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必须要做十四五规划吗?

如题所述

您好,是的,国有企业是需要做十四五规划,下面中机院十四规划研究部为您罗列出原因如下,以供参考:
国家层面,未来3年为集团国企改造提供新窗口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加快国有企业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在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指引下,2019年11月召开的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提出:“未来三年是关键的历史阶段,要落实好国有企业改革顶层设计,抓紧研究制定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明确提出改革的目标、时间表、路线图。”
2019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要制定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提升国资国企改革综合成效”。
2020~2022年是国务院国资委制定并推动“三年行动方案”落地的战略节点,是国企改革坚持市场化方向、抓落实提成效的重大攻坚克难时期,亟待解决国资改革中的困惑并探索出新的模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4-03
十四五(2021-2025)——中国企业生死分水岭——回归本真,立足自我,优势竞争,长期盈利

十四五,2021-2025年,中国的国际环境已然发生巨变,“湍流”汹涌,形势凶险且难觅尽头,促人深思;国内环境更是一言难尽,国家施政进退左右章法难循,宏观举措理念行为不尽一致,令人踌蹴。

全是“红海”,“蓝海”何在?即便有“蓝海”,那门槛你够得着吗?

产业升级、高质量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热词能否兴企?“新”与“高”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值此“十三五”收官之年,中国企业需要灵魂拷问:

“新”:何为“新”?与你的企业关联点在哪里?如何“新”?

“高”:你怎么样才能“高”得上去?

这是一个最坏的年代,也是一个最好的年代,中国企业分化已成定势,时代正催生着真正的中国企业英雄。于此,中国企业必须做到如下16字方针,即:回归本真,立足自我,优势竞争,长期盈利。

回归本真。改开四十年来,中国企业几番沉浮,酸甜苦辣百味尝遍;上下求索,成功失败风雨前行。在与中国企业的共同成长中,明德战略深刻体认到:企业是经济组织,这是企业的本真。倘若认知错误,则谬之千里,恐累死三军而无功。

立足自我,包括:

淡化概念。热捧概念带不来长期经营绩效。政府是用概念来划分时代,而企业的驱动自有体系,发展自有逻辑,成长自有阶段,十四五战略规划不应是政府工作报告企业版。

谨慎跟风。潮流宜顺跟风要慎,顺应潮流不等同于跟风,跟风必然造成过剩,被放风者薅羊毛、割韭菜事小,耽误了发展事大。

优势竞争,长期盈利。依托中国,布局全球,立足核心能力,全力获取显著竞争优势,创造得到广泛认可、深入人心的价值,通过成为“难以替代者”品牌致胜,涌现一批市场竞争力突出的全球性与区域性中国品牌,以持续正现金流实现长期盈利,这才是企业的王道。

如此大势,洞察先机者生,迟钝麻木者死。十四五(2021-2025),中国企业的生死分水岭。

做十四五战略规划,找明德。与中国企业同行20年,国内很多高难度的战略规划咨询项目最终都是由明德战略完成的。美誉深具,企业信服。
第2个回答  2020-03-19
国字头的都要做,不然怎么叫做国企。那就叫私企,外企了。
第3个回答  2020-05-14
2021-2025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计划时期,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目前,各行各业“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已全面启动,这是我国进入新时代、确立“三级四类”规划体系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也是我国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十四五规划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地方的重要发展规划,也是地方加快经济社会建设的关键要素。
从全球经济发展形势来看,国际化进入分化期。
现阶段,世界经济处于缓慢复苏阶段,仍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风险日益加深。
在不断发展的科技革命和生产国际化的推动下,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全球新一轮产业分工和贸易格局加快重塑,
我国产业发展进入从规模增长向质量提升的重要窗口期。
把握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新旧动能顺畅接续转换,
抢占全球产业发展制高点成为“十四五”时期的重要课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