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电视里有15核、30核、32核,越多越快,对吗?

如题所述

对。核数指的是CPU,这里所谓的几核就是指CPU,跟平时说电脑手机是一样的,理论上核数乘以主频数值越大运行越快,与网速无关,单纯是电视本身的处理速度。

四核心处理器便是拥有四个处理核心,可共同工作。八核部分则分为两种,一种实际上是“双四核”。从内核架构来看,四核和八核处理器都基于ARM。

扩展资料:

像素由暗转亮或由亮转暗所需要的时间.其原理是在液晶分子内施加电压,使液晶分子扭转与回复.常说的25ms、16ms就是指的这个反应时间,反应时间越短则使用者在看动态画面时越不会有尾影拖曳的感觉。

据数据表明:

反应时间30毫秒=1/0.030=每秒钟电视能够显示33帧画面,这已经能满足DVD播放的需要;

反应时间25毫秒=1/0.025=每秒钟电视能够显示40帧画面,完全满足DVD播放以及绝大部分电影或者游戏的需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液晶电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央处理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1-04

这是个噱头,电视的处理器不可能有十几个核心,又不是服务器。淘宝那些商家吹十几核是指的GPU的核心而不是CPU核心。

    液晶电视

    编辑

    液晶显示器简称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采用一种介于固态和液态之间的物质,具有规则性分子排列的有机化合物,加热呈现透明状的液体状态,冷却后出现结晶颗粒的混浊固体状态的物质。

    用于液晶显示器的液晶分子结构排列类似细火柴棒,被称为Nematic液晶,采用此类液晶制造的液晶显示器也就称为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而液晶电视是在两张玻璃之间的液晶内,加入电压,通过分子排列变化及曲折变化 再现画面,屏幕通过电子群的冲撞,制造画面并通过外部光线的透视反射来形成画面。

    世界上第一台液晶显示设备在20世纪70年代初由日本夏普制造,被称之为TN-LCD(扭曲向列)液晶显示器。

    20世纪80年代,STN-LCD(超扭曲向列)液晶显示器出现,同时TFT-LCD(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技术被研发出来,但液晶技术仍未成熟,难以普及。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日本掌握了STN-LCD及TFT-LCD生产技术,LCD工业开始高速发展。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