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质量评价

如题所述

工程构筑物的质量评价,主要研究对象是地基、桩基、台墩、混凝土衬砌及钢筋、桥梁、公路、锚杆、锚索、锚固桩等质量问题。

(1)桩基质量问题

桩基础作为一种基础形式,在地基工程中,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高层、超高层及大型桥梁等工程建设中。

桩基应用于市政、交通、水利、房屋建筑等各项工程领域,它属于隐蔽性工程,起着将结构上部荷载传递到较深和较好地层中的作用,是构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工程结构质量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桩基具有防震、抗震、承载力高、沉降量小且均匀等特点。由于桩基是建筑物的持力基础,桩基的质量对建筑物的稳定性影响很大,在混凝土灌注施工过程中,常常会造成部分桩出现断裂、缩径、扩径、混凝土离析和蜂窝等现象,如不及时发现和处理将是建筑物的长期隐患。

桩基是建筑物的基础,一旦基础失稳,势必造成整体建筑物破坏。因此,桩基的设计、施工和检测是桩基安全与可靠的先决因素。其中,桩基检测是对单桩承载力和桩身质量等内容进行全面评价的重要措施,它是评价桩基工程是否合格的依据,同时也是对不合格的桩基进行补强。因此,桩基检测已引起人们的重视,成为地基基础问题的一个热点。

(2)路面路基质量问题

高速公路是由土基础、二灰土、二灰碎石、面层等构成。公路工程施工完成后,要进行质量检验与评价。评价内容有路基土石方工程、排水工程、挡土墙防护及其他砌石工程、路面工程、桥梁工程、涵洞工程、隧道工程和交通安全设施。路面检测与评价是公路建设中的关键性、基础性技术,对于检验和控制工程质量至关重要。水泥路面的脱空、沥青交界面的剥落、基层的压实松散情况等都是常见的公路治理问题,应该定期、快速地跟踪路况,掌握路面“病害”的成因与发展,及早发现路面的潜伏“病害”,及时实施路面预防性、针对性的养护。

铁路路基“病害”一般指铁路路基平台顶部结构不坚实而且渗水,以及原填充物的不均匀性,经长期雨水冲刷和渗透,行车振动等所形成的一定规模的充坑、洞穴或渣石充填物。路基“病害”比较隐蔽,一旦受到外界因素影响造成塌陷,将直接威胁行车安全,因此,铁路“病害”的勘察十分重要。

(3)混凝土结构质量问题

混凝土结构是我国建筑工程中最主要的结构形式,混凝土和钢筋是最为重要的材料,其质量直接关系到结构的安全。

隧道衬砌后,受诸多因素影响,衬砌混凝土可能出现厚度未达到设计要求或有脱空等质量问题。为及时发现衬砌质量问题,需对衬砌质量进行快速和高分辨率的检测。

混凝土缺陷和钢筋的位置之间有较好的相关关系,可采用获取的物理量去推定混凝土质量(强度、混凝土缺陷)和钢筋的情况。关于混凝土中钢筋结构的分布情况,该领域不时提出新的课题,是很有发展前途的研究领域。混凝土构件无损检测,可测定混凝土构件强度、承载力,并查明构件内部缺陷及其类型,为设计、施工、基础处理提供质检技术资料。

前些年,在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监督过程中,一般采用肉眼观察的同时辅以简单的工具———小锤、卷尺等来进行表面的判断,而对于隐蔽部分的质量只能以资料判定优劣,这种方法难免有失准确性和客观性。尤其对于施工单位内部管理较为混乱,资料有做假行为的,就会产生相当大的质量隐患,往往会造成房屋竣工验收后,出现裂缝,下沉,甚至严重的倒塌事故,使人们的生命财产受到极大损失。

建设部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通过专题研究和工程试点,并总结了我国砼结构工程质量验收的实践经验,出台了新的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砼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新规范对无损检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检测向数字化。图像化方向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4-09

北京:深化以质量为核心的建筑市场信用机制建设,提升住宅工程质量-工保网



为解决住宅工程质量突出问题,北京市住建委针对在建以及交付两年以内的住宅工程开展了质量提升专项行动(以下简称“提升行动”),落实了加强法规标准建设、系统治理突出问题、强化关键环节监管、创新健全保障机制等重点任务。


其中为创新健全保障机制,北京还在以质量为基础、以信用为核心的建筑市场监管机制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以质量为核心、奖优罚劣的信用机制,并推动质量信用体系成为建筑市场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体而言,北京市聚焦质量信用体系,从信用评价应用、惩戒激励机制、质量信用体系三方面入手开展了系列工作。


1、拓展信用评价应用


工程质量信用评价是构建企业、政府、协会、公众等质量共同治理体系的基础:通过信用评价掌握住宅工程质量全局,还能通过建立竞争机制、实施差别监管,推动施工现场与交易市场的“两场”联动。


为构建以工程质量为核心的建筑市场体系,北京市持续针对住宅工程质量开展信用评价,并积极拓展信用评价应用:一方面推动企业信用评价结果与招投标挂钩,另一方面根据信用评价结果,分类实行差别化监管。



通过将工程质量管理与建设工程招投标挂钩,能够实现施工现场与建筑市场的联动对接,从源头上坚决杜绝质量事故发生。因此在2020年12月印发的《关于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提升建筑工程品质的实施意见》中,北京市住建委等部门也提出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工程质量管理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建立招投标与工程质量信用管理联动机制。当然,参考上海市住建委出台《关于在建设工程招标投标中使用在沪建筑业企业信用评价结果的通知》,北京市亦可以专项政策推动企业信用评价结果与招投标挂钩。


此外结合工程质量信用评价结果,对建筑市场主体在市场准入、资质认定、行政审批、政策扶持等方面实施信用分类监管,将在行业内部建立起竞争机制;并有利于深入探索工程质量信用分类监管机制,为更科学地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提供基础。



2、建立惩戒激励机制


建立惩戒激励机制,是加强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深化以质量为核心的建筑市场信用机制建设题中应有之义。


为惩戒质量失信行为,北京一方面明确对存在未开展专项提升工作、专项提升工作开展不积极、质量问题治理成效不明显、存在质量投诉较多等的责任主体,将给予媒体曝光、通报批评等处理,情节严重的还将应用建筑市场主体“黑名单”制度;另一方面印发了《北京市建筑市场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管理暂行办法》,将发生较大及以上工程质量安全事故,或1年内累计发生2次及以上一般工程质量安全事故,受到行政处罚的建筑市场主体列入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


为激励质量守信行为,北京也探索了在行政许可、工程担保与保险、日常监管、政策扶持、评优表彰等工作中对工程质量信用得分靠前者予以激励,以财政激励和市场机制并重的方式鼓励和支持重质量、讲诚信的企业发展,从而促进住宅工程质量和建设品质提升。因此在提升行动开展期间,北京市住宅工程主体结构质量稳定可控,未发生一般及以上质量事故。



3、完善质量信用体系


质量信用体系是推动住宅工程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为引导建筑企业建立质量诚信自律机制,北京市还需不断加强质量信用体系建设,从行政手段入手形成质量诚信之风。


在提升行动的基础之上,北京市住建委已于近日印发《2021年建筑工程安全质量监督工作要点》,强调要完善安全质量状况测评与建筑市场信用评价联动机制,将项目智慧工地创建和安全质量状况测评纳入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还于近日制定了《北京市建筑市场公共信用信息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拟从加强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的角度,深化以质量为核心的建筑市场信用机制建设。



未来,北京市还可从质量信用信息认定、记录、归集、共享、公开、惩戒和信用修复各环节入手,着力解决失信行为界定不准确、失信惩戒措施滥用、信用修复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如围绕失信惩戒,住建领域可综合运用行政性、市场性、行业性、社会性约束和惩戒以及法律法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部际联席会议确定的其他惩戒措施,并定期更新行业失信惩戒措施基础清单,经审定后向社会公布并组织实施。


在此基础上,北京市还可健全工程质量治理制度机制:尽快构建优质优价的质量治理体系,在土地招拍挂时建立质量品质竞争机制;开展质量风险分级管控和测评工作,构建以质量为核心的建筑市场和施工现场联动机制,有效实现差别化监管和精准监管。坚持问题导向、主攻薄弱环节、注重长短结合、实施标本兼治,未来北京市还需全面总结提升行动经验,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开展常态化重点治理。


在深化以质量为核心的建筑市场信用机制建设过程中,还应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中的联动作用:工程质量保险等市场机制作用发挥不明显,亦是北京市需要直面的问题——尽管北京已积极推进住宅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但未来还需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切实推进相关项目实现应保尽保。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官方电话官方服务
      官方网站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