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的意思

如题所述

义的意思如下

义(拼音:yì)是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其古字形像带装饰的锯齿状长柄兵器,这种兵器是用在各种仪典上的礼器,后用于比喻礼仪、威仪,并引申指品德的根本,伦理的原则。

又表示合乎正义的,用作修饰语。由此还引申指对事物或文字所作的合一而恰当的解释、意义,由合宜、合理引申指人之间在感情、言行方面合宜的联系、情义。义又指名义上的。

拓展资料

“义”,繁体写作“义”,这个字出现较早,甲骨文金文都有发现。上部是“羊”,下部是“我”。西周金文承袭甲骨文,但“羊”“我”二旁已开始分离。战国文字“义”所从的“羊”常省作字符A或字符B,所从的“我”或讹作字符C,或作字符D、字符E,与“弗”字形近。

马王堆汉墓帛书“义”或从羊、从弗,“弗”是“我”字的讹变。简体的“义”最早出现在元抄本《京本通俗小说》上,现代所用的简体字“义”产生于明清时代。早在宋元时,民间常借同音的“乂(yì)”代“义”。

为了避免跟治理义的“乂”相混,后来就在“乂”上增加一个区别性的笔画“丶”造成一个新的专用字“义”,简化字表采用了这个俗体字。

在古代儒家的学说中,“义”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是一切思想或行为最高的乃至唯一的准则,人的一言一行都必须合于义。孔子和孟子都把“义”与“利”对立起来,孔子《论语·里仁》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更认为一讲利,就必然危害义。

中国人自古就有重义、尚义的传统,正因如此,汉语中的“义”字被赋予了“正派”“公正”“正当”等美好的含义,甚至具有“品德的根本,伦理的原则”这样崇高的意义,成为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标志之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