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人物形象

如题所述

1、性格特点:宋江是一个有多重性格的人。首先是疏财仗义、济弱扶贫、孝亲敬友,这是他性格的温柔敦厚的一面。其次,他孝忠皇帝,讲义气,这是他性格中正统思想的一面;再次,他明处为大家办事,暗处结交江湖大盗,这是他性格中虚伪狡诈的一面;最后,他聚众反国,题诗言志,这是他性格中反叛的一面。

2、事迹:宋江,表字公明,排行第三,原籍为山东郓城县宋家村,江湖人称“及时雨”,又号“呼保义”。为他面黑身矮,人又唤他做黑宋江;又且于家大孝,为人仗义疏财,人皆称他做“孝义黑三郎”。上有父亲宋太公在堂,母亲早丧,下有一个兄弟,唤做铁扇子宋清,自和他父亲宋太公在村中务农。

自幼与同在郓城县东溪村的晁盖相熟,“生辰纲”事发后,宋江私传讯息,使晁盖等人脱险。晁盖上梁山后,为报宋江之恩,派刘唐携礼物夜走郓城县答谢,宋江推辞不成,只好留下书信和一条黄金。

不料被他那私通张文远的小妾阎婆惜发现,并以此要挟,宋江要信不回,无奈之下,怒杀阎婆惜,逃回家隐藏起来,后得好友朱仝私放,先在柴进庄、孔家庄、清风寨逃亡一年后,其父宋太公装病,让石勇送家书,宋江回家,遭人举报被官府缉拿,后发配江州,与戴宗、李逵等相识。

扩展资料

宋江(1073~1124),字公明,绰号呼保义、及时雨、孝义黑三郎,施耐庵所作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人物。

宋江对后世的影响很大。随着宋人话本、特别是《水浒传》的广泛流传,加上南宋之后,一些文学作品里的描述被作为史实来传颂,宋江的影响逐步扩大。至今,梁山周围还有不少这样流传下来的古迹。如:主峰上的“宋江寨”、“英雄井”、“黑风口”,山下的“宋江马道”、“晒粮场”,郓城东南的“黄泥岗”等等。

参考资料:宋江-百度百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09
1、性格特点:宋江是一个有多重性格的人。首先是疏财仗义、济弱扶贫、孝亲敬友,这是他性格的温柔敦厚的一面。其次,他孝忠皇帝,讲义气,这是他性格中正统思想的一面;再次,他明处为大家办事,暗处结交江湖大盗,这是他性格中虚伪狡诈的一面;最后,他聚众反国,题诗言志,这是他性格中反叛的一面。
2、事迹:宋江,表字公明,排行第三,原籍为山东郓城县宋家村,江湖人称“及时雨”,又号“呼保义”。为他面黑身矮,人又唤他做黑宋江;又且于家大孝,为人仗义疏财,人皆称他做“孝义黑三郎”。上有父亲宋太公在堂,母亲早丧,下有一个兄弟,唤做铁扇子宋清,自和他父亲宋太公在村中务农。
自幼与同在郓城县东溪村的晁盖相熟,“生辰纲”事发后,宋江私传讯息,使晁盖等人脱险。晁盖上梁山后,为报宋江之恩,派刘唐携礼物夜走郓城县答谢,宋江推辞不成,只好留下书信和一条黄金。
不料被他那私通张文远的小妾阎婆惜发现,并以此要挟,宋江要信不回,无奈之下,怒杀阎婆惜,逃回家隐藏起来,后得好友朱仝私放,先在柴进庄、孔家庄、清风寨逃亡一年后,其父宋太公装病,让石勇送家书,宋江回家,遭人举报被官府缉拿,后发配江州,与戴宗、李逵等相识。
第2个回答  2018-08-09
金圣叹曾说:“《水浒传》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所状,人有其声口。”他又说:“读此一部书者,亦读一百七人传最易,读宋江传最难也。”初读《水浒传》很容易认为宋江是个绝对的好人,又读会发现其优劣参半,再读会发现劣处胜于其优处。之所以会产生这种情况,主要是由宋江这一人物形象性格的复杂性与矛盾性所决定的。
一、“宋江寇东京,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宋江其人
在《水浒传》成书之前,宋江形象实际上已基本定型。自南宋以来,宋江起义军的故事已在民间流传开来,成为艺人讲述演唱的重要内容。《水浒传》中介绍宋江出场时写道:“那押司姓宋名江,表字公明,排行第三,且又于家大孝,为人仗义疏财,人皆称他做孝义黑三郎。常济人贫苦,扶人之困。以此山东、河北闻名,都称他做及时雨。”①这段话分别从宋江的社会身份、为人、声望等方面对宋江加以叙述。除此之外,作者对这个人物的性格、思想、内心世界和精神世界也做了详细的刻画。
二、“身在官府,心在江湖”和“身在江湖,心在朝廷”――宋江人生的特点

宋江的一生是复杂、矛盾的。他于小说第十八回出场,第四十回上梁山,并死于最后一回。他的一生,以梁山为界可以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
前半生――身在官府,心在江湖。宋江“刀笔精通,吏道纯熟,更兼爱习枪棒,学得武艺多般。”可谓能文能武,是个全才。然而官场并不属于宋江,他虽然每天处理案牍,心思却全然不再官府上,当朝廷下令捉拿晁盖等人的时候,他却放走了朝廷“要犯”。宋江平日里把精力都用在了江湖上,他好结识江湖好汉,济人贫苦,扶人之困。
后半生――身在江湖,心在朝廷。自宋江在江州被劫不得已上了梁山后,就是江湖之人了,然而他却把心放在了朝廷上,一心想着招安,还把“聚义堂”改名为“忠义堂”。在招安之后,又主动请命攘外安内,想朝廷之所想,急朝廷之所急。从宋江前后半生的身心错位可见其复杂矛盾的人生特点。
三、“我为人一世,只主张忠义二字”②――宋江的思想和性格特点
(一)忠
在宋江的一生中,“忠”的观念是根深蒂固的。即使屡遭迫害被逼上梁山,他都没有放弃过“忠”的想法。宋江在率众起义的时候打出“替天行道”的旗号,但仅仅只是反贪官而不反皇帝,这正是宋江性格中“忠”的具体体现。然而水泊梁山的起义最终却可笑地成为了对皇帝尽忠的一种手段。
(二)义
宋江性格仗义,喜好扶危济困。事实上,宋江只是一个小小押司而已,其出身也只不过是一个小地主阶级。但即使如此,他仍然想人所想、急人所急。宋江初见李逵就给他十两银子,其仗义疏财的性格令李逵非常感激,以至于李逵矢志不渝地终身相随其后。他为了维护他和晁盖之间的兄弟情义,怒杀阎婆惜。他对所有头领均以兄弟相称,在征讨方腊的时候,每死一名兄弟宋江都会为之痛哭流涕、悲伤欲绝。在宋江的一生中,“义”这一性格特点被他演绎得淋漓尽致。
(三)孝
忠和义的思想是宋江这一人物性格的核心,但他的性格中还存在孝的思想。书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宋江在怒杀阎婆惜之后,走上了逃亡之路,并最终与众位义士共赴梁山泊。而此时看到家父身亡的消息,宋江不禁骂自己:“不孝逆子,做下非为,老父身亡,不能尽人子之道,畜生何异!”随后便把头往墙壁上撞,并哭昏过去,半晌方醒,充分地表现出宋江这一人物性格中“孝”的特点。
总之,宋江的性格特点主要体现在“孝、义、忠”这几个方面。宋江的“孝”让人称赞,宋江的“义”聚拢了人心,而愚忠却彻彻底底地断送了梁山的未来,让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最终归于沉寂。

四、“宁可朝廷负我,我忠心不负朝廷”――宋江的悲剧
“替天行道:为主,全忠仗义;为臣,富国安民”,是宋江一生的理想所在。在征辽平方腊之后,宋江完成了自我身心的救赎,但最终却仍落了个被奸臣谋害身亡的结局。面对“朝廷赐死无辜”③,宋江的态度是“宁可朝廷负我,我忠心不负朝廷”。这便是宋江的悲剧所在。
其悲剧意味主要有三点:第一,宋江身体力行的“忠义”救不了他和梁山将领。他志在报国,然而昏君无能,奸臣当道,他的忠义不为世所容,最终还是被昏君和奸臣陷害。第二,宋江身体力行的“忠义”救不了大宋王朝。他替天行道,大反贪官污吏,在梁山好汉一个个为国而死的壮烈之后,仍改变不了亡国的结局。第三,宋江所代表的封建时代被压迫阶级在本质上还是一个不自觉的阶级。在中国封建社会爆发的反抗封建统治压迫的斗争中,产生了许多杰出的农民起义领袖,而宋江在思想上并没有达到那些杰出农民起义领袖具有的高度。他认识不了时代,也认识不了自己,不明白为什么会遭遇“朝廷赐死无辜”的厄运。

在宋江的一生中,我们能看到他性格的矛盾性和复杂性,也正是这种性格,导致了他的悲剧命运。施耐庵抓住这一系列的矛盾来刻画宋江性格的多重性,体现宋江形象蕴含的历史悲剧精神。
第3个回答  2019-06-10

水浒中宋江是个什么样的人?从这四件事中,可以总结出宋江人品!

第4个回答  2020-05-11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