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报考虑哪些因素

如题所述

要考虑自己的志趣、特长和国家的需要;考虑所填志愿实现的可能性;考虑“服从专业调剂”。要重视抓早,不要轻视赶晚;要分清主次,不要包办代替;要有理有据,不要凭想当然;量体裁衣,不要只追名校;要分批填报,不要孤注一掷;

要以选校为主,不要过于看重地点;要综合分析,不要偏听偏信;要留有余地,不要冒险搏高;细节决定成败。高考志愿填报需要抓住关键、根本、重要的方面,但是也不要忽略一些细节。有时候因为忽略了一些细节而导致全盘皆输。

扩展资料

自身成绩的评估定位是我们填报志愿的基本前提,必须确保相对准确。每年有大量考生“低分高报”和“高分低报”的原因,就是在对自己高考实力的判定出现了失误。判定高考实力的基本原则应该是以考生的校、区排名作为基准,决不能轻易用某次考试的绝对分数值估计。

在志愿选择过程中,各资料应配合使用,常用方法为结合自身高考成绩预估和兴趣参考《录取统计资料》初步筛选各批次目标高校,要注意第一第二志愿报考及录取人数以估算我们的命中几率,还要留意高校录取分数分布情况中的极高极低分数往往属于特殊情况,不具有参考价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高考志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6-13

这里是来自天津大学的建议

第2个回答  2019-06-14

高考志愿填报对于每个考生的意义不言而喻,它不仅是轻飘飘一张表格上的20多个甚至80多个志愿,它还意味着对于职业生涯的职业规划,以及对于未来人生方向的选择。

选错专业后悔四年,荒废大学时光,甚至影响接下来多年职业生涯的例子不胜枚举,那么该如何选对专业填好志愿呢?这中间,需要家长考生们对于众多高考志愿填报知识的整合和应用,也需要老师们或者专业高考志愿规划机构的从旁帮助。

让孩子做自己喜欢、感兴趣的事情

什么是孩子内心真正认定的专业?这是高考志愿填报的核心问题,也是未来在职业发展中能否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的关键。

什么专业最适合孩子,能让他们在学业和未来的职业中找到最佳状态?高考志愿规划师认为,可以兼顾四个职业规划上的原则。

第一,喜好原则。只有这个事情是自己喜欢的,才能面对困境时坚持,面对诱惑时不动摇。

第二,擅长原则。做擅长的事才能做好,有能力做好,才能进一步解决问题,而且比别人做得更好,就是你不可替代的优势。

第三,价值原则。认定这件事的价值,否则就算做出了成绩也不会开心。

第四,发展原则。有足够的成长空间,天花板足够高,发展有奔头。

从简单的兴趣上升到努力的乐趣,最后发展为愿意奋斗的志趣,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并且通常不会一帆风顺。但是越是喜欢越是愿意投入,越投入获得的知识储备就越多,能力就提升的越快,越擅长这个领域,也越容易获得成就感,正向循环,自然就更容易成功。

因此,家长们在给孩子填报志愿前,最重要的就是帮助他们澄清自己的兴趣、性格,可以通过职业规划的一些测评工具,比如被广泛使用的MBTI等等,必要时也可以求助专业的高考志愿规划机构。

俗话说三分考、七分报,高考志愿填报从来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尤其是新高考逐渐落地的大背景下,家长和老师的帮助对于考生来说至关重要。

第3个回答  2020-03-23

高考分数尘埃落定之后,高考志愿填报成为“重头戏”。

高考志愿填报如何得高分?看专家支高招!

 

1、别跟风选“分高的”

考生填报高考志愿时,可以选择第一时间向高校各省(市、区)招生组进行咨询。目前全国大部分省(市、区)都是考后知分填报志愿,考生在告知自己的专业志趣和高考分数后,招生组会根据情况给出合理的填报建议。而学校也希望考生更多地站在个人兴趣和未来职业发展的角度,理性填报志愿,不随波逐流,不妄自菲薄,别跟风选“分高的”、“热门的”。

2、建议想考研(课程)考博学生选基础学科

近几年95%的学生都顺利进入志愿专业。北师大按照实考分和专业意愿安排专业录取,有专业级差,级差最大3分。考生最好根据自己的兴趣意愿选择专业。从专业的选择来看,对于专业不聚焦的学生,或者想读硕士、博士的考生,建议选择基础学科,因为基础学科是其他专业的基础与支撑。本科阶段选基础学科,到研究生阶段可再选感兴趣的专业,从而形成复合的知识结构,提升竞争力。

3/报考时不要求美术基础

第一,学校招考时对学生的美术基础没有要求,以兴趣为主;第二,执行分数优先政策,没有专业级差,学生可把最喜欢的专业报在前面,调剂在相近专业之间进行,会参考前面报了哪些专业;第三,百分之百提档;最后,学校鼓励学生全面发展个人素质,同等情况下,对于有美术特长、音乐特长、体育特长的学生优先录取,优先分配专业。

 

4/不要只看录取最低分

在参考往年分数时候,第一,应该详细了解近三年或者更长时间的录取数据;第二,不要只看录取最低分,应参考录取平均分;第三,不要只看绝对分,应参考相对分数情况,也就是高校录取分数比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超出的幅度及考生的排名情况。他表示,对除内蒙古以外的省区,在专业安排时以投档成绩作为主要依据,没有专业级差,采取分数优先的原则,根据考生成绩和专业志愿从高分到低分顺序录取。

5/本科生可把选学校摆在第一位

对于本科生来讲,第一位的是选学校,国内的重点大学会给本科生提供充分的教育资源,包括图书、教师、课程、国际交流机会和科研平台;第二,要找到感兴趣的专业;第三,学生报考的时候应关注历年提档分数线所对应的排名、位次,因为提档分数线可能会根据高考题目的难易程度有一些波动,但对西安交大这样的学校而言,提档分数线对应的最低位次相对比较稳定。

6/平行志愿下要服从调剂 避免被退档

中国人民大学招办主任苗苗:首先,人民大学调档时承认加分,但最高不超过20分,且录取专业时按照实考分,设置1分的专业级差;其次,考生填报专业志愿时应适当拉开梯度,以增加录取到理想专业的概率。此外,平行志愿下一定要服从专业调剂,避免出现投档后被退档。人民大学对于服从调剂且档案没有问题的考生,投档之后不退档。

 

7/平行志愿要拉开梯度

建议实行平行志愿省份的考生:第一,一定要在报院校的时候拉开梯度,做到“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第二,建议考生尽量填写“服从专业调剂”,在专业填报上建议以兴趣为导向,根据实际情况来,而不要一味的、盲目地去追赶热门的或者高分的专业。他表示,即使考生没有被录取到想上的专业,也不需要太气馁,每个学校几乎都给考生进校以后转专业的机会。

8/专业服从调剂 避免高分退档

提示考生,专业要服从调剂,避免出现高分退档。很多专业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样,况且进了大学还有很多转专业或者双辅修的机会。在人生最黄金的学习阶段,应该多学一些新的知识,而不是选择复读,做重复性应试的学习。

9/平行志愿省份分数优先

第一,分专业录取时,平行志愿的省份实行的是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优先满足投档成绩较高的专业志愿,专业志愿之间不设分数级差。对于平行志愿的省份,如果考生专业服从调剂,只要投档了,只要思想政治品德考核、体检均合格不会退档;第二,对于内蒙古自治区,实行专业志愿清的录取规则;江苏省的考生进档之后采用的是先分数、后等级的排序方式进行录取。

第4个回答  2018-01-04

一年一年的高考就这样过去,不变的是永远的话题那就是志愿填报,考生高考完后就面临志愿的填报,俗话说考得好也要报的好,考的不好更要报得好,由此可见志愿填报的重要性,下面和秦学教育小编一起来看看填报时要考虑哪些因素?是不是要跟着大家填报热门专业?

高考,志愿填报,热门专业

高考,志愿填报,热门专业

每年高考填报志愿时,如何选择专业成了各位家长比较揪心的事。选择“热门”专业吧,分数推得很高,难于报读。选择“冷门”专业吧,现在大学的就业率本来就低,读出来不是更难找工作。其实,家长这一担心并不无道理,但问题的关键是专业的冷热就真的就直接导致就业的好坏吗?无论今天所谓的热门专业还是冷门专业,做出选择时,关键是你得摸得着“门道”,真正搞懂这些专业的现状和发展的未来。

第2页 /(共3页)

填报志愿时, 各专业的就业率无疑是考生和家长最为关注的问题。全国大学毕业生平均只有70%的就业率更是让考生和家长心惊胆战。于是大家争相挑选“热门”专业,以为这样便能为四年后的就业买下一份保险。

以就业率作为高考志愿填报的风向标,很简单,很实用:冷门专业意味着社会需求少、就业率低,热门专业则表明就业率高。它存在一定的合理性,但不能将它无限放大。第一,我们不能由就业这一个要素来决定自己在四年里应该学什么;第二,此时的“热门”并不代表今后会一直热门。

前几年会计专业被人们吵得很热,各大高校都想方设法在自己所属院校开设会计专业,抢占这一市场热点;可好景不长,大家一窝蜂的上,带来的结果就是没有几年,会计专业就人满为患,严重滞剩,成为一个“冷门”专业。所以,冷热专业只是一个相对概念,没有永远热门的专业,也没有永远冷门的专业,只有市场行情的自动调节转换。

而且,一个“热到发烫”的专业里,也有同学找不到工作;很冷门的专业里,却有“牛人”可以任意挑选自己想从事的工作。所以,对一个大学生而言,有没有好工作,更直接的因素更应该是大学四年你究竟学了什么、做了什么,而不仅仅是背了一张专业的“皮”,更重要的是这张“皮”下的真正能力。

在选择职业的过程中,涉及三个主要因素:对工作性质和环境的了解,对自我爱好和能力的认识,以及两者之间的协调和匹配。这个理论 同样可以用到专业选择上来

据调查发现,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和父母一起商量决定的人最多,占到调查人数的 56.7%;其次是与老师商量决定,占调查人数的 20%;15.9%的人自己决定;而依据职业测试、心理测试专家建议的有7.4%。可见在报考志愿时,很多学生是与父母或老师商量决定的,甚至有家长代替孩子作决定。

其实80%的孩子,对于今后自己从事什么等都无明确的界定,这时借助科学的专业测试和心理测试就显得很有必要。一个孩子不仅要知道“我喜欢什么”、“我擅长什么”还要知道“我能做什么”,只有这样,他的选择才是自己爱好、自己喜欢、并有能力达到的。志愿通中的兴趣测评推专业、性格测评推专业就是一个“性格+特长+兴趣”三位一体的科学评价模式。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没有一个人单凭一个兴趣就能把事情做好,它需要相关的品格特质去支撑,需要相关方面的能力去实现。

比如说新闻专业不仅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高,对性格也有一定的要求。试想,一位害羞的记者如何与采访对象顺畅地沟通,一位不喜交际的媒体从业人员如何获得最新最有价值的消息。如果单单是缺乏经验,那还可以在挫折和抗击打中茁壮成长,可要是性格与之相排斥,改变起来难度相当大。

职场中,很多企业在招聘新人时,也将性格测试放在重要地位。他们认为,一个人能力不足,可通过培训提高;但一个人的性格与专业、职业不匹配,要改变起来,就困难多了。“性格+特长+兴趣”才是一个人成功成材最给力的保证。

第3页 /(共3页)

填报志愿时, 各专业的就业率无疑是考生和家长最为关注的问题。全国大学毕业生平均只有70%的就业率更是让考生和家长心惊胆战。于是大家争相挑选“热门”专业,以为这样便能为四年后的就业买下一份保险。

以就业率作为高考志愿填报的风向标,很简单,很实用:冷门专业意味着社会需求少、就业率低,热门专业则表明就业率高。它存在一定的合理性,但不能将它无限放大。第一,我们不能由就业这一个要素来决定自己在四年里应该学什么;第二,此时的“热门”并不代表今后会一直热门。

前几年会计专业被人们吵得很热,各大高校都想方设法在自己所属院校开设会计专业,抢占这一市场热点;可好景不长,大家一窝蜂的上,带来的结果就是没有几年,会计专业就人满为患,严重滞剩,成为一个“冷门”专业。所以,冷热专业只是一个相对概念,没有永远热门的专业,也没有永远冷门的专业,只有市场行情的自动调节转换。

而且,一个“热到发烫”的专业里,也有同学找不到工作;很冷门的专业里,却有“牛人”可以任意挑选自己想从事的工作。所以,对一个大学生而言,有没有好工作,更直接的因素更应该是大学四年你究竟学了什么、做了什么,而不仅仅是背了一张专业的“皮”,更重要的是这张“皮”下的真正能力。

在选择职业的过程中,涉及三个主要因素:对工作性质和环境的了解,对自我爱好和能力的认识,以及两者之间的协调和匹配。这个理论 同样可以用到专业选择上来

据调查发现,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和父母一起商量决定的人最多,占到调查人数的 56.7%;其次是与老师商量决定,占调查人数的 20%;15.9%的人自己决定;而依据职业测试、心理测试专家建议的有7.4%。可见在报考志愿时,很多学生是与父母或老师商量决定的,甚至有家长代替孩子作决定。

其实80%的孩子,对于今后自己从事什么等都无明确的界定,这时借助科学的专业测试和心理测试就显得很有必要。一个孩子不仅要知道“我喜欢什么”、“我擅长什么”还要知道“我能做什么”,只有这样,他的选择才是自己爱好、自己喜欢、并有能力达到的。志愿通中的兴趣测评推专业、性格测评推专业就是一个“性格+特长+兴趣”三位一体的科学评价模式。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没有一个人单凭一个兴趣就能把事情做好,它需要相关的品格特质去支撑,需要相关方面的能力去实现。

比如说新闻专业不仅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高,对性格也有一定的要求。试想,一位害羞的记者如何与采访对象顺畅地沟通,一位不喜交际的媒体从业人员如何获得最新最有价值的消息。如果单单是缺乏经验,那还可以在挫折和抗击打中茁壮成长,可要是性格与之相排斥,改变起来难度相当大。

职场中,很多企业在招聘新人时,也将性格测试放在重要地位。他们认为,一个人能力不足,可通过培训提高;但一个人的性格与专业、职业不匹配,要改变起来,就困难多了。“性格+特长+兴趣”才是一个人成功成材最给力的保证。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