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环境管理 从三个层面来分析?

如题所述

  1、完善环境管理的立法工作
  要想完善管理体制,首先应该完善相关的立法工作,严格按照相关的立法程序,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从而更好地对环境管理各项工作进行规范,促进环境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具体措施如下:修改《环境保护法》的相关规定,更好地适应环境管理的实际需要;制定综合性的环境管理法规,规范环境管理机构的各项工作,明确环境管理部门的法律地位、机构组成、管理职能、监督程度等,从而促进环境管理部门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开展自己的各项工作。同时,还需要将相关法律法规中的规定进行具体化,包括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法等,明确环境管理相关部门具体职责和权限,以促进他们更好地开展自己的各项工作,履行好自己的环境管理职责。
  2、明确管理权限,提高部门间的相互协调
  “条块制度”下,我国各级政府与部门间对环境保护相关的职能划分不清晰,因此在今后的法律法规中应进一步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分工,确保各部门监督管理在自己的部门内或系统内进行。在遇到跨区域的环境污染问题时,应建立涉及区域之间的管理体制、污染物的联防联控等,并规定各部门间相互配合、监督的程序,建立高规格的跨部门、跨地区协调机构,以保证在遇到环境问题时各部门行政机构能有效运行,共同应对和治理环境问题,杜绝部门间相互推诿现象。
  3、加强统一的监管和控制工作
  要使环境管理工作得到有效的开展,必须要有完善的监管制度作保证。因此要加强环境管理的监管和控制工作,监管工作的开展要从国家的整体利益出发,减少地方政府的干预和保护,以整体利益为主,将保护环境、加强生态建设与企业的经营、开发相分离,加强跨区域的环境保护政策的建立和执行,强化环境管理的监督,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把环境管理与发展经济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调动各地方以及相关部门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良好的环境管理工作。
  4、加强环境规划编制、管理和实施
  环境污染问题是伴随着人类的发展过程而产生的, 是发展战略的失误,那种重经济,轻环保,甚至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战略,只会让环境不断恶化,进而抑制经济发展。实施环境规划,使其成为社会生活中实际规划工作的重点,统领和指导我国的环保工作。因此,必须对环境规划进行管理。环境规划管理是环境规划的延续, 是根据实际情况对环境规划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和具体化。首先,要尽快启动环境保护规划的立法工作,健全环境规划的评定制度,建立独立的评审机构,对环境规划进行全面客观的评审,使得环境保护规划的公定力、确定力、拘束力和执行力得到制度的保障。此外,环境规划的主导者是政府,是一种行政控制手段,要使其经济导向作用得到实现,就需要做好环境保护规划与区域发展规划、产业结构规划、城市发展规划等的衔接和渗透,以法律的形式将环境规划切实地纳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去。
  5、加强城市绿化的建设,改善生态环境
  生态城市建设是顺应当前城市发展趋势,促进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道路,生态城市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更高阶段,是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结果,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要实现城市生态环境规划的可持续性就必须革新观念,运用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理,以环境容量、自然资源承载能力和生态适宜度为依据,缓解城市生态环境的破坏与污染,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