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生二胎,全部爱给一个娃,将来娃结婚也绝不找二胎家庭!这样有错吗?

如题所述

我的一个女读者看了我前两天写的关于二胎的文章后,感想特别深,跟我谈了她的故事。

我结合其它同类型案例和我的一些感悟,将她的故事、观点进行改编、总结,与大家分享:

“计划生育产生了一批独生子女,让这批独生子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优越成长环境,我就是其中一个,我的感受很深,我特别感谢独生子女政策。 

都说独生子女自私,其实那是一种误读,那不叫自私,那才是真实而正常的人生、人性。

例如我,我小时候爱吃什么,吃够吃饱,从来不会被吼给弟弟妹妹留一点,而我的几个有弟弟的好朋友就什么都得给弟弟留一半,甚至一多半,留习惯了,看到很喜欢吃的零食都要说不好吃,强迫自己压抑天性。 

我最好的朋友,也是我小学发小,现在30多岁了,每次看到蛋糕都心酸,因为从小只有弟弟过生日有蛋糕。她的爸爸妈妈说姐姐就是要让着弟弟,把好的给弟弟,爱弟弟才是好姐姐。

所以她从小把弟弟排在自己前面,上大学后辛辛苦苦做兼职,拿到工资都舍不得花,花了有负罪感,必须分给弟弟一点才心安。

而我从来没有这种思维定势和心理暗示,我大二就开始准备出国读研了,缺钱只管往父母要,不需要考虑这个那个的,内心里一直都是轻松的。

而她,为了不给父母增添额外的负担,缩手缩脚。工作后,也不为自己考虑,赚的钱赶紧先打给父母和弟弟,以至于她自己结婚的时候几乎没存款。

因为她从小就习惯了体谅父母养两个孩子的不容易,为这种不容易背负精神枷锁,她不允许自己活得自在、正常,一直压抑自己的真实渴望。

这也直接导致她找对象都有一种自卑思维。她很漂亮,曾经我们学校有个家境很好的男同学追她,她果断放弃了,觉得差距太大,她爸爸也老跟她说,穷小子好,老实可靠,知根知底,门当户对,富人家的男孩花天酒地惯了的,不适合过日子。

最后,最后她嫁给她的适合“过日子”的老乡——学历不如她、长相一般、工资比她低、还有个妹妹,和他一起付首付、还贷、装修。我记得她都怀孕了,还在跑装修市场,活得很辛苦。

其实以她的外貌条件、学历和个人工作能力,嫁给那个家境好的男孩,绝对更适合。因为莫名其妙的原因,主动放弃好的,执意选择差的,在我看来,这是一种婚恋观上的穷人思维,尤其是她爸爸,对她的价值观灌输实在太片面、太一己之见了,根本经不起推敲。

可以说,她是一个各方面都比我要温柔、细腻、考虑周全的姑娘,从小学到初中学习成绩都比我好很多,上大学后也比我勤奋一百倍。

但最终,我父母带着我搬到了省会城市,她们一家仍然留在乡镇里,我成了城市独生女,享受更好的教育资源,而她留在原地,埋头苦读。

我从国外留学回来,找到很棒的工作,继续养尊处优的人生,而她为了照顾父母和弟弟,放弃了离家远的一线城市,选择了离家乡最近的省会(我小学就来到了省会,她大学才来,这本身就是阶层跨越上的速度落差),做着看起来还不错、但发展前景并不好的工作。

我和她唯一的区别就是:她有弟弟,我没有。我父母是普通工薪阶层,不是大富大贵之家,但可以举全家之力培养我,加上只有一个孩子,心理状态也轻松,工作干起来更加游刃有余,收入状况越来越好,能在我身上砸一百万,就努力砸出两百万来。

而她,父母买个烧饼都要分成2半,一辈子都要把心要掰成2瓣来用,把力气分成两股来使,本来有一百万,也要分成两份,60万给弟弟,40万(甚至更少)给她。

我和她之间,隔着她弟弟一生的投资总值,她的人生无形中就打折了不止一半!

说什么独生子女孤单,在我看来,非常扯。我小时候忙着上培训班,跟着父母到处旅游,交各种各样优秀的朋友,哪里来的时间孤单,

我现在结婚了,婆家也是独生子家庭。婚前,婆家就把孩子的学区房拿下了,我们的孩子将来一出生就有省会城市最好的教育资源,而且公公婆婆把住月子中心和请保姆的钱都打到我卡上了,让我放心怀孕,放心生,不用担心影响事业。

而我父母的2套房子将来是我的,我自己也婚前靠自己买了房,日子不要太悠哉。

我们的家庭关系也很简单,没有什么妯娌啊小叔子小舅子小姨子小姑子之类的人际关系消耗,过年过节,我父母和公公婆婆还经常约着一起出国旅游,处得很好。

我觉得这样就很好,这才是正常的人生,而不是总是不得不要求自己去考虑弟弟妹妹爸爸妈妈的感受,要求自己习惯牺牲,牺牲惯了,过好日子反而不舒坦,这是很畸形的。

所以,虽然现在二胎开放了,甚至很多原来的独生子女家庭都纷纷生了二胎,二胎为提高国家生育率做出了贡献,但从现实来讲,独生子女永远是最幸运的。高质量胜过多数量!

我不会生二胎,我和我老公的所有的爱、力量和资源只会给一个娃,跟我们的父母辈一样,将来,我娃结婚也绝不找二胎家庭。

很多人说,生二胎是为了防止失独,万一唯一的孩子出了意外呢?

我的看法是,出了意外就接受现实,我们生孩子是为了体验为人父母的责任和爱,体验美好的陪伴,不是捆绑一生,父母有父母独立的人生,孩子有孩子独立的人生,各人为各人负责,彼此相爱、扶持,但彼此都是独立的个体。

就像我的2个同学直接在国外定居了,父母一年去一两次,彼此都过得很好,这是一种观念上的智慧。相反,有些父母连孩子去远一点好一点的大城市工作都要掉眼泪,要阻拦,情绪波动大,动不动就要向孩子索取情绪价值,是很愚昧、自私的做法。

孩子没了,我们做父母的依然可以好好活下去,也应该如此。我们会思念孩子,也许在某些歌夜深人静的晚上,会因为美好的回忆而落泪,但,我们不会因噎废食,不会为此而疯狂。我们把自己的人生过好、过充实、过丰富,是对孩子最好的祝福和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30
有错,你的想法就不对,你不能把你的思想强加在孩子的身上,毕竟他们也是一个有思想的人,他们也希望独立自主的做事情,不希望成为别人的傀儡。
第2个回答  2021-01-30
有错,因为你并不是孩子,你不能把自己的思想强加在孩子身上,这样对孩子的成长不好。
第3个回答  2021-01-30
这样做有错,因为我觉得你的思想观念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错误的,而且也不应该干涉孩子未来的家庭和感情。
第4个回答  2021-03-26
没错,和我想的一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