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聘教师转正新政策

如题所述

针对因教师脱产进修、产假、病假以及流动人口子女就学增加等原因出现的教师临时短缺,应首先由学校主管部门在现有教师中调剂交流解决;难以调剂的,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临时聘用教师,临聘教师要优先考虑安排身体健康的退休教师,同时要按照同工同酬原则依法依规实行合同管理,且不做长期聘用。希望各地攻坚克难,开拓进取,因地制宜,创新工作方法,为合理配置教师资源,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创造出更多更好的工作经验。
2021临聘教师全部转正:
代课老师与国家正式教师区别极大。国家正式教师的工资由国家财政发放,有保障,工资也高很多;代课教师工资由地方或学校发放,很低,没有保障。
第三条临聘教师的聘任应当遵循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用的原则。
鼓励聘任学校聘任符合本暂行办法规定条件的退休教师,第六条市、区人事行政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临聘教师的。
如果想要成为在编或者是学校的正式教师,需要参加当地或者是全国的教师招聘考试,并且提前条件是需要有教师资格证。
以下是详细的教师资格证考取说明:
1、报考条件:大三及以上;
2、报考对象:师范生、非师范生、已毕业社会人员;
3、具有所报教师资格种类的相应学历;
小学教师: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4、参加教育学、心理学理论考试并获得合格成绩;
5、通过国家语委的普通话测试;
6、通过课堂教学技能测试;
7、体检合格。
首批参加“代转公”教师考试并上省线的老师中,有2449人至今无法转正。广东省副省长宋海2009年9月10日斥责部分地市政府宁愿空编也不愿将代课教师转正。
教师资格证报告要求:
1.普通话水平应当达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二级乙等及以上标准。
2.各级各类学校非师范专业毕业生申请教师资格应按省教育厅部署补修教育学、心理学课程,并由省教育厅统一组织考试合格。(申请者学历为师范专业毕业人员免于教育学、心理学考试)
3.各级各类学校非师范专业毕业生申请教师资格应参加教师资格认定机构组织的说课(说课分为:面试、试讲)。(申请学历为师范专业毕业人员如能提供3个月或以上的教学证明,可免于面试、试讲)
4.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无传染性疾病,无精神病史,按《申请认定教师资格人员体检标准及办法》,在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指定的县级以上医院体检合格。
5.报名需要学历证、身份证、照片。
6.没有教师资格证的是肯定无法取得正式编制的。
2021年临聘老师转正新政策,教师的工资改革,绩效工资一般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基本教学考核,可以拿到绩效工资的70%;另一部分则是用来鼓励优秀教师,还有学校领导的津贴。
对于这种发放政策,会造成许多人的工资,看上去会不升反降,对于很多基层老师是绝对不公平的。这样会严重打击到教师的积极性,那么想要提高教师的积极性,进行绩效改革就是势在必行的。
绩效改革主要这以下这三方面:
工龄为主,职称为辅:一直以来,教师的职称和工资都息息相关。教师的职称越高,那么就工资越高,并且退休工资也就越高,如果职称低,那么工资也低,退休之后也是同样的待遇。职称的高低,可以说是影响着教师的一生。
近年来,网上也曝光出许多职称评定的“黑幕”。由于巨大的利益关系,让一些学校的职称充满了“暗箱操作”,兴起了一股不正之风。许多教师都将大量的心思花在职称评定上,在教书育人方面反而不那么重视。
而教师工资改革之后∶偏向于工龄计算工资,减少职称工资在工资中的比重,将会实现一种“工龄为主,职称为辅”的局面。这一改革之后,职称没有了那么大的利益关系,自然也就不会有人对职称花那么多的心思,非常有利于教师安心地教书育人!
大力落实绩效增量工资:说到绩效增量工资,不是教师的网友们可能感觉到非常的陌生。所谓的绩效增量工资,其实就是为了提高教师教学的积极性而设立的。而这部分资金的来源,则是需要地方财政负责。
但是在这个落实的过程中,却出现了问题。许多教师的绩效工资,都是从基本工资中抽取30%来充当的,而并非是由地方财政单独拿出来的钱。这样一来,就造成了教师绩效不高,那么当月的基本工资都无法得到全部。
法律依据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创新工作案例的通报》
二、内蒙古自治区创新工作案例
2016年,在反复调研、论证、测算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内蒙古自治区编办、教育厅、财政厅联合印发了《关于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通知》,统一了城市、县镇和农村牧区中小学校教职工的编制标准,实现统筹调剂和动态管理。
(一)创新编制核定办法,科学配备教师资源
一是地方灵活、自主选择编制核算办法。针对城镇乡村学校学生数和班额情况的差异,在核定教职工基本编制时,由各地区自主选择测算办法。既可以按照学生与教职工之比,小学19:
1、初中13.5:
1、高中12.5:1核算,也可以按照小学2.4:
1、初中3.7:
1、高中4:1的班师比核算,还可以综合选择上述两种方式核算。二是提高附加编制核定比例。为了确保中小学校开齐开足课程,充分考虑了蒙古语授课、现代教学设备应用、班主任工作量折算、教职工进修或休产病假、校医、心理辅导、宿舍管理等各类新增因素,按照各地教职工基本编制的25%核定附加编制,与基础编制一并下达各盟市。
(二)实现编制全覆盖,确保教师队伍稳定
对于历史成因造成的学生少在岗教师多且超出新核定的编制总量的地区,自治区编办预借一部分编制给盟市,确保在岗人员人人有编制,全区预借编制23534个。待超编人员自然减员后逐年收回,收回的编制由自治区编办统一管理,专项用于全区中小学统筹调剂使用。
(三)设立事业发展编制,满足教育实际需求
为保障中小学教育发展及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的需要,自治区编办在上述各项编制核定基础上,为各盟市多核定了一部分编制,作为预留编制,由盟市编办统一管理,在盟市范围内调剂使用,可解决超编满编地区补充新教师的矛盾。
各地要认真学习借鉴上述省份的创新做法,进一步全面深入贯彻落实《通知》要求,严格落实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科学核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完善管理体制,不得大量聘用编外教师。针对因教师脱产进修、产假、病假以及流动人口子女就学增加等原因出现的教师临时短缺,应首先由学校主管部门在现有教师中调剂交流解决;难以调剂的,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临时聘用教师,临聘教师要优先考虑安排身体健康的退休教师,同时要按照同工同酬原则依法依规实行合同管理,且不做长期聘用。希望各地攻坚克难,开拓进取,因地制宜,创新工作方法,为合理配置教师资源,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创造出更多更好的工作经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