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斯大林是哥萨克人吗?谢谢!在苏联和俄罗斯的历史上,都有哪些人是哥萨克人?

比如那些著名的军事将领朱可夫等是否哥萨克人?

约瑟夫·维萨里昂诺维奇·斯大林(朱加什维利)(1879年——1953年),苏联共产党和苏联政府的主要领导人。1894年,开始从事革命活动。1899年因积极参加革命活动被学校开除。从此,他走上了职业革命家的道路。1917年二月革命胜利后,他从流放地返回彼得格勒,领导了《真理报》的工作,并参加了全俄布尔什维克党第七次代表会议(即四月代表会议),当选为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委员。同年7——8月间,布尔什维克党秘密召开第六次代表大会,在列宁不能参加会议的情况下,斯大林代表党中央做了中央委员会的总结报告和关于政治形势的报告。10月,党中央召开扩大会议,通过了武装起义的决议,斯大林被选进领导起义的党总部。在列宁领导下,他积极参与和组织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俄国开始了反对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斯大林多次受列宁的委派,前往最关键的战线,指挥战斗。1922年4月,在党的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根据列宁的建议,斯大林当选为俄共(布)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此后30年他一直担任党的这一最高领导职务。1924年1月列宁逝世后,斯大林成为苏联党和政府的最高领导人。

1925年4月在党的十四大上,斯大林代表俄共(布)中央提出把苏联从农业国变成工业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主持召开了党的十五大,这次大会通过了农业集体化的建议。1936年12月,斯大林在苏维埃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了《关于新宪法草案》的报告。这个宪法草案被通过并被称为“斯大林宪法”,而且之后的苏联宪法也基本以此为版本,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这一体制也是造成苏联后来解体的原因之一。1941年5月,斯大林担任了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

正当苏联人民为完成第三个五年计划而奋斗时,1941年6月22日德国法西斯向苏联发动了突然袭击。斯大林于7月3日发表广播演说,号召苏联人民不仅要消除本国面临的危险,还要帮助在德国法西斯奴役下的欧洲各国人民。他担任了苏联国防委员会主席和苏联武装部队最高统帅。11月初,德军逼近莫斯科。7日,斯大林照常在红场举行十月革命阅兵式。受阅部队的战士从红场出发,直接开赴前线。1943年2月,苏军取得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伟大胜利,是役歼敌33万人,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之一。3月6日,斯大林被授予苏联元帅军衔。

他先后出席了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同美、英领导人罗斯福、丘吉尔等人会谈,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反法西斯力量的完全胜利作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46年3月,斯大林担任了部长会议主席。1952年10月,他又当选为苏共中央主席团委员和书记处书记。1953年3月5日,斯大林因脑溢血逝世。斯大林在一生中也犯过许多错误。在三十年代的肃反运动中,由于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导致了肃反扩大化,使一大批党和军队的优秀干部遭到残酷迫害。在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时,由于他把苏联一国的经验绝对化,忽视了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各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采取了不少不妥当的做法,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但是古巴领袖卡斯特罗也曾指出:“把所有错误都归咎于斯大林是对历史的简单化”。

“钢人”斯大林站在金字塔之巅数十年。他的内心始终孤独,他的一生都力图把自己的某一弱点变成力量的标志,他的错误众所周知,他的功绩无可争辩!本书介绍他是如何从一个穷鞋匠的儿子成为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庞大的苏联的主宰?他如何创造了一个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斯大林时代”,在举手投足间令世界为之震撼?他和列宁的关系真正如何?列宁的政治遗嘱对斯大林说了些什么?斯大林是如何在同别人平起平坐中崭露头角登上权力高位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2-04
格奥尔基·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1896年生于斯特列尔科夫卡村(在今卡卢加州朱可夫卡区)农民家庭,俄罗斯人。

1918年参加红军,在骑兵服役,先后任排长和连长,参加过察里津保卫战。

1919年加入共产党。

1920年毕业于骑兵训练班。历任骑兵营长、副团长、团长和政治委员。

1925年毕业于列宁格勒高等骑兵学校指挥员训练班。

1930年任骑兵旅旅长。

1931年毕业于伏龙芝军事学院。

1933—1940年先后任顿河哥萨克第四骑兵师师长、第三骑兵军军长、第六骑兵军军长、白俄罗斯军区副司令、远东第一集团军司令。曾在哈勒欣河指挥对日军作战。

1940年6-12月任基辅军区司令,参加了苏芬战争,同年升为大将。

1941年1-7月任苏联国防委员会副人民委员兼苏军总参谋长。

1941年6月起为苏军统帅部成员。同年10月任西方面军司令,指挥保卫莫斯科战役。

1942年8月任国防委员会第一副人民委员和副最高统帅,10月任最高统帅部代表,统一指挥斯大林格勒战役。

1943年指挥沃尔霍夫方面军和列宁格勒方面军,突破德军对列宁格勒的围困。

1943-1944年先指挥乌克兰第一和第二方面军进行科尔松-谢甫琴科战役,后又指挥白俄罗斯第一和第二方面军在白俄罗斯作战,把德国法西斯军队逐出苏联国土。

1944年11月起指挥白俄罗斯第一、第二方面军和乌克兰第一方面军追击德军,于1945年5月攻克柏林,5月8日代表最高统帅部接受德国法西斯无条件投降。

1945年6月至1946年3月任驻德苏军总司令和德国苏军占领区最高行政长官。 1946年-1955年先后任国防部副部长兼陆军总司令、敖德萨军区和乌拉尔军区司令、国防部第一副部长。

1955年2月至1957年10月继布尔加宁任苏联国防部长。

1941年-1946年为联共(布)中央候补委员。

1952年10月至1953年7月为苏共中央候补委员。

1953年7月起为苏共中央委员。

1956年2月至1957年6月任苏共中央主席团候补委员。

1957年6月-10月任苏共中央主席团委员。

1957年10月因他企图“取消党、党中央和苏联政府对武装部队的领导和监督”,被解除党、政、军一切领导职务。

1937年12月至1958年3月为第1-4届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

1958年3月退休,1974年6月18日病逝。著有《回忆与思考》。
第2个回答  2007-01-27
哥萨克人
在沙俄和前苏联的历史书籍和文艺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有关哥萨克事迹的记载与描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沙皇政府曾经组建十二支哥萨克部队,东征西讨,其足迹几乎踏遍了欧亚大陆。这些哥萨克人好酗酒,尚勇武,善骑射,轻生死,充当着沙皇侵略军鹰犬和急先锋。著名前苏联作家肖洛霍夫在其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中,曾生动地描绘了俄国十月革命后顿河哥萨克生活地域之变迁,塑造了以格里高利为代表的一代栩栩如生的哥萨克形象。
然而,在前苏联100多个民族的序列表中,却找不到“哥萨克”这个名称。其原因何在?原来,哥萨克并没有被认定为一个单一的民族,它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由俄罗斯和乌克兰等民族的成员逐渐汇集所形成的具有某些共同历史和文化特征的地方性群体。
“哥萨克”(Kozacy,Cossacks)一词源于突厥语,含义是“自由自在的人”或“勇敢的人”。大约在公元十五至十六世纪时,由于地主贵族的压榨和沙皇政府的迫害,俄罗斯和乌克兰等民族中的一些农奴和城市贫民(主要是青壮年),因不堪忍受残酷压迫,被迫逃亡出走,流落他乡。当时,在俄国南部地区,草原辽阔,人烟稀少,飞禽走兽随处可见,各种鱼类俯拾即是。再加上沙皇的统治鞭长莫及,于是,这里便成为逃亡异乡的人们的避难藏身之所,并逐渐形成几个定居中心。这些“自由自在的人(哥萨克)”因其居住地域不同而命名,居住在顿河中游及其支流沿岸地区的称“上游哥萨克”;居住在顿河下游的称“下游哥萨克”;居住在第聂伯河下游的叫“扎波罗热哥萨克”。后来,又出现了“伏尔加河哥萨克”。
早期的哥萨克人主要从事捕鱼和狩猎,有时因生活所迫,也劫掠来往行商,甚至袭击黑海沿岸的城市和村镇。通常,他们用鱼类制品、皮货和其他战利品去换取他们生活所必须的粮食、烧酒和武器。从十七世纪后半期起,哥萨克逐渐转为农耕。但其身体内仍然沸腾着英勇无畏的血液,具有难以被征服的性格。
十六世纪时,哥萨克人中出现了一些军事组织,他们通过选举产生军队统领、百夫长和大尉,并由这些人组成哥萨克最高军事会议,统率自己的军队。至十八世纪,俄国沙皇发现了这些人的勇猛无畏可以用于征战,便通过发给俸禄、分封土地等手段收买哥萨克上层,以掌握哥萨克军队,驱使和诱骗他们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和进行侵略扩张充当马前卒。哥萨克军团曾一度成为沙皇俄国向中亚、西伯利亚和我国东北进行侵略扩张的急先锋,所到之处,烧杀抢掠,声名不佳。为拉拢利用哥萨克,沙皇曾给予某些哥萨克上层军事首领以某些特权,而大多数哥萨克人则过着贫苦的生活。
由于历史原因,陷于贫困境地的下层哥萨克具有与生俱来的强烈反抗性。他们为追求自由而不惜牺牲生命。在俄国历史上,数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均首先从哥萨克人居住的顿河和伏尔加河流域发端,并由哥萨克人所领导。十七世纪领导农民起义的博洛特尼科夫,即是青年时期逃到顿河的哥萨克。十七世纪六十年代顿河农民起义的领袖斯捷潘·拉辛,也是贫穷的哥萨克。十八世纪七十年代领导农民起义席卷伏尔加河流域的领袖普加乔夫则是拉辛的同乡。这些起义在俄国历史上都发生过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在他们的心目中,自由高与一切。这种价值取向既包涵反抗专制统治的内容,也明显带有无政府主义的倾向,因而与现代社会的基本理念多有冲突。
俄国十月革命以后,哥萨克人的劳动人民的境遇发生了巨大变化,上层分子的特权被废除,其普通成员的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渐得到了改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们的勇猛善战的特长又曾得以发挥。无论是在西线抗击德国法西斯的沙场上,还是在东线剿灭日本关东军的战斗中,到处都活跃着哥萨克骑兵的身影。其后,随着战争的结束,他们头上的光环逐渐暗淡,又开始过起了平静的生活。五十年代,前苏联曾摄制过一部影片,名为《幸福生活》,所描写的就是那个时代库班哥萨克人的生活。从这部影片中,人们可以看到哥萨克从事生产劳动的场景,并展现了哥萨克豪爽的性格,以及节奏急速而欢快的哥萨克舞风。随着时代的变迁,哥萨克人与外界交流不断扩大,致使他们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均在发生着新的变化。但是,他们长期以来所形成的许多特点和文化传统仍然得以保持。虽然他们未被认定为一个单一的民族,但随着前苏联的解体,他们不仅仍以一个颇具特色的地方性的群体且相当稳固而独具特色、充满魅力,还因分属于俄罗斯、乌克兰等不同国家而成为一个跨国家的人类集团。他们的怀旧情节有所复苏,一些哥萨克人在许多场合又穿起往日的服装,主张恢复自己的传统和精神,对俄罗斯等国近年来的改革政策,一般也持有批判的保守态度。因其声音日益增大,其地位和处境必将引起国际社会更多的关注。
第3个回答  2007-01-27
斯大林是格鲁吉亚人,不是哥萨克……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07-02-01
斯大林是格鲁吉亚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