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技术的发展前景怎么样

如题所述

——2022年中国3D打印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规模分析 2020年3D打印市场依旧维持高增速【组图】

主要上市公司:兴业股份(603928)、华工科技(000988)、苏大维格(300331)、毅昌股份(002420)、大族激光(002008)、中望软件(688083)、森远股份(300210)

——全国3D打印产业发展规模

近年来,我国3D打印市场应用程度不断深化,在航空航天汽车、船舶、核工业、模具等领域均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3D打印技术已经成为航空航天等领域直接制造机修复再制造的重要技术手段,在汽车、船舶、核工业、模具等领域成为产品设计、快速原型制造的重要实现方式。

得益于3D打印产品逐步规模化应用和部分积压的3D打印设备需求释放的带动,我国3D打印产业规模逐年增加,增加速度要略快于全球整体增速,促使我国3D产业占全球的比重在不断增加。2021年中国3D打印市场规模达到261.5亿元,同比增长34.1%。

随着3D打印产品在已有场景中应用规模进一步扩张,以及新场景、新应用的不断开拓,赛迪预计未来三年中国3D打印产业规模将持续高速增长,但规模增速将有所回落,三年复合增长率为24.1%,到2024年,中国3D打印市场规模达500亿元左右。

汽车、工业机械与航空航天是主要应用领域

3D打印应用的领域广泛,3D打印在下游应用行业和具体用途领域的分布反映了这一技术具有的优势和特点,同时也反映了这一技术的局限和在发展过程中尚需完善的地方。

根据中国增材制造产业联盟统计,在应用领域方面,由于工业机械、汽车制造、航天航空等领域对于构件质量要求、定制化要求较高,因此,我国3D打印应用领域主要集中于工业机械、汽车制造、航天航空等领域,三者合计占比超过50%,其中工业领域应用占比20%,航空航天应用占比18.90%,汽车领域应用占比16.00%。

注:相关官方机构未公布2020年数据,上述数据为中国增材制造产业联盟2018年统计数据,仅供参考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3D打印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5-16

3D打印材料产业链结构较长

我国3D打印材料行业上游主要为基础材料开采、冶炼、加工企业,包括有色金属冶炼、橡胶加工、塑料加工等;中游为3D打印材料加工制造企业,分为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三大板块;下游应用包括医疗健康、航空航天、建筑材料以及汽车等领域。

原材料构成核心成本

悦安新材作为金属3D打印材料的代表性企业,其直接材料成本占比高达70%左右,主要系悦安新材主营成本中的直接材料主要是初级雾化合金粉末、海绵铁、液氨、焦炭等,由于初级雾化合金粉末已经完成了前端制造工序,成本相对较高。

结合3D打印金属和非金属材料的代表性企业的成本结构来看,直接材料的占比依据企业的材料业务初加工需求而有所不同,区间在50%-70%;制造费用为企业的第二大成本,占比在25%左右;直接人工依据生产的复杂程度而有所区分,在5%-15%区间。

价格传导机制下有一定溢价

中国3D打印材料市场价格由行业供应端、制造端的增值溢价及消费需求弹性共同作用而成、并逐级传导。供应端的成本价格包括基础材料价格、技术价格和人力价格等,传导至制造端成为生产成本,制造端综合供需溢价、研发成本和企业利润,形成“制造端价格”传导至消费者,而消费市场需求弹性也反作用于供应端、制造端,形成“价格-需求-价格”的传导路径来影响3D打印材料市场的定价。

价值链呈“微笑曲线”

根据3D打印材料各产业链环节的毛利率情况可知,上游的毛利波动区间较大,多在10%-60%之间,因各基础材料的重要程度而有所区别;3D打印陶瓷材料的毛利率水平相对较低,在10%-30%之间;下游医疗健康应用领域的毛利水平最高。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3D打印材料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第2个回答  2022-08-19
从大方面来说,3D打印技术的空间还是比较广泛的,因为3D打印技术所能够应用到的领域很广,很多东西都能够与3D打印相互结合起来。

就现在技术发展状况来看,3D打印的相关技术都在日益成熟,其自身所含有的产业潜力也在进一步的释放,要不了多久就能够进行市场规模的扩张。

从全球的角度来说,现在对3D打印的技术都是处在一个初期摸索的阶段上边,所面临的难关还是比较多,所以发展趋势不会很快,应该是逐步增长了。

此外3D打印也有一些难题需要解决,比如专业人才很短缺,以及现目前笔记单一的商业模式,这些难题解决以后,3D打印的前景可谓是大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