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1~20回概括

1~20回概括,每回200字左右,只要时间、人物、地点,发生了什么事

第一回 

作者自述此书之来源,女娲炼石补天留下石头求一僧一道带他到人间去;甄士隐梦中遇见僧道并听见了关于绛珠草与神瑛侍者的故事;甄士隐助贾雨村进京赶考;贾雨村初见娇杏;元宵节霍启弄丢英莲;大火烧了甄士隐家,投靠其岳父;贾雨村做官后又见娇杏。


第二回 

贾雨村娶娇杏,贾雨村被罢官后到林如海家给黛玉当老师,黛玉丧母,郊外遇冷子兴,冷子兴讲述贾府从祖宗辈到现在的发展,介绍了贾家现有人物也就是本书中的主要人物以及甄宝玉的情况。

第三回  

林黛玉应贾母要求离父进京,贾雨村借助林如海的推荐与黛玉共同进京等待复职,家政见贾雨村并说明复官的事,林黛玉见贾母,见贾家三春,见贾赦家政,与贾母一起吃饭,见宝玉,宝玉摔玉,袭人劝黛玉。


第四回  

贾雨村补授应天府,薛蟠为买英莲打死冯渊,贾雨村经门子提醒胡乱判案,徇私枉法,门子讲述英莲自丢失之后的大概境遇;薛蟠带薛姨妈与薛宝钗入京,见贾母,安排在贾府的住处。

第五回 

宝玉随贾母到宁国府赏花,因要睡觉辗转来到秦可卿的房间,梦中来到太虚幻境,遇见警幻仙子,警幻引宝玉进薄命司,看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判词,又引其换看红楼梦十二支曲子,为使其顿悟,以其妹可卿许配之,授其云雨之事,最后被吓醒。


第六回 

周瑞家的给刘姥姥介绍凤姐:“年纪虽小,行事却比世人都大,出挑的美人一样的模样儿,少说些有一万个心眼子,再要斗口齿,十个男人斗不过她一个,就只待下人未免太严些个”。


刘姥姥先见平儿,误以为凤姐。凤姐初会刘姥姥,态度不热不冷。 凤姐和贾蓉说借玻璃炕屏的事。

第七回 

周瑞家的找王夫人回话,薛王二人长篇在套地谈家务人情.薛姨妈托她到王夫人处给迎、探、惜和凤姐送宫花,她女儿求她为女婿冷子兴说情(因卖古董和人打官司);给黛玉送宫制假花,黛玉用话刺周瑞家的。


凤姐言珍大嫂子叫她明日过去逛逛,王夫人答应叫去。 秦氏向宝玉介绍她弟秦钟,凤姐要见,贾蓉带来见凤姐。 秦宝二人互相倾慕,宝玉要秦钟来贾府私塾读书。 焦大当着凤姐和宁府诸人面骂街。


第八回

凤姐与宝玉说服了贾母叫秦钟来家塾上学。 宝玉到梨香院看宝钗,薛姨妈热情接待。宝钗急于看通灵宝玉,莺儿说玉上的八个字与宝钗锁上八个字正好一对儿,宝玉因要了锁看。宝玉要吃冷香丸,宝钗不给。 


黛玉来了,见宝玉、宝钗在一起,心下不悦。寻雁给黛玉送手炉,黛玉趁机奚落宝、钗。 


第九回

宝玉要上学,袭人劝他念书,不然就潦倒一辈子了。贾政训斥李贵,叮咛让宝玉不要念诗经古文,讲明背熟《四书》 。宝玉提出不和秦钟论叔侄,而称兄弟。秦钟、香怜交友,金荣取笑,秦、香向贾瑞告状。贾瑞偏袒金荣。贾蔷激茗烟闹事,李贵息事,金荣赔礼。


第十回 金荣对秦钟仗着宝玉和他好目中无人不满。金寡妇数说金荣退了学占不了薛大哥的便宜。但又把此事告诉了小姑子璜大奶奶,璜大奶奶要告尤氏评理,金寡妇不让,怕娃上不了学,没钱请先生,还要在金荣身上添许多嚼用。 


璜大奶奶到了宁府,尤氏告诉她:秦氏经期两个月未来,下半天懒待动,话懒待说,眼神也发眩。 冯紫英给贾珍荐幼时从学的先生张友士医生给秦氏看病。


第十一回 

宁府上下为贾敬贺寿,王夫人、邢夫人、凤姐、宝玉前去祝贺。尔后凤姐和宝玉去看望秦可卿,宝玉落泪。宝玉走后,凤姐又和可卿深谈良久方告辞。凤姐在园中散步,遇见贾瑞。


贾瑞言辞挑逗凤姐,凤姐表面迎合,内心却十分恼怒。秦可卿病情渐重,凤姐不敢将实情告诉贾母。凤姐回家后听平儿说贾瑞要来请安,知其用意,准备用计处置。

第十二回 

贾瑞向凤姐“请安”,凤姐假意迎合,约其起更之后在西边穿堂幽会。贾瑞喜不自胜,如期赴约,空等一宿,回家后被代儒责罚。贾瑞想不到是凤姐捉弄他,过了几天又去找凤姐,凤姐见他仍不悔改,又约他当晚在房后空屋相见。


贾瑞不知是计,再度赴约,被贾蔷、贾蓉扣住,各勒索五十两,又被粪尿泼身。贾瑞回家后即发重病,久治不愈。跛足道人赠“风月宝鉴”让贾瑞只照反面,贾瑞偏照正面,一命呜呼。年底,林如海病重,贾琏送黛玉回扬州。


第十三回 

秦可卿病故,托梦给凤姐,叮嘱“盛筵必散”,居安思危,并告知近日贾府将有大喜事。宝玉听说可卿身故,急火攻心而吐血,连夜赶去吊唁。


贾珍极其悲痛,愿为秦可卿的丧礼尽其所有,动用了原为义忠亲王老千岁准备的棺木。秦可卿的丫鬟瑞珠也触柱而死,贾珍以孙女之礼葬之。贾珍又为贾蓉捐了个龙禁尉的官职。由于尤氏旧疾发作,无人主事,宝玉向贾珍推荐凤姐,贾珍遂请凤姐协理。

第十四回 

凤姐主持操办丧事,整顿宁府内务,威重令行,赏罚分明,进展顺利。贾琏遣昭儿从苏州赶回,告知林如海身故之讯,宝玉长叹,担心黛玉过于伤心。秦可卿出殡之日,场面浩大,许多名流前来吊唁。水静王也在其中。水静王特意问起宝玉,贾政忙叫宝玉除去孝服前去相见。


第十五回 

宝玉与水静王相见甚欢,水静王将皇上所赐念珠一串赠予宝玉,并劝贾政不可溺爱宝玉,以免荒废学业。出殡队伍经过农庄休整,宝玉、秦钟遇见村姑二丫头,率性可爱。后众人到了铁槛寺做法事,下榻歇息。


凤姐带着宝玉、秦钟到馒头庵(水月庵)歇息。庵内老尼将张财主先把女儿许配守备之子,后又贪财再度许配给李家之事告诉凤姐,凤姐开价三千两,答应出面助张家摆平此事。


秦钟与小尼姑智能偷情,被宝玉撞破,成二人笑谈。又逗留了一日,众人方辞水月庵,秦钟与智能难舍难离。


第十六回

秦钟途中受了风寒,加之与智能偷期绻缱,身体失调,只得在家歇息。凤姐果然出面帮张财主解决纠纷。不料张家小姐得知父母退了前夫后自缢,守备之子闻讯亦投河自尽。张李两家人财两空,凤姐坐享三千两,此后更加恣意作为。


时逢贾政生辰,贾府上下正在庆贺,却闻宫中有旨,众人惶惶不安,却原来是贾元春被封为贤德妃,贾府一片欢腾。智能私逃进城看望秦钟,却被秦业察觉逐出,秦业大怒之后发病而死,秦钟亦病情加重。故宝玉不以贾府喜事为喜,直到听说黛玉将至才略有喜意。


宝玉欲将水静王所赠念珠转赠黛玉,黛玉因是“臭男人”之物而不取。贾府准备为元春修建省亲别墅,秦钟却于此时病逝。


第十七回

秦钟去世,宝玉十分悲痛,日日思慕。恰逢省亲别墅落成,贾母怕他忧伤成疾,命人带他到园中玩耍。园中诸景尚无匾额,贾政与众清客准备趁游玩之际题上,恰好撞见躲闪不及的宝玉。贾政有意试试宝玉的文采,命他一一题来。


宝玉才思敏捷,众清客亦有意奉承,贾政大悦。但途经园内农庄时,贾政以为“清幽”,宝玉却认为“穿凿”,被贾政呵斥。另有一景让宝玉想起太虚幻境之梦,暂未能题。


第十八回

宝玉大展才情,众小厮争要打赏,把宝玉身上配物尽数解去。黛玉听说过来探看,误以为前次为宝玉所做荷包也被送给下人,赌气回房,挥剪铰了宝玉托她做的香囊。宝玉心知不妥,赶来阻止不及,也要动气。


原来宝玉将黛玉赠的荷包带在里面,并未被下人抢走。宝玉将荷包掷回,黛玉愧气而哭,宝玉连忙劝解,二人和好如初。贾府上下为元妃省亲一事奔忙,请得妙玉入主园内的道观。


元宵节至,元妃归省,命宝玉及众姐妹以景为题作诗。宝玉作诗忘了典故,宝钗为其“一字师”,黛玉代宝玉作诗一首,被元妃评为最佳。丑时三刻,元妃回宫,泪别众人。


第十九回 

元妃将省亲之事回奏,皇上大悦,给贾府不少赏赐。贾府设台唱热闹戏,宝玉不堪其烦,出来散心,撞破小厮茗烟的好事,却并不告发。袭人回家过年,茗烟带宝玉去袭人家看望,袭人似曾哭过,却以言语掩饰。袭人回到贾府,宝玉问出缘由,原来是袭人的家人要赎她回家。


袭人虽已抱定不回之心,却借宝玉心急的机会,与宝玉约法三章。次日,袭人偶感风寒,宝玉让她休息。宝玉去找黛玉,共卧一床,黛玉身有奇香,引发“冷香”、“暖香”的笑谈。宝玉编了个“香玉”的典故取笑黛玉,黛玉拧其嘴,宝钗至,以前次作诗遗忘典故之事笑宝玉。


第二十回

宝玉正与宝钗、黛玉谈笑,却听得自己房内,乳母李嬷嬷正在骂袭人。宝玉赶过去也不好怎样,幸得凤姐过来劝走李嬷嬷。宝玉安慰袭人,晴雯却说风凉话。众丫鬟都去玩耍,袭人病卧在床,麝月一人留守。


宝玉为麝月篦头,被晴雯撞见嘲讽。薛姨妈之子贾环和宝钗等人赌骰子,输了耍赖,宝钗为他掩饰,莺儿却不服,说贾环不如宝玉,贾环哭,被赶来的宝玉劝回家。贾环回家后向薛姨妈搬弄是非,恰好被凤姐听见,凤姐一番抢白,让贾环和薛姨妈无话可说。


宝玉与宝钗得知史湘云到来,去贾母处相见,遇见黛玉。黛玉知宝玉和宝钗在一处玩,赌气回屋,宝玉赶来劝解,又被宝钗推去见湘云。黛玉越发哭个不止,宝玉又回来劝慰,对黛玉表明心迹。湘云过来玩耍,黛玉笑她说话咬舌,湘云“咒”黛玉将来找个咬舌的郎君。

扩展资料:

曹雪芹的文学特点:

“生于繁华,终于沦落”。曹雪芹的家世从鲜花着锦之盛,一下子落入凋零衰败之境,使他深切地体验着人生悲哀和世道的无情,也摆脱了原属阶级的庸俗和褊狭,看到了封建贵族家庭不可挽回的颓败之势,同时也带来了幻灭感伤的情绪。

他的悲剧体验,他的诗化情感,他的探索精神,他的创新意识,全部熔铸到《红楼梦》里。热爱生活又有梦幻之感,入世又出世,这是曹雪芹在探索人生方面的矛盾。

曹雪芹并不是厌世主义者,他并不真正认为人间万事皆空,也并未真正勘破红尘,真要劝人从所谓的尘梦中醒来,否则,他就不会那样痛苦地为尘世之悲洒辛酸之泪,就不会在感情上那样执著于现实的人生。

他正是以一种深挚的感情,以自己亲身的体验,写出入世的耽溺和出世的向往,写出了耽溺痛苦的人生真相和希求解脱的共同向往,写出了矛盾的感情世界和真实的人生体验。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曹雪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讲述无材补天”的石头的故事和神瑛侍者与绛珠仙草的故事,即“木石前盟”。
姑苏城仁清巷内有个葫芦庙,乡宦甄士隐居住在庙旁。他可怜寄居庙内的穷儒贾雨村,赠银让他赶考。元宵之夜,甄士隐的女儿英莲被拐走。不久因葫芦庙失火,甄家又被烧毁。甄士隐带着妻子投奔岳父,遭到岳父的白眼。一日,甄土隐听到了一疯跛道人的《好了歌》,顿悟人生,遂与道人一起飘然而去。

●第二回 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贾雨村考中进士,派任县令,来找甄士隐,士隐不知去向。遂娶士隐丫头娇杏为二房,不久扶正。不久,因本性贪酷,恃才侮上,终被革职。后到林如海家给他女儿林黛玉当老师。一日,雨村在一家小酒馆碰见了旧相识古董商人冷子兴。冷子兴说到了贾家宁、荣二府的许多事,说宁、荣二府“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子兴告诉雨村,黛玉的母亲贾氏就是荣府中贾政和贾赦的胞妹。这层关系,正是贾雨村日后进身的门路。

●第三回 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黛玉母逝,贾母派人来接黛玉。林如海请雨村同行并写信给贾政为雨村谋求复职。黛玉进贾府,不肯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怕被人耻笑。见到外孙女,贾母不免伤感。黛玉见了大舅母邢夫人(贾赦之妻),二舅母王夫人(贾政之妻),李纨(贾珠之妻),迎春,探春,惜春,后又见了王熙凤。晚饭后,宝黛初见,均有似曾相识之感。宝玉问黛玉是否有玉,听到黛玉说没有,宝玉则痛骂那块玉是“劳什子”,并哭闹着当众摔玉。经众人劝解才作罢。

●第四回 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贾雨村补授应天府,受理英莲被拐一案。雨村欲拿薛蟠, 当日葫芦庙小沙弥、 如今雨村门子阻其发签,说薛家乃“护官符”上之“雪”(薛),并向他讲述四大家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密切关系。贾雨村惧怕四大家族的势力,不思甄士隐赠银之恩,乱断了此案。薛蟠夺走英莲后,随母亲薛姨妈、妹妹宝钗入京,在荣府东北角上梨香院住下。

●第五回 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贾母怜爱黛玉如宝玉;宝钗来后,人多倾向之,黛玉不忿;宝玉视其如一,略偏于黛玉;二人因亲密后生口角。
宁府梅花盛开,贾珍妻尤氏请贾母等赏玩。贾宝玉在贾珍儿媳秦可卿的卧室睡午觉。宝玉梦中来到太虚幻境,翻看了“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和“红楼梦”原稿,聆听了“红楼梦”曲。宝玉依警幻仙姑之言与仙女秦可卿结婚。婚后,二人正携手游玩时忽遇迷津,宝玉受到惊吓,失声喊叫:“可卿救我!”方从梦中醒来。秦可卿听宝玉在梦中唤她的小名,十分纳闷。

●第六回 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宝玉醒来后因梦遗被丫环袭人发现,二人发生了关系。自此,二人的关系更与别人不同。京官后代王狗儿已沦落乡间务农,因祖上曾和王夫人、凤姐娘家联宗,便让岳母刘姥姥到荣国府找王夫人求助。在周瑞家的引荐下,刘姥姥见到了凤姐,凤姐态度不冷不热。恰好这时贾蓉奉父命来凤姐处借玻璃炕屏一用,让刘姥姥领略了凤姐的威严和气派。刘姥姥如愿以偿,得了二十两银子而去。

●第七回 送宫花贾琏戏熙凤 宴宁府宝玉会秦钟
刘姥姥走后,周瑞家的到梨香院找王夫人回话,薛王二人大谈家务人情。薛姨妈托她到王夫人处给凤姐和诸姐妹送宫花。当周瑞家的把最后两支宫花顺路送给黛玉时,引起黛玉的猜疑,认为是别人挑剩下的才给她送来,于是用话来讽刺周瑞家的。第二天,宝玉随凤姐到宁府闲逛。秦氏向宝玉介绍她弟秦钟,两人互相倾慕,十分投机,宝玉邀请秦钟来贾府私塾读书,秦钟欣然接受。宝玉回府时,焦大当着凤姐和宁府诸人的面把贾府上下痛骂一遍。

●第八回 比通灵金莺微露意 探宝钗黛玉半含酸
凤姐与宝玉说服了贾母叫秦钟来家塾上学。宝玉到梨香院探望宝钗。宝钗因平日未能赏鉴通灵宝玉,便借机欣赏了一番。巧的是,玉上的“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八个字与宝钗锁上刻的“不离不弃,芳龄永继”八个字正好一对儿,于是宝玉便要了锁看。黛玉也来探望宝钗,薛姨妈留他们吃饭。席间宝玉听从宝钗的话不喝冷酒,更使黛玉含酸。于是,借小丫头雪雁送来手炉之机,黛玉趁机奚落了宝、钗一顿。

●第九回 恋风流情友入家塾 起嫌疑顽童闹学堂
为了尽早和秦钟相聚,宝玉择定了上学日期。袭人劝他念书,不然就潦倒一辈子。贾政训斥李贵,叮咛让宝玉不要念诗经古文,讲明背熟《四书》。当日早晨收拾完毕,宝玉分别拜见了贾母、贾政与王夫人,不免又各有叮嘱。最后宝玉来到黛玉处辞行,遭到她善意的嘲笑。
宝玉与秦钟二人形影不离,十分亲密。后又与香怜、玉爱相知,惹得同窗金荣等人十分嫉恨。金荣污蔑秦、香,秦、香向贾瑞告状,贾瑞偏袒金荣。贾蔷激茗烟闹事。仆人李贵息事,金荣向秦钟赔礼磕头。

●第十回 金寡妇贪利权受辱 张太医论病细穷源
金荣因为在学堂里被勒令给秦钟磕头,回到家中仍气愤不已。金寡妇为了节省家用,遂劝儿子忍气吞声继续上学。但又把此事告诉了小姑子贾璜之妻金氏。金氏听说后怒气冲冲,准备去找秦钟的姐姐可卿理论。待见到尤氏,才得知秦氏近日身体欠安,吓得没敢提这个话头儿便匆匆告辞。
冯紫英推荐张太医给可卿看病,张太医推根穷源并开了药方。

●第十一回 庆寿辰宁府排家宴 见熙凤贾瑞起淫心
贾敬寿辰,宁府摆下家宴。贾母“不赏脸”未来,凤姐为之解释。王夫人问起可卿的病情,大家都深表惋惜和同情。饭后,凤姐带领宝玉探望秦氏。秦氏对病体复原不抱信心,说了很多悲痛的话。凤姐宝玉听了十分难过,尽力解劝宽慰。辞别秦氏,凤姐赶往园中听戏。猛然间贾瑞从假山石后出来,有意调戏凤姐。凤姐一眼就看出贾瑞的用意,心中早已定好整治他的计策。

●第十二回 王熙凤毒设相思局 贾天祥正照风月鉴
贾瑞跑到凤姐住处挑逗。凤姐约贾瑞晚上在西边穿堂等她。贾瑞如约前往,却不见凤姐人影,白冻一夜而归。第二次,凤姐一面约他在夹道屋子中见面,一面却派贾蓉、贾蔷二人前去捉拿。贾瑞被二人勒索,各赔银五十两。在仓皇逃离之时,又被浇了一身屎尿,冻得冰冷打颤,遂一病不起。贾瑞不听跛道人之言,照“风月宝鉴”的正面,即见凤姐在镜中,遂入镜中与之缠绵,反复几次,一命呜呼。
这年年底,林如海身染重病,贾母急派贾琏送黛玉回扬州探父,宝玉大不自在。

●第十三回 秦可卿死封龙禁尉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秦氏给凤姐托梦,告诉她“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的道理,要她在祖茔附近买田置地设家塾,早做打算。第二天早晨便传来了可卿死去的消息,全族无不悲痛,宝玉急火攻心吐了一口血。贾珍哭得泪人一般,不仅为秦氏置办了十分贵重的棺木,而且为贾蓉捐了龙禁尉,以抬高她的身份。由于宁府人手不够,事务又极其繁杂,贾珍到荣国府请凤姐协助办理丧事。凤姐知道这是一个表现的好机会,征得王夫人同意后便应承下来。

●第十四回 林如海捐馆扬州城 贾宝玉路谒北静王
凤姐抓住宁府五大病症,因人治事,因事治人,对症下药。众家人奴仆办事无不小心谨慎。荣宁二府被凤姐治理得井井有条,赢得上下一致赞誉。随贾琏送黛玉的昭儿从苏州回来,凤姐告诫他不要带坏贾琏。宁府送殡,北静王搭了祭棚来路祭,并召见了贾政、宝玉父子,多有赞誉。

●第十五回 王熙凤弄权铁槛寺 秦鲸卿得趣馒头庵
北静王看“宝玉”赞宝玉,赠以前日圣上亲赐念珠一串。
按照贾族旧规,可卿的灵柩需要送至城外铁槛寺中,途中在农人家打尖。宝玉见到农具、纺车以及村姑二丫头,感到新鲜有趣。
停灵在铁槛寺后,凤姐、宝玉及秦钟住在不远处的馒头庵中。宝玉、秦钟与智能玩笑。庵中老尼求凤姐摆平一件退婚官司,凤姐乘机索要酬银三千两。

●第十六回 贾元春才选凤藻宫 秦鲸卿夭逝黄泉路
凤姐顺利地办妥老尼所托之事,坐享纹银三千两,却不管因此次退婚风波屈死的两条年轻的生命。凤姐尝到了甜头,从此更加恣意妄为。
贾政生辰,元春被晋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皇帝恩准元春回家省亲,并特许贾府建造省亲别院。贾府上下忙于置办采买、建造省亲院。赵嬷嬷、贾蔷等人纷纷向凤姐求情揽差事,凤姐、贾琏得意之极。
秦钟因与智能事发气死老父,悔愧交加,重病不起,宝玉殷勤探视,秦钟劝他“以后还该立志功名,以荣耀显达为是”,并自悔“以前你我见识自为高过世人,我今日才知自误了。”但到底没能挽救秦钟的生命。

●第十七回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浩繁的省亲园林工程终于完工,贾珍遂请贾政亲自视察并赐题各处匾额。宝玉随贾政并众清客同行,畅游各处,大显其才。有题匾“曲径通幽处”、“沁芳”、“有凤来仪”、“稻香村”、“蓼汀花溆”、“蘅芷清芬”、“红香绿玉”,并做了几幅对联,谈论何为“天然”,指认各种稀世花草。

●第十八回 隔珠帘父女勉忠勤 搦湘管姊弟裁题咏
几个小厮将宝玉的所配之物尽行解去,林黛玉误会宝玉把自己给宝玉的荷包也给了别人,便赌气拿剪子绞刚做了一半的香袋。宝玉将黛玉所给的包递与黛玉瞧,黛玉自知莽撞,又愧又气。宝玉将荷包掷向黛玉怀中,黛玉又气又哭,拿起荷包又剪,宝玉忙赔不是。二人重归于好。
妙玉带发修行,不愿来贾府,王夫人让下个帖子请他。
正月十五上元之日元春归省,排场盛大。元春见园内外如此豪华,默默叹息奢华过费。
元春自幼为祖母教养,与宝玉名分虽系姊弟,其情状有如母子。众亲人相见,满眼垂泪,呜咽对泣。元妃召见薛林宝玉等,并让众姊妹题诗,极赞薛、林之作。宝钗让宝玉将“绿玉”改成“绿蜡”,黛玉替宝玉作“杏帘在望”一首。看戏时元妃赏赐唱戏的龄官,回宫时赏赐贾府众人。

●第十九回 情切切良宵花解语 意绵绵静日玉生香
宝玉将元妃所赐之糖蒸酪留给喜吃此物之袭人。李嬷嬷赌气吃酥酪。袭人推说爱吃栗子,使宝玉把酥酪丢开,宝玉给袭人剥栗子。袭人以赎身之说试探宝玉,流露出对此“吃穿和主
子一样,又不朝打暮骂”的地方的留恋。
宝玉脸上带着胭脂膏子去看黛玉。黛玉说自己有俗香,无罗汉真人给的香。又说奇香、暖香、冷香的话。宝玉胡诌耗子精盗香芋的故事给黛玉听,使其不致睡出病来。宝钗来了,讥笑宝玉忘了芭蕉诗,急的满头汗。

●第二十回 王熙凤正言弹妒意 林黛玉俏语谑娇音
宝钗讽刺宝玉元宵不知“绿蜡”之典。
李嬷嬷骂袭人“哄宝玉”“妆狐媚”“配小子”,袭人气哭。宝玉守袭人,劝袭人,给袭人喂药。宝玉给麝月篦头,睛雯讽刺,宝玉说她“磨牙”。
湘云至,黛玉因宝玉恋着宝钗而使气回房。宝玉对黛玉讲“亲不间疏,先不僭后”的道理。
其实我也只整理到那里,顺手捎给你吧。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4-03
作者写的非常好,非常具体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