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子今年13岁,去年找到亲生家庭后,回归一年后和我反馈这些事情,该怎么解决?

养子今年读初一,我们在贵州,他的亲生家庭在深圳,去年找到亲生家庭,当时没想到他母亲今年31岁,并且容貌与身材非常漂亮像刚刚20刚刚出头的女孩一样,平时经常爱健身锻炼身体,再加上有一个大他一岁的亲生姐姐,他亲生父亲在2018年岁数只有28岁(年龄比他母亲小三个月)早逝,当时他亲生家长因为生他们的时候没有照顾带好被人拐走失踪了十余年。他亲生母亲开了一家不小的生意她一个人收入丰富比我们全家好多,所以我们也已经商量好到养子上初中后由他生母承担后面的经济责任。这一年在亲生家庭生活他认为没有自己期待的家庭生活一样,反而不满意,反馈和我说她生母因为他生父而去世丧偶情况一直找很多男生暖味亲密很晚回家,再加上她经常锻炼身体而不怕着凉,因为癖好经常在像男生一样习惯在夏天全赤着上半身甚至只穿内裤,有的时候在周末有很多不同的男生被她带到家里照样在平时在家的习惯在客厅与不同的男生亲密,所以以上的问题给他不是亲生妈妈的印象,由于他的亲生妈妈的习惯好。怕生母这些习惯对他有负面影响,但也不能将他与血缘家庭分隔啊,以及我们已经不够生活继续给养子想希望需要他生母富有经济条件解决对他的生活费,养子的意思除了生母的习惯以外在深圳呆的好玩再加上与他亲生姐姐玩的很好,甚至有的时候培导他解决学习事情,所以除了生母的习惯以外其他都对养子生活很好,这样的情况感觉很矛盾要该怎么解决?

你可以和养子的母亲商量一下看看能不能把孩子接过来,反正感觉他亲生母亲那个样子也不像是必须让他和她住在一起,说不准还觉得养子碍事

让养子如果愿意的话,就和你一起住,让亲生母亲出抚养费,随时会走动一下,维系维系感情。

养子已经13岁了,最好还是都遵循他的想法,他不是小孩子了,让他自己做选择就好,不管是和谁待在一起都行,只要他开心就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5-19
13岁的虽然算不上成年人,但是也基本懂事了。我觉得生母的家庭环境不利于你养子的成长。建议你与孩子的生母进行沟通,小孩仍由你带,考虑到两家的经济情况,由生母适当补偿一些。
但是你问题中有一个情况,小孩是被拐的,那么养子是怎么到你家的,这个问题你要深思,如果孩子有一天能够理解这些事情了。可能会与你成仇人(虽然你不是直接拐他的人,但是你也应该知道,如果没有需求就没有市场)
如果你的收养没有问题。那就好。有问题的话,建议你还是让养子回归家庭,并且考虑到你与养子的感情,可以适当的提供一些资助和生活上的帮助(比如多和生母沟通,要她注意在家中的形象。给孩子一个好的榜样)如果生母不改,你再接养子回家,相信后续养子就不会怪你了。
第2个回答  2021-05-19
首先需要确定的是,收养的程序是否合法?
如果是买卖儿童,首先是违法甚至犯罪的行为,回归原生家庭只是于情于理于法都很正常的事。你无权主张让对方支付抚养费等民事权益。
如果是通过正常途径办理合法收养手续的养子,则在法律上上,和亲生的孩子权利义务是相同的。你抚养了他,他以后也对你有赡养的义务。如果考虑到更现实的问题,孩子大概率不会再和你往来,更不会赡养你,你可以解除收养关系,让对方父母支付你抚养费。
第3个回答  2021-05-19
13岁的小男生,,,也是青春期发育的年龄段,,,,估计在读小学,,,,差不多9月份就可以上初中了,,,,到那时候,,对这个可能会有影响,,,只是,需要开导他了,,,,,楼主目前矛盾是养子与传统观念中,男女有别比较忌讳,,,这个可以让他,与自己的生母沟通一下,,,说出自己真实想法,,,因为,儿子大了后,,对于性这个东西,有萌芽,,如果目前穿着太暴露,,对儿子会有一定的影响,,当然,,生母目前年轻,可以考虑再婚,组建自己的家庭,,对于换不同男人,那也是她的自由啊,,对于姐姐弟弟抚养,有能力最好,,,,,而你们的状况,,就是放手让养子回归他的原生家庭,,,你们需要鼓励他,慢慢接受深圳的生活状态,,或许若干年后,,他有心回来报答你们养育之恩的,,你们也欢迎,,,这十多年的养育之恩,看他将来是否知道回报,不能强求,,,,,,,,,个人意见仅供参考追问

现在在读初一啊,今年9月升初二,他亲妈丧偶后已经对婚姻不敢兴趣了

追答

亲妈年轻,,,再过五年看看,,,等她玩够了,谁接盘呢,,苦的还是孩子,,,,那只能开导孩子,好好念书了,不要参与世俗这些东西。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1-05-19
这件事,处理的好,这个孩子可以获得两个家庭的爱,如果处理的不好,孩子会面临情感上被抛弃的感觉。儿子13岁了也是青春期,是一个小大人了,他担心生母的不良习惯会对自己有影响,说明内心对自己和生母的不同是有对比,在养父母家里长大受到的为人处世的教育跟生母有出入,这个时候需要引导儿子明确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虽然回到生母家庭,养父母家庭可以多关心孩子的生活、学习状况,跟孩子保持沟通和谈心,必要时适当引导。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