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上大学有多难,普通家庭的一家人,供的起一个大学生吗?

如题所述

我们都知道在古代女子是不能进学堂的,而到了民国时期,我国已经建立了一批新式学堂,也开启了中国新式教育的开端。民国时期的大学和现在的大学一样,也是分三六九等的,那个时候,并不是像现在这样上大学这么容易,很多普通家庭的人根本上不起大学。

在民国时期,北京居民的收入大约在一年两百块大洋。而有些大学的学费则要两百到三百块大洋。上个大学就要花上一个家庭一年的收入,这让很多普通家庭的孩子根本上不起大学,很多原本很有才华的孩子,因为家庭原因而放弃了继续学习的机会。

民国时期并不是像现在这样有全国统一的高考,而是要拿到高中毕业证之后,再去自己心仪的大学去报名。这样算下来,去学校路上所需要的路费,还要在社交方面花费一些,另外还要交很多学校的报名费,再加上花在交通工具上的钱和住宿费,光是报名的过程就要花费不少。再加上被录取之后要交的巨额学费,真的不是一个普通佳通可以负担得起的。

据说那个时候的大学并不是像现在这样,不仅要交学费、书费,还有很多项目费都要交。那个时候大学还有校服,要花钱买校服,就连学生们去实验室做实验也要交实验费,去图书馆借书也要交借阅费,总之,上了大学就有很多地方都要花钱。

现在的我们相比之下就幸福多了,现在大学的学费已经没有民国时期那么贵了,而且也不用交实验费和借阅费等各种繁琐的费用了。我们要珍惜现在丰富的学习资源,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1-20
在那个时候的民国,没有统一的高考,想要上大学,可以直接去想要就读的那所大学报名,带着中学毕业证书和报名费,还要交3至5块不等的大洋。因为每所大学的考试时间有差,所以考生们可以报考多个学校,增加被录取的机会。普通的家庭根本供不起一个大学生。
第2个回答  2020-01-20
民国时期普通的家庭是很难供养一个大学生的,因为一般家庭一年最多只能挣200多块大洋,但是一个好学校的大学则需要300大洋,还有资格去读普通大学也得几十个大洋。
第3个回答  2020-01-20
当时经济太落后,人们吃穿都愁,别说上学,供不起,有的大学需要几百大洋才可以去读。而当时普通家庭年收入也就200大洋左右。除去生活开销,也就剩个十几块大洋。压根无法供孩子上大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