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向朋友借钱的时候,他们是怎么看你的?

如题所述

有一对形影不离的朋友A和B,某天A向B借1000块钱,B很爽快地给了,非常有义气。

一晃一年过去了,A始终没有提还钱的事,B催过两次,但都被婉言推辞了。

又过了半年,A和B基本上不怎么联系了。

从借钱那一天开始,他们的关系就记了一笔账。这笔账就像一个癌细胞,随着时间越滚越大,最终变成了一笔坏账,把他们的友谊压垮了。

但不是所有的友情都会因为借钱垮掉。借钱这个动作是一把双刃剑,它能毁掉一段感情,也能增进感情。假如A如期归还或者提前把钱给还了,那他们的感情会加一些分。借钱的人觉得对方守信用,还钱的人觉得对方仗义,彼此都认为值得深交。

也正因为如此,有些有心思的人会拿着这把双刃剑去从事社交活动。比如某男想要接近一个女孩子,故意向她借东西。通过一借一还这个动作,两个人的交往就有了纽带。银行借钱给你的时候,也会问你有没有贷款的经历或者信用卡,如果有的话就直接查询你现成的信用记录。

信用从来不是一笔数目的问题,不是你把账清了,信用就恢复了。一旦有信用记录,要么加分,要么减分,不会因为填平了数目就原地踏步。也就是说,账是可以清的,信用轨迹是不可能擦除的。

支付宝里的芝麻信用就把我们的信用轨迹写得清清楚楚,不仅是支出收入这么简单,你的信用行为也会被记录下来,什么时候骑过小黄单车、用过花呗、借过伞都有详细的记录可以查询。对这种信用轨迹的综合分析,最终得到你的芝麻信用分。

平时借钱不还或者拖拖拉拉的朋友,也许没有意识到信用是一个三维的矢量,不仅有大小,还有时间和方向。跟银行或者支付宝借钱,他们都会把这些定得清清楚楚:什么时候还、还多少、利息是多少。对被借钱的朋友来说,借得越久,亏得越多,如果一拖再拖,超过了忍耐限度,性质就变了。就像不能如期还钱给银行一样,产生了不良记录,后面想再借钱,5年后再说吧。

构建信用的基本规律,其实早就在某些原始部落被默默地践行着。在西太平洋马辛地区的岛屿,居民们进行着一种很有意思的库拉交易。他们把贝壳臂镯和贝片项圈按照相反的方向进行交换--臂镯以逆时针的方向流动,项圈以顺时针的方向流动。他们把这两样东西当做货币来使用,一个人从上游的库拉伙伴处得到臂镯,再把臂镯交换给处于下游的库拉伙伴,项圈则按照相反的方向流动。交换的同时,还伴随着其它礼物的交换以及物品的贸易,这样的库拉联系起了附近各个岛屿的土著,形成了库拉圈。

他们这么干的目的,说白了就是一边做买卖一边搞关系。库拉圈的意义在于在建立了广泛的关系网,使不同地区群体的人们联系起来,建立了彼此从信任。

价值的传输需要以信用为基础,信用的建立需要大量的历史记录来支撑。这是现有的信用模式。在区块链等新技术尚未普及的时候,我们只能按照这个模式来建立自己的信用,也就是不断为自己累积良好的信用记录,形成一个考查询的信用档案。

因此,完全不负债是一种不作为的消极状态,适当地跟朋友、支付宝、银行等借借钱并按时还款,这种主动借贷、主动创造信用记录的行为,它的意义也许比所要付出的利息大得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