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鹬蚌相争,渔翁得利”里面的“鹬”和“蚌”分别是什么动物?

如题所述

鹬:一种长嘴灰背栖息于水泽间的爱吃小鱼的鸟。 

蚌:生活在淡水里的贝壳软体动物,有两片椭圆的外壳。

    读音:[ yù bàng xiāng zhēng,yú wēng dé lì ]

    释义: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二》:“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感情色彩:贬义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劝诫人。[1] 

    结构:主谓式组合的复句式。

    背景:“鹬蚌相争”是战国时谋士苏代游说赵惠王时所讲的一则寓言故事。当时赵王想要攻打燕国,苏代替燕王跟赵王说赵国和燕国争战不休,不过是“鹬蚌相争”而已,必定让秦国得“渔翁之利”。今天这篇寓言告诉人们,在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中,要警惕真正的敌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