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学人才有哪些?

如题所述

 被誉为“1号院系”的北京大学数学系,毫无疑问是国内数学教育的一座圣殿。

  这里走出过张益唐、田刚、张平文等数学大家,而许晨阳、张伟、恽之玮、袁新意、朱歆文等后起之秀也被誉为“北大数学黄金一代”。

  然而,辉煌难免与争议相伴,包括“黄金一代”在内,北大数学才子们纷纷“出走”美国的现实,令人遗憾的同时也不免反思。

  近日,张益唐现身2019未来科学大奖周,在中国,他常被称为数学界的“扫地僧”。接受采访时,他谈到了中国的数学教育,也谈到了北大数学系和天才们的人生选择。

  张益唐相信,属于中国数学人才的“时机”已然到来,自己“都在考虑要不要回来”。

  以下为问答实录:

  问:包括你在内,北京大学走出了许多数学名家。究竟是北大数学系成就了这些数学家,还是这些有潜力的数学人才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北大?北大在这些数学人才的成长中,究竟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张益唐:两方面的因素都有,而且是相辅相成的。因为北大的基础、名声和治学精神本身就能吸引这些优秀的年轻人,现在看来,这些人又反过来成就了北大。

  我的情况稍微特别一点,走了很长一段路以后才获得成功,但是这一代年轻人的路要顺利很多。我相信他们是非常有希望、非常有潜力的一代。

  问:这“黄金一代”为什么会如此集中地涌现?

  张益唐:历史和科学都是有一定偶然性的。另外这也跟他们的研究方向有关:正好这个时候这个方向也应该有所突破了。从长远来讲,我对北大数学系的年轻人很有信心,相信北大未来会涌现出更多优秀的数学人才。

  问:你也提到了,自己的成功之路比较坎坷,但是后起之秀们的道路就平顺很多。

  这是时代原因还是个人际遇?当今青年学生所处的环境与你当年北大求学的时候相比,有哪些不同呢?

  张益唐:我分享一个以前没有讲过的故事。好多年前,北大数学系1978级一个学生干部问丁石孙先生:为什么我们这级还没有出人才?丁先生的回答是“时机还不够”。

  那时改革开放刚刚开始,北大的学风非常好,对学生的训练什么的,各方面都好,但是整体来讲我们80年代的水平跟国际整体水平相比差距太大了。到现在我都能会想起一批批老师出国以后,看到国外的研究状况,那种急迫的心情。而“黄金一代”以及更年轻的北大学子,他们在北大读书的时候,北大的水平跟国际相比差距已经不大了。丁先生当年所说的“时机”,如今已经大不相同。

  还有一个现象我觉得很好。就是过去整个社会风气比较看重物质,很多聪明的小孩会考虑学数学能不能赚钱。但我能感觉到,至少在比较好的高校里,这种情况正在改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