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金刚经》中有提及四种相,即是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以及无寿者相,实际上这四相都是讨论同样的事物,就是“我”。这里所提到的我,就是指那些属于我或虽不属于我,而却期望得到和不要得到的东西。除了那些我们已经拥有而不希望失去,以及拥有却想除去的,还有那些我们没有却想得到或害怕得到的东西之外,没有什么是可以被称为“我”的。然而大多数的时间,我们并没有觉察到我们希望除去或得到一些什么东西,我们只意识到自我的存在。首先我们知道自己的身体以及它的需要,由于我们的身体需要某些物品,才感觉到“我”对这些物品的需要。身体使我们注意到我的存在。其次,心念的活动给我们存在的感觉。除了身体和心念以外,就没有“我”的感觉了。事实上,是我们的心使我们经验到我的存在,身体如果离开了心,便不知道那是我。那么,什么是心呢?那是不断或连续流动的念头。

人可以通过宗教的行持,达到某种程度的经验,他会了解到那个平常经验的“我”,实际上只是一个虚幻的东西,主观或永恒的我原本是不存在的;它的存在只是因为身体的感觉、身体的需要,以及那不断流动的念头。这即是《金刚经》中所提到的“无我相”。
再说“无人相”。人的存在只是通过“我”的感觉反映到其他人及物的存在。基于自己的感觉,使我们经验到自己与他人的相对待。因此站在《金刚经》的立场:假如进入无我,自然也就无人了;如果我自己本身并不在那儿,同样的,他人也不存在了。这只是因为我们与他人及事物之间发生了种种的关系,我们才感觉到自己的存在。

我们知道目前这个世界上一共有五十亿的人口,但是,与我们每一个人自己相识的,是非常少的。我们所能深刻经验到确实存在的他人,仅是那些在利害得失之上与我们发生关系的人。其他数十亿生活在这个行星上的人口,我们几乎不知道他们的存在;不论他们是否存在,至少并没有真正影响到我们什么。所以,他人只存在于他们与我们之间的关系上。当我不存在时,其他的人也就不存在了。
第三种的“无众生相”。包括所有那些或许没有必要与我们有关系,却仍然和我们共同生活在地球上的一切众生。那些修行已到达很高境界,而且已经能够解除他们本身的问题和困境的人,自然会对所有的众生产生很大的悲愍心。他们从已经解脱自己的问题,而去负担起众生的问题,于是众生的问题就成了他们自己的问题。这仍是有我的层次。

若从《金刚经》的立场说,如果主观的“我”不存在,客观的“众生”自然也不存在。佛陀说度尽众生,而实际上并无众生可度;众生已经被度了,度众生者并没有感觉到他已度了众生。所以,无众生相也是无我相的异名。

第四种是“无寿者相”。这是从时间来看“我”的存在。它牵连到前面所提及的我相、人相和众生相。假如没有我相,则一个人寿命之长短将不重要了;但所有的众生都执著于寿命,他们希望活得长久,并避免夭折。因此他们寻求自己生命的安全感,他们期望现在和将来都有安全感,于是尝试用各种可能的方法来保护自己的生命;纵然已知生命有生必有死,却仍执著不放。然而那些已经无我相的人,不管他们明天死或一万年以后才死,对于他们都是没有差别的。当一个人已经体验到无我的境界,这些问题就已经解决了。
总而言之,有关无我相的“我”,归之于个人的不存在;无人相的“人”,则指那些与我们相对待或有关联的不存在;无众生相则不止牵涉到“我”及你的不存在,而是包括了宇宙所有众生的不存在;最后,第四种无寿者相说明时间的过程,从期望长寿而至不担心寿命之长短。以上四相的前三者是空间的无我,第四是时间的无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3-09
无我相、无人相是说没有“我”,别人也没有“我”;无众生相是说没有空间,还有一个无寿者相,意思是没有时间。不过这都是从胜义谛的角度说的,从世俗谛——现象来说,我、人、时间、空间都是有的。这二种谛并不是两个东西,二谛是无碍的。
我知道,上面这些不容易理解,我也不建议你上来就搞这个,这叫“空”,既是佛法的底则,也是极则。而我们做为凡夫,还是要从基础开始。这里推荐两本书给你,一是《正信的佛教》,作者是圣严法师。一是《正见 佛陀的证悟》,作者是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第2个回答  2018-03-09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这位朋友你好,我用最为简单的言语帮你形容一下其中的意思,希望你能有机会深入了解,毕竟如果做不到与之相应的事情是无法100%体会其中的含义的!

译:不执着自己的身体是我,不执着一切对立的现象,不执着所处的空间真假,不执着时间长短

注:关键在于“无我相”!一般人不要说不能做到无我相,就连身外之物都不能割舍“我的房子”“我的汽车”“我的存款”,那么就更别说自己的身体了,根本做不到不执着!能把道理看懂并且依照事实去落实,经过不断的努力才有机会认可“无我相”的道理!一个搞清楚的时候,四个就都搞清楚了!希望借此机会你能有所斩获!

阿弥陀佛
第3个回答  2018-03-09
我相人相,是人我的对立;而佛教讲我人不二,即众生与我为一体,即民胞物与;楞严经中说的很好:澄清百千大海,弃之,唯认一浮沤体。说白了,世界如大海水,众生各如一滴水,现相,如浪花之不定,而本无二致。但认为自己这一滴水是世界之真相和全部,就错了。所以要离我相人相。
众生相寿者相,是凡圣的对立;而佛教讲生佛不二,众生即佛,人人皆有佛性。祖师大德说,若说自己成了佛,那你还没有成佛;若说自己成不了佛,好比是骑驴找驴。达摩大师说廓然无圣,就是这个意思。无凡念,故不自卑,不怀疑退转;无圣念,故无贡高我慢,不造作恶业。因为诸佛皆是过去众生,众生皆是未来诸佛。无凡圣的对立,才能生起修道之精进心,信佛之诚敬心,化生之慈悲心,所以要离众生相寿者相。
阿弥陀佛。
第4个回答  2018-03-09
既是菩萨相
没有一个执着的自我形象;想着我是菩萨一言一行都要按照一个标准去做,与世间格格不入,这样就不能接近、亲近众生,如何度化众生。所以菩萨无我相。
人相就是别人之相,总在你的对面的别人,菩萨要有此相,如何度你,你会想他为什么要度我,对他有什么好处,他想占我什么便宜,在你的对面是永远无法度你的。所以菩萨须无人相。
六道轮回,菩萨要有任何一道的相,就难以度化其他道的众生,现鬼相、畜生相,人会轻慢他,很多人是以貌取人的,现人相、天人相,三恶道会觉得高不可攀,现阿修罗道会吓到人及三恶道众生,所以菩萨须得无众生相。
还有无寿者相呢,寿者既长者,就是俗话说的老太爷,菩萨如果像老太爷一样,到处指手画脚,
絮絮叨叨,会引出众生的厌烦情绪,也就不能度化众生。这里还有一层更重要的意思,那就是菩萨是不受时空概念限制的,寿就是时间长的意思。所以菩萨无寿者相。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