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城区详细资料大全

如题所述

婺城区,是浙江金华历史文化古城,为金华市中心城区,金华市政治、文化、商贸中心。建埠已有1800多年历史,截止2014年,婺城区辖9镇9乡9街道,总面积1391.08平方千米,其中建城区面积43平方公里,总人口76.17万,为浙江中西部的经济、文化中心。

婺城区已形成建材、化工、机电、汽配、电子、纺织、服装、食品等工业体系,用地43.6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正在开发进行中。婺城区农业产业化成效显著,被命名为“中国茶花之乡”、“中国桂花之乡”、“中国苗木盆景之乡”、“中国南方奶牛和乳品之乡”。

基本介绍

    中文名称 :婺城区 外文名称 :WuCheng District 行政区类别 :市辖区 所属地区 :中国浙江省金华市 下辖地区 :辖9个街道、9个镇、9个乡 *** 驻地 :金华市宾虹西路2666号 电话区号 :0579 邮政区码 :321000 地理位置 :浙江省中部 面积 :1391.08平方千米 人口 :77.86万(2016年常住人口) 方言 :吴语婺州小片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双龙洞,九峰山,黄大仙祖宫,中国茶花文化园 火车站 :金华西站 车牌代码 :浙G 拼音 :Wucheng Qu 行政代码 :330702 生产总值 :557.05亿元(2017年) 人均GDP :71545元(2017年) 区委书记 :蔡艳  区长候选人 :黄国钧 
历史沿革,地理环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水文条件,气候特征,行政区划,交通运输,自然资源,植物资源,动物资源,林业资源,矿产资源,人口,经济,综述,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社会事业,科技,教育,文化,卫生,旅游,著名人物,

历史沿革

康熙《金华府志》据《太平寰宇记》载:“梁武帝改置金华郡”,并注有:“《玉台新咏》序云:金星与婺女争华,故日金华”。隋文帝开皇时期置婺州,始称婺州,金华城称婺城,简称婺。 婺城区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期属越国地; 秦始皇时(公元前222年)分吴越地,置会稽郡,设乌伤县(今义乌),婺城区属乌伤县; 东汉献帝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分乌伤南乡地(实为西南乡地)置长山县,因县东北长山(即金华山)而名; 三国吴宝鼎元年(266年)分会稽郡置东阳郡,郡治在长山县;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废郡置婺州,长山县改名吴宁县,开皇十二年又改名为东阳县,至十八年(598年)更名为金华县; 唐武则天垂拱四年(688年)改称金山县,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复名金华县;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年)金华县为婺州路治; 宋淳化元年(990年)为婺州保宁军; 戊戌年(1358年)金华县为宁越府治,庚子年(1360年)为金华府治; 明清二朝五百五十年间,均为金华府治所在地; 民国元年(1912年)浙江光复时府废,金华县直属浙江省; 民国三年(1914年)设金华道,辖金华、衢州二府地,道府治在金华县; 民国十六年(1926年)道废,金华县又属浙江省;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设浙江省第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于金华;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改浙江省第八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于义乌,金华县属之。 1949年5月金华解放,设金华县,10月析金华县城区设金华市。 1950年撤金华市并入金华县。 1951年仍分设金华县、金华市; 1958年撤汤溪县,除两个乡并入兰溪外,余均并入金华县; 1959年撤销龙游县,其中湖镇区并入金华县,其后金华县城区曾两度设市(县级); 1981年金华县称金华市; 1983年恢复龙游县其湖镇区仍划归龙游县; 1985年撤地建市,原金华市分设婺城区、金华县; 国务院2000年12月30日批准,将原金华县的雅畈、安地、白龙桥、琅琊、蒋堂、汤溪、罗埠、洋埠、长山、沙畈、塔石、岭上、莘畈、箬阳14个乡(镇)划归婺城区管辖。加上原来的7个街道和罗店、秋滨、竹马、干西、新狮、苏孟6个乡镇,金华市婺城区下辖7个街道、20个乡镇,77个居委会、639个建制村、人口62.24万人。 2002年7月31日,根据《浙江省人民 *** 关于金华市婺城区、金东区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批覆》(浙政函[2002]116号)精神,婺城区部分行政区划调整如下:撤销婺城区秋滨镇、新狮乡建制,设立秋滨、新狮街道办事处,两个街道办事处由婺城区人民 *** 直辖。秋滨街道办事处管辖原秋滨镇管辖的朱基头、山咀头、张坞垄、马鞍山、吕献塘、冠山顶、化山、唐宅、前周、沈天田、社路、陆村、王五元、姜山头、邵姜、秋高、后周、蒋马山背18个行政村,街道办事处驻朱基头行政村;新狮街道办事处管辖原新狮乡管辖的十里牌楼、唐村、姚垄、杨家相、沙溪、康村、车头、道院塘、五一、后垄、方井头、勤俭、对岳殿、下裴、鹿村、放生塘、山下曹、长岭、高村、骆家塘20个行政村,街道办事处驻五一行政村。行政区划调整后,婺城区辖9个镇,9个乡,9个街道办事处。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婺城区地处中国东部沿海的浙江省中部,地处金衢盆地腹部,是上海经济区、沿海发达地区和内陆腹地的结合部,东衔沪、甬、温三个港口城市,西临浙江西部及闽赣皖三省,是浙江省及中国的重要交通枢纽,闽浙皖赣四省的交通要道。 婺城风光

地形地貌

地势西南和东北高,分别为仙霞岭余脉和金华山所绵延,多中、低山,与遂昌县界上海拔1336米的小金竹尖为境内最高点。中、北部为低冈浅丘与平原相间地形,白龙桥镇雅苏,海拔31米为全区最低点。 金华南山

水文条件

义乌江在燕尾洲和南来武义江会合后称金华江又名婺江,西转西北流,沿途接纳干溪、白沙溪等溪流后于雅苏北出境入兰溪市。衢江自洋埠西入境,沿西北边境流,接纳莘畈和厚大等溪后于后张出境入兰溪市。建有安地、金兰、沙畈、莘畈4座中型水库和70座小型水库,

气候特征

婺城区属亚热带季候风气候,四季分明,气温适中,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年平均所温为17.9℃,年降水量1400毫米,无霜期为263天;全年平均日照时数2062小时,大于10℃的有效积温5500℃左右。

行政区划

截止2014年,婺城区下辖9个街道、9个镇、9个乡,59个社区、6个居民区、635个行政村。 街道:城东街道、城中街道、城西街道、城北街道、江南街道、西关街道、三江街道、秋滨街道、新狮街道。 镇:罗店镇、蒋堂镇、汤溪镇、罗埠镇、雅畈镇、琅琊镇、洋埠镇、安地镇、白龙桥镇。 乡:苏孟乡、竹马乡、干西乡、长山乡、莘畈乡、箬阳乡、沙畈乡、塔石乡、岭上乡。

交通运输

铁路 浙赣、金温及金千三条铁路干线交汇于此,铁路年客运量居浙江第二位。 公路 公路交通网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330国道、03省道、杭金衢、金丽温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婺城区至出海口宁波、省会城市杭州均只有1个半小时的行程,至上海的行程也只有3个多小时。离义乌民航机场50公里,赴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仅90分钟车程。 婺城风光 水运 境内最大的河流金华江流经兰江、富春江、钱塘江,可达大运河与沿海各港口,周边有上海、宁波、温州等出海港口。

自然资源

植物资源

森林树种有83科439种,草本70科300种。属国家与省重点保护树种有10余种,其中一、二级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有南方红豆杉、榉树、花榈木、凹叶厚朴、樟等。有100年以上古树名木833株。

动物资源

有兽类59种,鸟类125种,蝶类300种,爬行类45种,两栖类28种,占全省资源种类的50—60%,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黑麂,二级有鬣羚、猕猴、大鲵、虎纹蛙、穿山甲等,其中南山狲猴群落有250只左右。

林业资源

耕地总面积有3万亩,山林面积82.51万亩,其中生态公益林就有48.96万亩,占总面积的55.5%,森林覆盖率达95%。

矿产资源

还有萤石、石灰石、沸石、珍珠岩、花岗石、凝灰岩等十多种矿藏。

人口

2016年末,婺城区户籍管理人口为38.49万人,其中男性19.28万人,女性19.22万人;全年出生人口4445人,人口出生率为12.16‰,死亡人口2448人,死亡率为7.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36‰。

经济

综述

2016年,婺城区实现生产总值(GDP)516.8亿元,比上年增长6.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4亿元,增长1.0%;第二产业增加值170.3亿元,增长3.4%;第三产业增加值327.1亿元,增长9.1%。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9.7%,批发零售业增长5.5%,住宿餐饮业增长6.0%,金融业增长3.0%,房地产业增长6.2%,其他营利 *** 业增长29.4%,非营利 *** 业增长6.5%。土地总面积1391.24平方公里,年末户籍总人口64万人,人均生产总值(户籍人口)81011元,比上年增长5.9%。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3.8:34.8:61.4调整为3.7:33.0:63.3。 婺城风光 区属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区属生产总值(GDP)256.0亿元,比上年增长6.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1亿元,增长2.2%;第二产业增加值63.6亿元,增长1.9%;第三产业增加值179.4亿元,增长7.9%。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13.2%,批发零售业增长5.5%,住宿餐饮业增长6.5%,金融业增长2.7%,房地产业增长4.4%,其他营利 *** 业增长20.5%,非营利 *** 业增长6.4%。人均生产总值(户籍人口)66560元,比上年增长5.5%。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5.1:26.3:68.6调整为5.1:24.8:70.1。 全年完成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01.8亿元,同比增长3.5%。其中,投资项目投资79.3亿元,同比增长33.9%,房地产开发投资22.5亿元,同比下降42.5%。投资项目中工业投资21.0亿元,同比下降1.4%。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按产业分:第一产业完成投资3054万元;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1.0亿元,同比下降1.5%;第三产业完成投资80.5亿元,同比增长4.5%。

第一产业

2016年,婺城区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3.2亿元,同比增长3.5%,完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3.7亿元,同比增长2.2%。根据粮食监测统计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9.7万亩,同比下降10.4%,粮食总产量3.9万吨,同比下降13.9%。花卉苗木种植面积7.8万亩,同比增长18%。全区油菜籽产量2990吨,同比增长85.3%;蔬菜产量7.3万吨,同比增长7.7%;水果产量3.5万吨,同比下降10%。全年生猪出栏33.2万头,同比下降4.2%,年末生猪存栏13.6万头,同比下降30.1%;家禽出栏91.4万只,同比下降17.6%;奶牛存栏数7414头,同比下降41.9%;牛奶产量30304吨,同比下降16.2%;水产品产量7475吨,同比增长4.4%。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0635亩,迹地更新面积3540亩,低产林改造面积7995亩,封山育林面积666765亩。

第二产业

2016年,婺城区完成工业增加值49.2亿元,同比增长1.9%,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19.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50.0亿元,同比下降13.1%;完成销售产值143.2亿元,同比下降11.4%,工业品产销率为95.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出 *** 货值20.5亿元,同比下降6.3%,占销售产值比重为14.3%。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1.8亿元,同比下降6.7%;实现利税总额10亿元,同比增长14.8%,其中利润总额5.5亿元,同比增长31.9%。 婺城风光 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23.8亿元。全区48个三级及三级以上建筑施工企业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590.5万平方米,竣工房屋面积593.4万平方米。

第三产业

2016年,婺城区完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1.3亿元,同比增长8.8%。其中:商品零售293.0亿元,同比增长7.4%,餐饮收入18.4亿元,同比增长37.3%。 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5.7亿美元,同比下降1.2%,其中外贸出口额5.4亿美元,同比增长0.8%;契约利用外资1920万美元,同比下降43.7%;实际利用外资41万美元,同比下降96.0%。 全区财政总收入42.5亿元,同比增长14.2%,区级收入10.8亿元,同比增长12.4%;全区财政总支出20.9亿元,同比下降14.4%。

社会事业

科技

截至2016年,婺城区累计获省、市各类科技立项53项(省35项,市18项),其中省重点研发计画项目1项、省级新产品试制计画27项、省科技特派员项目7项;市科技项目7项(工业4项、农业3项)、市科技特派员项目10项、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项、省技术发明奖1项、市科学技术奖2项。培育创新主体能力加强。全年累计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0家(省级5家、市级25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35家、市农业科技企业3家、高新技术研发中心9家(省级1家、市级8家)、市农业科技研发中心2家。全区专利申请量达3156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776件,比上年增长46.1%;全区专利授权量1802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325件,比上年增长29%。

教育

截至2016年,婺城区年末全区有职业高中1所,专任教师217人,在校学生4206人;普通国中16所,专任教师1071人,在校学生13498人;国小32所,专任教师1797人,在校学生28112人;幼稚园129所,专任教师1193人(其中包括幼稚园园长147人),入园儿童16400人。

文化

截至2016年,婺城区15个乡镇街道完成综合文化站整改;开展“送戏下乡”、“送书下乡”、“送电影下乡”以及“信义金华美丽婺城”、“ *** 婺城”系列大型文艺活动;截止16年底,12个乡镇被评为浙江体育强乡镇,3个街道被评为浙江省城市体育先进街道,20个社区被评为浙江省城市体育先进社区。

卫生

截至2016年,婺城区有 *** 办医疗卫生机构22家,其中综合医院1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8家,疾控中心、妇计中心、卫生监督所各1家,卫生技术人员742人,民营医疗机构158家,其中民营医院7家,门诊部26家,个体诊所125家,核定医疗床位682张。全区有26家具备运行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108家村卫生室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率为100%,达到了省卫计委的实施要求。2016年开展参保城乡居民健康体检97072人次,共体检成人38262人次(其中老人25966人次),学生儿童58810人次,体检结果异常25180人次,建立了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325491份,户籍人口电子建档率达89.99%。责任医生规范化签约77900人,规范化签约率达21.53%,完成了省定目标。

旅游

婺城大地文化昌盛、教育发达,自古以来人文荟萃、名贤辈出,素有“江南邹鲁”之美称。婺城区沧桑的历史写遍了这里的砖瓦碑刻、楼阁亭台:八咏楼、太平天国侍王府、古方洞山塔、婺州铁店窑遗址、三国白沙堰,国家级双龙风景区,省级九峰山风景区,仙源湖风景区。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侍王府、天宁寺、铁店古窑址。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八咏楼,汤溪城隍庙、法隆寺经幢、鹿田书院、雅畈七家厅、府城隍庙等。 婺城风光

著名人物

黄宾虹(1865-1955),近现代画家、学者。原籍黄山市歙县,生于浙江金华,成长于老家歙县潭渡村,初名懋质,后改名质,字朴存,号宾虹,别署予向、虹叟、黄山山中人。擅画山水,为山水画一代宗师。六岁时,临摹家藏的沈庭瑞(樗崖)山水册,曾从郑珊,陈崇光等学花鸟。精研传统与关注写生齐头并进,早年受“新安画派”影响,以干笔淡墨、疏淡清逸为特色,为“白宾虹”;八十岁后以黑密厚重、黑里透亮为特色,为“黑宾虹”。他的技法,行力于李流芳,程邃,以及髡残,弘仁等,但也兼法宋、元各家。所作重视章法上的虚实、繁简、疏密的统一;用笔如作篆籀,洗耳恭听练凝重,遒劲有力,在行笔谨严处,有纵横奇峭之趣。所谓“黑、密、厚、重”的画风,正是他显著的特色。他的书法“钟鼎”之功力较深。其画风苍浑华滋,意境深邃。偶作花鸟草虫亦奇崛有致。曾在北京、杭州等地美术学院任教、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华东分会副主席。著有《黄山画家源流考》《虹庐画谈》《画法要旨》等。 邵飘萍(1886—1926),浙江东阳人,革命志士,民国时期著名报人、《京报》创办者、新闻摄影家,中国传播马列主义、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先驱者之一,杰出的无产阶级新闻战士,是中国新闻理论的开拓者、奠基人,被后人誉为“新闻全才”、“乱世飘萍”、“一代报人”、“铁肩辣手,快笔如刀”等。1926年因发表文章揭露张作霖统治的种种黑暗,而被张作霖杀害。 施光南(1940—1990年05月02日),被称为“时代歌手”,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自己培养的新一代作曲家。祖籍浙江金华市源东乡叶村,1940年8月22日在重庆市南岸出生,父亲施复亮是共青团早期领导人,母亲是重庆江津人。 艾青(1910年3月27日—1996年5月5日),原名蒋海澄,曾用笔名莪(é)加、克阿、林壁等,浙江省金华人。中国现代诗人。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发表于1933年,这首诗奠定了他诗歌的基本艺术特征和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其作品被译成几十种文字,著有《大堰河》、《北方》、《向太阳》、《黎明的通知》、《湛江,夹竹桃》等诗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