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吗?

如题所述

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吗?
道家思想,可追至上古,老子只是道家思想的一个传承者,他在完善古人的思想,他有些思想在易经上就有提及,所以,不能说道家创始人就是老子,但他却是一个里程碑一样的存在。圣人是当之无愧
老子属于道家学?
是后人的说法
老子道家,和现在道教什么关系?
老子是道教的鼻祖,是梦中化蝶的故事主人公。
《道德经》是道家的还是儒家的?
《道德经》,又称《老子》,是道家的代表著作,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学者将老子一生的语录思想整理而得出的著作。全文一共八十一章,约五千字,分为上下两篇。前三十七章为上篇,称“道经”,后四十四章为下篇,称“德经”,故称其为《道德经》。

《道德经》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部具有完整哲学体系的著作,内容涉及哲学、科学、政治学、宗教学、军事学、养生学、社会学、伦理学等各方面的知识,被誉为“万经之首”。
老子的道家学说和易经一点关系没有么
应当是有联络的,下面是经典的看法《易经》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根,大约在新石器时代就诞生了,是中国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它不但是最早的文明典籍,同时也对中国的道教、儒家、中医、文字、数术、哲学、民俗文化等产生了重要影响。  《易经》是一种人工编码系统。它由阴阳通码卦符组成了八卦、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三个不同水平的系统层次,同时配以卦辞和爻辞进行文字说明,有着严密、完美的内码数理结构,是目前所知的上古文明中层次最强、结构最严密的符号系统,也是最早运用系统论的典型。《易经》系统的开放性和相容性为后世系统论应用树立了典范。  《易经》编码遵循严密的相似论、相应论、相关论、相对论规律,运用简单卦符系统对宇宙万物发展演化规律进行摹拟,找到了事物间的抽相关联,比之研究具象关联的现代科学可谓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其中的奥妙至今仍值得深入研究。  《易经》编码的阴阳学说及其极变规律、先后天八卦思想对道家影响深远,是道家学说的思想根基,被道家崇为“三玄之一”。  《易经》也是儒家中庸之道、仁义礼智信、三纲五常等思想的重要来源,被儒家尊为“群经之首”。  《易经》阴阳学说是中医阴阳学说的基础。《易经》的实时定位思想、与时偕行等思想对中医有着至为重要的影响,一人一方、因病成方的治疗原则皆源于此。同时对子午流注、八纲辨证、风寒暑溼燥火六邪等学说的形成都有重要影响。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受《易经》的影响很大。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运用八卦取象的观念,明确了中医用药原则。张仲景《伤寒论》把阴阳学说和太极含三为一发展为六经学说,创立了六经辨证的原则,奠定了临床医学的基础。  《易经》对军事理论有直接影响。宋代王应麟在《通鉴答问》中称:“盖易之为书,兵法尽备。”《易经》64卦,适合战争机动战略的选择,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孙膑、吴起、诸葛亮等,都根据《易经》原理排兵布阵。历史上戚继光抗倭,在创立阵法时也是参考《易经》原理。  《易经》对武术发展也有很大启发。《易经》中有“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的辞,说“君子应整治兵器,以防不测”,对习武健身、防身观念的形成有直接影响。八卦掌、太极拳等,都来自《易经》理论。  《易经》对建筑学的影响主要和“风水”学说紧密相关,古代的城建布局、建筑设定等都要以《易经》理论为指导,四合院就是阴阳平衡、和谐观念建筑的典型。传统建筑中的“九梁十八柱”等都是从《易经》中获得灵感,故宫角楼就是这种风格的典型。  围棋也是根据《易经》原理演变的游戏,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游戏之一,当国际象棋大师被电脑击败的今天,计算机在围棋领域甚至无法达到初学者的水平。此外,《易经》在园林、养生、环保、农业等方面都产生过巨大影响,有的至今仍是重要的参考文献。《易经》编码独特的实时定位系统论思想,从根本上打破了现代科学可以“重复”的神话,强调了事物矛盾的特殊性一面,具有重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随着科学的发展,其深远意义将日益被证明。  《易经》强调与时偕行的变易思想,是和谐文化、与时俱进等国学传统思想的主要来源。  《易经》编码的序结构思想,是已知最早研究事物序结构的典范,比现在的基因排序早了五千多年。同样的卦符,由于序结构不同而有《连山》、《归藏》、《周易》、《邵氏易》之别。  《易经》实时定位的思想,是形成“天人合一”思想的根源,至今对环保,保健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易经》编码的模糊观念,是后世的模糊数学的先躯。《易经》编码所依据的四论对中国文字造字、用字的“六书”有着直接影响,象形、会意、指事、形声、转注、假借都可以......
道家的老子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物,求历史详解
老子(约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即李耳,字聃,一字或曰諡伯阳。汉族,楚国苦县历乡曲仁里(今河南省鹿邑县太清宫镇)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和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帝王追封为李姓始祖。老子是世界文化名人之一,著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

曾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官”(管理藏书的官员),是中国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被道教尊为教祖,世界文化名人。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是为“反者道之动”,“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他关于民众的格言有:“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中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关于他的身份,还有人认为他是老莱子,也是楚国人,跟孔子同时,曾著书十五篇宣传道家之用;还有人认为是周太史儋(dān),生活在孔子死后一百多年的时间里。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老子韩非列传》中即说明了当时对老子何其人有过此两种猜测。“或曰:老子亦老莱子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当时司马迁也疑老子即为老莱子,并不是道家创始人。

传说:

据传,被道教奉为太上老君的老子是彭祖的后裔,在商朝阳甲年,公神化气,老子寄胎于玄妙王之女理氏腹中。

理氏在村头的河边洗衣服,忽见上游飘下一个黄澄澄的李子。理氏忙用树枝将这个拳头大小的黄李子捞了上来。到了中午,理氏又热又渴,便将这个李子吃了下去。从此,理氏怀了身孕。

理氏怀了81年的胎,生下一个男孩。这男孩一生下就白眉白发,白白的大胡子。因此,理氏给他取的名字叫“老子”。老子生下来就会说话,他指著院子中的一棵李子树,说:“李就是我的姓”。

老子试图建立一个囊括宇宙万物的理论。

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遵循这样的规律(道):

事物本身的内部不是单一的、静止的,而是相对复杂和变化的。事物本身即是阴阳的统一体。

相互对立的事物会互相转化,即是阴阳转化。

老子授经图卷(区域性)[1]

方法(德)来源于事物的规律(道)。

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以“无为”为目的,而是以“有为”为目的。因为根据之前提到的“道”,“无为”会转化为“有为”。

这种思想的高明之处在于,虽然主观上不以取得利益为目的,客观上却可以更好地实现利益。

从“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见于下文 老子故事孔子问礼第4段)可见:

老子所说的“自然”不是类似于神的概念,万物的规律(道)由自然来指定,即是“道法自然”。有人误解了此处自然的意思。

应当注意到:

事实上,人活着犹如宇宙之存在,没有人能理性地指出其目的。

因此,非理性地选择某个(些)目标成为唯一的选择。

老子是站在道这个无穷高的位置来看问题。

因此,老子只说了“方法”,但没有指出“目的”。

这给我们一个启示:人何必为刻意达到目的而痛苦......
老子创立的是道家哲学,而不是道教,是对的还是错的
从官方给出的道教史上来讲是对的!毕竟道教的建立按官方的说法是东汉未年由天师张道陵所创
道家的祖师爷是老子吗?根据呢?
道教与老庄提倡的道家思想不是一回事,

现在所说的道家,其实是一种混杂不清的概念,除了包含推崇老子、庄子思想的人外,更多的还包含了诸多推崇其他思想的人,尤其,后世所说的道家,大多指尊崇道教思想的人,道教不是老子创立的,老子的思想其实在道教思想中只占了很小的一个部分,老子成为道教的祖师爷,是因为历史原因、社会原因所至。

想知道,道家的始末,应该多涉猎相关书籍,别人说的不过是别人对事情的理解,这种理解受其个人知识面的局限和理解能力的制约,不能完全代表事情真相。孰对孰错,最终的审判者,还在于你自己。
老子的道家和道教有什么关系?
道教与道家 “道家”与“道教”二词,常被不加区别地使用。从历史来看,这两个词指称过很多不同的内容,也曾混为一谈;现在也仍然有人主张将二者等同起来。然而,如果将道家理解为由老子、庄子开创,并在魏晋被重新发明的哲学思想流派,将道教理解为于两汉逐渐形成,后又有若干发展分化的宗教,那么,虽然道教在理论上汲取了道家思想的大量因素,甚至奉老子为教主,但是二者还是不能混为一谈,也不能说道教理论就是道家思想。道教作为一种宗教,有其神仙崇拜与信仰,有教徒与组织,有一系列的宗教仪式与活动,其主要派别的传承是大致清楚的。道家作为一个哲学思想流派,其思想流变与代表人物应是它被解说时最重要的内容;魏晋之后道家思想的传承流变,现在看来还是模糊而难以说清的,但它对历代学者文人的影响却仍是依稀可辨的;从这个角度也可以说,狭义的“道家”指的就是先秦时代以老子、庄子为主要代表人物的哲学思想流派。 道教神学与道家思想的异同,确实一言难尽。试举一例:道教所谓长生不老,成仙通神,老、庄并未言及,也不能视为老、庄思想的合理的引申,甚至可以说,与自然之道亦不无悖逆。 道家是中国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思想学派之一,道家思想的起源很早,传说中,轩辕黄帝就有天人合一的思想。一般来说,公认第一个确立道家学说的是春秋时期的老子,老子在他所著的《老子》(《道德经》)中作了详细的阐述。道家思想其他的代表人物还有战国时期的庄周、列御寇、惠施等人。道家倡导自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尊黄帝、老子为创始人,并称黄老。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老子曾在他的著作中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萧呵!寥呵!独立而不改,可以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强名之曰道”(《老子》第25章) 西汉初年,汉文帝、汉景帝以道家思想治国,使人民从秦朝苛政中得以休养生息。历史称之为文景之治。 其后,儒家学者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并被后世帝王采纳。道家从此成为非主流思想。 虽然道家并未被官方采纳,但继续在中国古代思想的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宋明理学更是揉合了道学的思想发展而成。 道家思想后来被张鲁的五斗米道等宗教吸收,并演变成中国的重要宗教之一——道教。魏晋风流在清谈玄学时更着重炼丹。因此,道家与道教常被人混淆。 道教是在中国形成并传播的一种多神宗教,在中国古代影响仅次于佛教。道教被认为是和儒教和佛教一起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道教以道作为其追求目标,道教因此而得名。道教是在中国古代道家思想理论的基础上吸收神仙方术、民间鬼神崇拜观念和巫术活动而形成。它主张清静无为,长生不老,得道成仙。 渊源 道教虽奉老子为祖师,但其主张与老子、庄子的思想并不完全一致,而更多得益于汉初盛行的以老子之名言修道养寿的黄老道。道教的另一渊源是始于战国、盛于秦汉的方仙道。此外,亦可遥追殷商的鬼神崇拜。 道教在其逐渐形成的过程中,与当时正进入中国的佛教的互动(佛教对道教的影响以及道家对佛教中国化的影响),也很值得注意。 发展历程 道教的发展一般分为汉魏两晋的起源时期、唐宋的兴盛、元明期间全真教的出现和清以后衰落四个时期。 道教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作为道教最终形成的两个标志性事件,一是《太平经》的流传,一是张道陵的五斗米道。东汉顺帝时(126年-144年),于吉、宫崇所传的《太平清领书》(即后来所谓《太平经》)出世,得到广泛传播。到东汉灵帝时,张角奉《太平清领书》传教,号为太平道,自称大贤良师,信徒遍布天下九州,已是颇有影响。后来黄巾起义失败,太平道日趋衰微。同样......
老子和庄子都是道家的创始人对么?
先秦道家的创始人是三个:第一个是杨朱,但是他的著作并没有储存下来,所以人们不知道他的具体的思想是什么,只是从其他的一些书中偶见其思想;第二是老子,他留下一部《道德经》,这是道家思想的起源,这是因为杨朱没有什么著作储存下来;第三是庄子,留有《庄子》一书,对《道德经》的思想又有所发展,从而完成道家思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10-27

是的。《魏书·释老志》:道之原,出于老子。所以道教起源于春秋。楚人崇拜巫术仪式和原始宗教一样具有神秘色彩。老子以水来喻道的构思,无疑也是站在多水之楚地而激发出的灵感。老子文化诞生并形成于楚地,属于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独具神秘性和创生性的楚文化,为老子文化的萌发提供了肥沃土壤。张道陵是道家正一派的创始人,师从太上老君。

中国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老子就是太上老君的化身,因其传下道家经典《道德经》,故称老君为太清道德天尊,也被道教奉为道祖。汉桓帝更是亲自祭祀老子,把老子作为仙道之祖,《后汉书 本纪·孝桓帝纪》:(延熹八年) 使中常侍管霸之苦县,祠老子。(延熹九年) 祠黄、老于濯龙宫。

道教发源地在中国安徽涡阳。亳州涡阳天静宫,老子故里,天下道源,是中国先秦伟大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道教鼻祖老子的诞生地和道教的祖庭。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