算太对的选择,因为当初修的很多公路今天都被拉开了翻修,而铁路则不会翻修,只会扩能。因此如果当初就能在各个县城之间普及日本那样的铁路网,出行难的问题也能得到更好更早的解决。但是毕竟当初的人们没有今天我们这样的视角,修建公路也只是一个相对而言不那么完美的决定。

谈论完了经济圈与经济圈之间的交通,我们来看看城市内部的轨道建设。事实上,我认为我们国家在市内轨道建设的角度上,反而有些自缚手脚的感觉。一个是两极分化特别严重,已经发展起来了的城市,想建多少就建多少,比如广州上海深圳重庆,可发展水平处于尚在开发潜力的阶段的城市,则又暗含一定的打压趋势;另一个则是线路规划严重缺乏远见,直到近几年才终于出现了8B乃至12B的线路规划,参考上海某些线路的6A,广州的6B,也许刚通车的四五年内都还不存在堵塞的情况,但十年之后呢?何况目前不少线路都是盲目入地,美其名曰不影响地面应用与交通,却没有考虑过地下车站的扩建难度相比于地面高架是几何倍数的增长,更不用说地质结构等等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了。

然而归根结底,如此大规模修建地下交通的底气,就在于中国20年内仍然会经历的城市化发展。相较于地铁公交所带来的社会效益,修建它们的成本则变得不值一提。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