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世界史考研经验分享?

如题所述

一、 个人情况

初试成绩406,英语75,政治77,历史学基础254。本人所在的本科院校是一个非常普通的二本院校,目标是华南师范大学。初试中的专业课成绩和总分超出我的预想,作为跨考生,历史学基础和英语都比较差,前期走的弯路太多以至于后期时间紧张,幸而能够进入复试并通过,虽然成绩和排名不算出众,但还是希望能够通过我的一些经验帮助考研学子。

二、择校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这是一个211院校,而且是一个比较好上岸的211院校!而且师资力量雄厚,地理位置也很好,坐落于广州,我个人非常喜欢广州这个城市,喜欢这里的风景!我本科就是历史,所以选择了比较对口的世界史,现在国家很多政策都是比较支持师范类的院校的。这个专业也非常适合各专业去跨考;不歧视跨考生!

三、备考情况

1.英语

(1)单词:

基础好不反感背单词可以直接上红宝书,里面补充了很多熟词僻义,熬住看2遍后词汇上会很有收获(这书虽然详细但对于喜欢背单词的我来说也有点点痛苦)。

不喜欢背单词建议慎选此书,可以选其他参考书(如恋恋有词,没看过不做评价)或者利用一些app每天打卡这种,也有同学直接从真题中补充词汇。但只背真题中的词汇肯定不够全面,目标高分前提是词汇过关。

(2)阅读:

不管目标分是多少,阅读要重点复习。我第一年考的时候对真题思路不是很了解,第一轮用了张剑的黄皮书,按段落做题后再看答案,尤其注意自己在哪里易错(比如细节题易错范围扩大、态度题分清对象、因果选项注意是否倒置等)。书里面也有单词积累,长难句分析和行文思路分析等,整理的比较全面。

做第二第三遍的时候可以直接拿真题套卷做了,注意限时和理解自己错题的点在哪里。二战也不怕多刷真题,因为肯定还会有错的地方。有余力还可以做点其他阅读题,一般跟真题都会有偏差,但重点在增强理解能力提升答题速度,个人觉得张剑的阅读理解80篇很适合拔高。因为文章来源和真题材料来源基本一致,而且文章题目都难于真题,做完不用纠结出题思路,弄清楚文意即可。做一段时间回头  看真题会觉得简单。后期我还翻了十多篇同源外刊时文精选,主要是为了作文积累,顺便巩固下阅读感觉。

如果真题文章读起来比较吃力,一方面要积累单词,另一方面可以先从长难句分析入手,多读那种带复杂从句需要耐心划分成分的句子,参考书、网课,各种形式的学习方式都有。

(3)完型、新题型和翻译:

这一部分尤其是新题型和翻译,是冲击80分的关键。如果目标分没那么高或者时间不够,建议还是把主要精力放在阅读部分。这块我跟阅读部分复习方法一致,还是用黄皮书辅助理解出题思路,后期直接上真题,或者根据薄弱地方进行专项训练。完型一定要快做,15分钟左右结束。我做题习惯按顺序做,先做完型就当预热,为接下来的阅读做准备,也不用怕开始没状态错的多,毕竟一个空才0.5分,跟第一感觉选,不要纠结。

新题型主要难点是排序和7选5,这两种题型都有一些逻辑上的技巧,比如排序题行文出过时间顺序(人物传记,建筑物的历史发展等,偏简单),还有常见的议论性文章(现象,可能有一些数据罗列-->原因,不止一点-->观点,一些人或者作者的,相互印证或者矛盾批判-->解决方案/其他国家例子/作者评价,当然这只是可能的逻辑框架,具体文章具体分析)。反映到做题上就是抓关键词(像first,another, this等副词,介词短语,代词等),时间不够了就看每段头两句和尾句,跟感觉选一般会对一到两道,想对4-5道最好通读一下,把段意弄清,逻辑理顺,一般会有1-2道题较难有坑(需要弄清文意,只凭技巧易选错),如果存在两个空实在不确定我一般会选一样的不然容易选反。新题型技巧市面上应该也有老师讲解,不想自己总结可以直接听,然后实践摸索经验。

翻译部分挺考积累的,就是多读多练多分解。这块不是我的弱项,考研英语翻译100篇我适当做了十来篇。也可以看视频讲解,真题吃透了拿到平均分没有问题。如果想拿8-9分的话,词汇要丰富(生难词要认识,熟词僻义要知道,甚至固定搭配/词组/介词短语等要有大概感觉,有感觉猜的方向就偏不了太多),语法要过关(长难句会分析成分),还有语言组织问题(非重点得分词汇大意翻出来就行了,比如学会补充省略名词,调整语序,被动语态转换主动句翻译,名词短语转成动词等变换词性翻译,只要中文翻出来能读通顺就行…)。要是能到雅的境界,阅卷老师绝对会拍着电脑激动地想再给你加十分。

(4)作文:

英一的小作文模板比较固定格式化,直接套用就可以完成得很好。我是直接从黄皮书的写作部分每个体裁下抄几句话,成文时直接往里填空就行。

大作文是我的弱项,我用了很多时间训练,总的经验就是要形成自己的模板。英一大作文主要提升的两个方面就是框架构建(行文思路)和素材积累。我看了几篇作文参考书比较的经验帖,然后选择了何凯文的写作高分攻略,里面介绍的第二段写作策略中有一个平行展开法比较不错。后面也有素材积累,据说跟其他作文书比起来整理的有点杂乱,我感觉还好。我大概从9月份开始,选了10篇左右(不同话题)比较喜欢的真题范文背诵并默写,然后分析文章的亮点,有意识模仿。背完后再动笔练习时有些好的句子就会不自觉用出来(有好的模板句,也有相关题目中背诵过的素材),写完后再逐句检查,把比较low的句子表达刻意用好素材代替,重复几篇刻意练习后,就可以搭出自己的模板了(作文好的可以直接自己写模板)。有一些话题如垃圾分类、文化认同这种可以写完整的文章,考试甚至能直接全文复制,其他热点或者哲理话题形成全文框架,能填空的那种模板句就行。素材积累方面,背诵的范文、作文书中的素材、还有平常做题中好的搭配和句式、同源外刊中的一点素材甚至红宝书都有可借鉴之处,其实只要学英语时用一点心去注意,学到后期本身就会有不少积累和语感。

(5)关于套卷:

我只拿真题模拟过,不知道市面上哪款模拟卷比较好。如果专题训练时就有意识控制时间,后期我感觉也不需要专门做整套模拟找感觉。

2.政治

记忆口诀

毛泽东思想萌芽阶段————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大革命时期)

(1)《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5年12月)——毛泽东最早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文章。

1、分清敌友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2、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是中国革命的敌人;

3、资产阶级分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既有革命性又有软弱性、妥协性。

4、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最接近的朋友,农民是最可靠的同盟军;

5、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

速记口诀:《阶级分析》分敌友,农民问题是中心

(2)、《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年)——中共领导农民运动的伟大纲领。

1、肯定农民的作用及党领导农民革命的重要性;

2、论述了建立农民革命领导权和农民革命武装的必要性;

3、分析了富农、中农、贫农三个阶层,认为贫农是农民中最革命的力量;

4、相信群众、依赖群众、放手发动群众。分析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速记口诀:农运报告三阶层

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土地革命时期

(1)《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1929年12月)

针对党和红军中存在的种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及其危害,提出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强调党员不但要在组织上入党,而且要在思想上入党,要经常注意用无产阶级思想改造和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定型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

(2)《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探索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

1、实际上确立了“要以乡村为中心”的观念

2、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理论

3、提出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

速记口诀:《星火》标志毛形成

(3)《反对本本主义》(1930年)——坚持调查研究,洗刷唯心精神。

1、是党内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当时称本本主义)的文献。

2、第一次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

3、第一次提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

4、基本形成了包含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基本思想,基本形成了明确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速记口诀:《反对本本》反教条,“思想路线”重要

以此为例,最主要的是为了给各位提供一个思路,记忆口诀完全可以按照自己最容易记住的方式来。

因此在记忆知识点上,各位手头有书的,背诵的时候可以将资料书上难记的知识点拆成一个口诀,以方便自己记忆,手头没书的,到某宝某东上面选择品牌的考研政治资料书,在记完当天的知识点后,需要马上进行试题训练来巩固,以做题来巩固知识点的记忆,个人感觉是记得最牢最久的。

刷题的选择比较自由,如果钱足够的话可以买纸质练习册,如果想要节省开支,可以选择刷题软件,我的钱是不多的,所以练习册就一本考研政治必刷,然后配的刷题软件是题管佳考研这个微信小程序,考研政治五个章节,每个章节的配备题量都很大,除了章节题以外,还有,二十年的真题集我觉得是很不错的,因为真题是考试必须要刷的。

3.专业课

华南师范学大学采取的是313统考,翻阅历年真题不难知道,初试重视对11本的基础知识的把握,对学术观点的要求并不很高(这点将在后文重点说)。专业课我是从2月份开始复习的,一开始我本是想考学科历史,但是学到后面四五月份发现我中国古代史都没完全看完,教育学的四本书根本没开始,而且感觉教育学极其无聊,而我这个时候发现对一些学术问题反而很感兴趣,而且学科历史报考人数众多(虽然也招的多),题目较学硕易,而且主要是考察知识背诵(没有贬低这个专业的意思,学科历史仍是寻找中学历史教职的性价比最高的选择),遂决定放弃跨考学科历史,改考我一直以来都非常感兴趣的世界史。

其实最开始的几个月我都在看阎步克、邓小南的《中国古代史》视频,看的很慢,记得比较细,同时在看翦伯赞先生的《中国史纲要》,过完中国古代史的时候已经五月份了……当时很慌,而且其实我一开始把课本丢一边了。所以这样的方法实际不太可取,并且北大这个视频偏重学术性,包括了很多阎老师、邓老师的学术问题,比如:“东西异制”问题、南朝士族与皇权的关系、北朝历史出口说、北宋的“祖宗之法”等等,对于基础知识反而涉及的不多,如果完全按照这个视频掌握而完全不看课本,就会本末倒置。

所以我觉得现在来反思,最为重要的经验是:重视课本!这里指的是统考11本(当然用北师大九本也行),课本至少阅读三遍以上,最好是从头到尾无死角地看过,不需要边看边记,也不需要大段大段地背课本(因为你会发现做这两件事情根本时间不够),需要的是静下心来看。

我看到很多经验说把长孙博、范无聊背了多少多少遍,其实在我的理解上,这也是本末倒置。长、范是教辅资料,对很多东西只是框架性的梳理,可以配合着课本看,但是代替课本万万不可,更何况很多细枝末节的知识辅导书上甚至没有摘录。就比如21考研大家熟知的“三线建设”的论述,西方古代史学史的论述(框定了时间范围,考的是希腊罗马的史学史),其实都在11本里白纸黑字写着,很多人吹要单独看看史学史(这当然没错),但实际上吴齐本古希腊古罗马部分其实已经写了这部分的史学成就,我想说的不是让大家不要看史学史的部分,而是课本上本来就有的更应好好掌握。

除此之外,大家也能观察到统考的一些特点,中国史多考察小切口问题,尤其是中国古代史,比如多次考察的魏晋士族发展问题、九品中正制问题,再如22所考察的唐玄宗军事政策的转变,问题是很常见的且切口小的,对于基础知识的充分掌握毋庸置疑(看课本,背诵默写咯),但同时应注意积累这些常见问题的学术观点,如田余庆、阎步克先生关于士族、魏晋南北朝制度史、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的论述,能写上陈寅恪先生的观点当然更好了,但是我粗浅的认为陈先生的文章是十分难度的,实际上并不好把握。还可以多看看周一良、唐长孺先生的观点,这些都是魏晋史大家了,也可以关注新近的学术热点,比如仇鹿鸣老师的观点。对于学术观点,只是锦上添花的,万不可与基础知识本末倒置,而且由于时间的问题,我觉得重点掌握一至两位该领域的学者的核心观点即可,到了考试时就完全可以应付,不会觉得这种小切口问题写完基础知识没什么可写。

最后祝大家考研顺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