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踩踏事故原因是课间短学生较为集中,要调整吗?

河南濮阳一小学踩踏事故 初查原因:课间较短 学生集中去厕所产生拥堵,事故共造成22名学生受伤,其中1人在送往医院途中身亡,5人重伤。受伤学生已全部送往医院救治。经初步查明,事故发生原因是课间时间较短,学生集中去厕所,拥堵导致踩踏。那么是否有必要重新安排小学生的课间时间呢?

重点不是课间调整,而是……那么多个班的学生在10分钟内全部去厕所,老师和孩子都是得多没安全意识……

就10分钟,造成1人死亡,5人重伤啊。

设施、管理、疏导设计,都有问题,但是没有安全意识是最大的问题啊。



发生在孩子身上的安全事件最是牵动人心。看了下评论,有人祈愿天堂里不再有拥堵,孩子自由自在;有人宁愿多建几个基础设施,也不想再看到孩子出事;更有人直接质疑,事发后才爆出学校内部结构拥挤、教学配套设施落后,现实中的问题为什么到出了事才发现?


是啊,现实中的问题为什么到出了事才发现。


早在2005年,教育部就曾专门针对学生拥挤踩踏事故发出通知,要求各中小学建立专门制度,每学期组织一次演练应急。可结果呢?2009年,湘乡市私立育才中学踩踏事件,8人死亡;2010年,阿克苏市第五小学踩踏事件,7人重伤;2013年,薛集镇秦集小学踩踏事件,4人死亡……


呼吁没少呼吁,踩踏照样发生。家长们想着“城里学校好”,纷纷把孩子送到“好学校”,“有好老师,比农村教得好,孩子能更有出息。”超编、设施落后?这小旮旯哪里不超编,孩子学得更好才是重要的事。学校呢?教学质量、升学率、更好的生源和声誉,都很重要。孩子们的安全?这么多年都这么过来了,不会出事的!


发生事故前怎么想都行,可发生了事故才发现,自己缺乏的安全意识,平日里缺少的安全教育,变成了触发事件的“最后一根稻草”:不只是孩子,校方在发生危险时都成了一张白纸。副校长在发生踩踏事件的时候赶紧凭借一己之力抱住了一个孩子,可还没等站起来,就被后面冲上来的孩子们推挤,直接摔倒在地。


缺乏安全教育造成的“无心之失”,不止踩踏这一件事:


去年夏天发生了多起学生救人却溺亡的事故,细纠之下,溺水者完全不会游泳,想手拉手救人,结果几人一起葬身于水中;去年10月,五名初中生在铁轨上摆出造型自拍、和火车合照,全然不顾一列火车正呼啸而来。所幸火车司机及时发现并紧急制动,火车迫停了6分钟。


读书、学习,拿奥赛金牌、获录取通知,孩子们知识见涨,安全意识却实在令人着急。溺水、踩踏、逼停列车这些事件接连发生,直接拷问着当下我们的安全常识普及。


哪里有发生事故的隐患,学会避开;如果事故已经发生,如何自保;看他人遇险时,怎样正确救援。这是应该屡次教导和实践的事。重视安全教育吧!别心存侥幸,拿孩子们的生命冒险。


毕竟,知识重要,常识也重要;学知识重要,保命更重要。孩子的安全,比什么都重要。


别纠结课间时间了,尽快让孩子学会自保最重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3-23
延长课间时间,我个人认为是在给事故找借口了,学校发生伤害事故,往往会有人施这一招“乾坤大挪移”,转移目标、转移责任。

然后是,乱追责任,造成更多的再伤害,引发更深度的事故隐患!

前面关注一学校学生打架伤害事件,处理结果是:

1、要求老师在学生课间“密集”值班。

哎!在校上课,课间时间好像没问题,老师只要不上厕所就OK,所有老师都站在校园。但是放学时间呢,这个密度是如何实现?(现在专职的生活老师管理学生的课后、放学生活,倒值得提倡!)

学生打架是突发的偶然事件,又不是常态化的行为!再说,学生本来个性不稳定,喜争强好胜,任凭你怎么教育和防范,打架行为根本是不可能避免的!

我一直在怀疑,这个规定是怎么出来的?制定的人是不是根本没从青年时代过来的!

这个制度的本质是,行政的某些腐败行为腐蚀了学校的科学和宁静!好发政令,政令必须执行,否则一票否决了你!

2、要求学生课间活动不得超过五个集中聊天,且两人活动距离不得过近(好像还有具体的距离数字)。

全球现在的监狱应该都没有这么“严”的规定吧!

这么做的结果是,学生逆反心理更严重,类似踩踏事故的安全隐患更多!

________________

仅看这个踩踏事件,原因至少有以下几个:

1、楼道空间小,学生密度大。

其实,不只是原来楼梯设计的缺陷,更有“穷教育的影子”!

2、厕所距离远,空间狭小。

好多学校厕所和教室分开,楼房没有厕所。这是造成事故的另一个客观原因。

发生事故的小学是一所六年一贯制完全小学,现有19个教学班,在校生1600余人,教职工88人。而一般学校的厕所只有集中的一个!!!

3、学生安全意识弱,爱凑群体热闹。

这一点是防不胜防的。学生经历少,好希奇心理强,更爱凑热闹,再怎么安全教育都是不可能避免的。所以只能加强疏导和引导工作。

再比如学生放学后,骑车横冲直撞的,路上发生屁大的点事,就会让他们飞蛾投火般地集中,交通不拥堵是不可能的。

4、学生活动时间少,学生“兴奋和激情能量”难以释放,这是造成这一类群体伤害事件的不可忽视的一个原因!

大部分学校没有更多的集体活动空间,所以学生能量难以释放不说,更没有应对集体活动时人满为患的经验。

所以,好凑热闹+激情满满+空间不足+经验不足,不发生这样的事件也难怪了!

另外,就是活动时间和活动空间少。

现在,能全体上早操的学校应该不是很多了,课外活动形式、内容更少了。

其实有时候,真的是同情学生娃娃们,进了学校,就是被关在笼子里面一样!下课、放学就像犯人入风一样的快乐!

所以,至于,延长课间时间企图解决学生密集问题,我个人认为是在给事故找借口了,学校发生伤害事故,往往会有人施这一招“乾坤大挪移”转移目标、转移责任。

我们学校的做法是:课前五分钟、两分钟,广播分别两次提醒学生进教室上课。试想,就是课间半小时,学生如果不按时进入教室,还是会造成拥挤的,还是难避免类似的踩踏事件发生!

不过,适当延长课间时间,个人倒是有一部分赞成,但是决不可能彻底解决踩踏一样的群体事件:

1、活动时间长,学生能量释放时间多。

2、压缩上课时间,减少压力。学生自然心理轻松,多一些活动的希望弱一些,凑热闹的心理轻一些。

所以,学校的活动空间、时间有限,这是大部分学校的客观事实,这是赞成类似踩踏事件的客观原因。真正缓解这些矛盾,只能解决客观问题,主观的教育和疏导是其次。

1、解决厕所空间小,距离远的问题。

现在大部分学校实行大小课间,两节课后会有比较长的活动时间,就基本解决了时间问题,但是厕所空间小,就是时间难以解决的问题了。

所以解决厕所空间才是问题的根本。

2、开放所有楼梯。

一部分旧的教学楼,本身楼梯空间就很小,如果关闭侧门,或者没有侧门,拥挤也是很自然的事了。

3、分时段下课和活动。

在班级人数比较多的时候,有的学校还尝试过,高楼层的要推迟一分钟时间下课,想法是不错,但是只能缓解矛盾,根本不能应付拥挤和随时的大密度情况。

4、教育、积累学生故事应急经验。

虽然拥挤在楼道空间小的课间时有发生,但是类似踩踏事件有可能一次也遇不到,所以口述和观看视频根本不能应付的。

现在学校事故演习倒是不错的选择。

上次学校火灾演习,一部分学生由于烟浓度大,没分清指定近距离的出口,撞到一起,乱成一团粥,被浓烟美美呛一顿,跑到操场后的狼狈相给所有的学生好好上了一课。第二次演习的时候,虽然未拉警报,但是带着被呛的经验,大部分学生都自找近距离的出口!

所以,还是让学生多些实战演习吧,否则学生不会自保、自救,故事一旦发生,可能就是恶性的了!

5、充分的事故紧急应付预案。

事故预案,其实大部分学校都有,只是事故发生的机率非常小,所以预案的应付功能并不是很有效。

还是上面的演习效能强一些,实用一些。经验积累多一些。所以还是最好每年多几次演习吧!

总之,预防校园伤害事件,最直接的还是加强硬件设施建设,比如增加厕所的究竟、楼梯的宽度、开放所有的门和通道。然后才是教育和疏导。因为是特殊事件,教育的功能并不见得有多少功效的。
第2个回答  2017-03-22

因为课间时间较短,学生较为集中,所以课间时间需要调整?那么我想问,多长时间够用?二十分钟还是半个小时?其实问题的根源并不在于课间的时间长短,数十年来多少代学生的课间活动时间都是十分钟,在时间安排合理的情况下,十分钟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可以说完全是够用的,之前的许多校园踩踏事故究其原因也并不是课间时间不足的问题。


那么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件,我认为可能有以下三点原因。


一、学生安全教育缺失

即便是课间时间很短,学生很多的情况下,如果一切都井然有序,怎么可能会发生踩踏事故呢?一方面,这中间可能存在学生们在等待过程中互相嬉戏打闹的情况,孩子们之间的玩闹磕磕碰碰的很正常,但是由于环境和地点的特殊性最终导致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是否其中有学生想要破环秩序(比如插队)从而导致学生们产生争执而在慌乱中导致事故也未可知。


也就是说,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整个事件,可以说孩子们在一定程度上是缺乏日常安全教育理念的灌输的。如果说学生们在游戏中或是去洗手间的过程中的个人行为都是规范并有序的话,即使人数众多,也不会出现踩踏的情况,顶多就是有些孩子因为时间问题不能按时回教室上课。安全教育的缺失不仅可能导致学生们个人行为的失当,并且在事故发生的过程中也会导致学生们应对不及,最终使得事件愈发严重。


二、校方安全管理严重失职

无论事故调查组调查的事故缘由定论如何,我可以肯定的是,这样的拥堵现象并不是第一次发生,甚至有可能拥堵状况已经存在很久。但是由于校方完全没有危机意识,没有看到拥堵现象下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没有对学校中这一特定现象实施一定的安全管理办法,在日常管理中也没有严格执行预防踩踏事故的演练应急工作,从而最终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人群拥堵历来是许多事故发生的源头,比如12·31上海外滩踩踏事件,学校踩踏事故更是不胜枚举。针对此种情况,教育部早在2005年11月就曾专门发出通知,要求各中小学就预防学生拥挤踩踏事故建立专门制度,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演练应急。学生做操集合上下楼时错开时间,晚自习时必须有教师值班,以严防校园拥挤踩踏事故。濮阳县第三实验小学的管理层有认真执行此项规定么,从目前的处理结果来看,显然是没有的。校方在安全管理方面严重失职,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校园基础设施不足

最后再从硬件设施的角度来看,与其说有必要调整课间时间,不如说濮阳县第三实验小学的校园基础设施需要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的普及、二孩政策的开放等政策都会影响学校逐年招生的人数,那么为了应对不断增多的学生数量,学校也应当同步完善一些校园基础设施,这其中首要的就包括教室和洗手间的扩建和日常检修维护。


如果能完善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就从源头上预防了学生课间拥堵现象发生的可能性,那么后续的事件也就不会发生。



综上所述,我认为课间时间的长短并不是此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仅仅调整课间时间也不能解决问题。如果校方能够对安全问题足够重视,加强安全教育力度,严格执行日常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并完善事件应急预案,定期维护校园基础设施,做到事事为孩子们着想,以安全为先,防患于未然,才能让孩子们在这里安心学习、健康成长。

第3个回答  2017-03-22

       学校的课间休息时间是统筹安排相互关联的,一旦修改课间休息的时间,上下学的时间,课节时间都要修改,并且学校是否有权自主修改还是个疑问。


       这起踩踏事故虽然最终原因还未查明,该小学厕所外墙坍塌导致恐慌引发踩踏的消息也无法证实。但初步原因指向课间休息时间过短有些牵强,按照这种思路还不如指责学校招收的学生过多,毕竟这也会让学生大量集中。全国那么多中小学课间休息时间都一样,为何没有因此频繁发生踩踏事故?这样的说法显然不能服众。


       此事细节没有公布,所以不便恶意揣测,但有两点是可以确定的,也是类似事故背后相同的根源:


    校园设施不全,存在安全隐患


       这类踩踏事件发生的学校一般都存在校园设施在设计、建造上的安全隐患。比如厕所布局不合理,位置过于偏远,厕所数量不足,这才导致学生上厕所时间紧迫的主要原因。


       经查事发小学是一所六年一贯制完全小学,现有19个教学班,在校生1600余人,教职工88人。这样的小学规模庞大(可能与河南人口近亿有关),如果仅有一两个厕所,那绝对是不够用的,设施的问题在濮阳县事故调查组的通报中也能得到印证,濮阳县事故调查组决定对濮阳县第三实验小学实施改造,改善教学设施条件。这就不是我恶意猜想了。


       这类设施不安全还未考虑建筑物本身质量问题,这不是我坐在电脑前能确定的,如果有工程质量问题,那更是加剧了物的不安全状态,也是对学生的犯罪行为。


    校方管理失职,学生安全意识淡薄


       此事校方存在重大失职,校长撤职一点不冤枉。1600多学生的学校,当校长和教师们站在楼梯上看到乌泱泱的学生拥挤前行奔向厕所,不知他们心头是否会笼上一片乌云?作为明事理的成年人,他们看到这样的情景未必没有想到最坏的处境,然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没有采取措施,甚至没有进行过安全教育,最终让悲剧发生。


       那我们看濮阳县事故调查组是怎样采取措施的:向全县中小学校进行通报,加强宣传教育,对校园安全工作做出进一步安排部署,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尽管濮阳县事故调查组在事故原因上含糊其辞,但从他们的事后处理上看,他们十分清楚此次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所做的补救措施都极具针对性,如果真的吸取血的教训,此类事故不再发生的承诺才能真的兑现。


第4个回答  2017-03-22
我国的整体教育水平确实发展的很不错,特别是一些偏远的山村,我国的教育已经可以让那里的孩子们得到基本的教育,这也是一个很不容易的事情,因为中国幅员辽阔,各个地区的经济差异很大,现在中国教育能够达到全覆盖,值得我们感到骄傲和欣慰,不过中国学校的一些问题也不断出现,需要我们时刻警惕。

我刚才看到一个很悲剧的事情,一个学校孩子们下课的时候去洗手间,因为课间的时间比较短,所以很多孩子们相互拥挤,最终有二十几个孩子受伤,其中有一个孩子失去生命,这对于我们来说真的是一个惨痛的教训,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需要我们在学校的改革中进行改变,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这件悲剧的事情,造成的主要原因有几个,一个是因为孩子们下课休息的时间比较短,这样很多孩子会着着急急的去上厕所, 因为孩子们毕竟年纪小,不可能有秩序,所以在拥挤之中就会出现很大的危险,而且下课时间短,孩子的心里就会比较着急,因此这也是出现问题的一个关键所在。

其次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学校里面的洗手间似乎很少,根据我看到新闻的描述来说,只有一个洗手间,大家可以想一下,一个学校的孩子有多少人。这么多孩子拥挤一个洗手间,而洗手间面积有限,提供大小便的人数更加有限,所以这样的情况下,孩子们上厕所的时候就会发生危险。

更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我没有看到孩子们出现拥挤的时候,有老师或者是保安人员去抢救,或者去疏散。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孩子们拥挤的有保安人员或是老师出现的话,那么孩子们会安全很多,这才是一个关键的问题,所以小学踩踏事故初查原因为课间短学生较为集中,对课间进行调整是必要的,但是更重要的是厕所的数量,同时老师和保安人员应该照顾孩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