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态变化 物理竞赛题

有没有 关于物态变化的物理竞赛题,, 初二的

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试题汇编--第四章 物态变化

(09年)2. 炎热无风的夏天,小宇走在被晒得发烫的柏油路上,看见前面的路面已被一辆洒水车洒水淋湿了。他认为走在潮湿的路面上一定比走在干燥的路面上感到凉爽,于是赶快走过去,结果在洒过水的路面上,他却感到更加闷热了。你认为产生这种感觉的主要原因是( )
A. 洒水车中的水经过暴晒后,内能增大,温度很高
B. 地面上的水使反射的阳光增多,身体获得更多热量
C. 洒水后使附近的空气湿度增加,身上的汗液蒸发变慢
D. 地面上的水蒸发时把热量带到了人的身上
解:C
(09年)5. 在水泥路面的道路施工中,其中有一道工序是:大约每隔8m在水泥中插入一根长木条,将水泥路面割断成一块一块的。然后再趁水泥还未完全固化时用带有齿的轮在铺设好的路面上划出一道道的横线(如图1所示)。对上述做法的分析,你认为下列说法中最可能的是( )
A. 用带有齿的轮在铺设好的路面上划出一道道的横线,是为了使路面更加美观
B. 用长木条将水泥路面割断成一块一块的,是为了节约铺设路面的水泥材料
C. 用长木条将水泥路面割断成一块一块的,是为了防止由于热膨胀导致路面损坏
D. 用长木条将水泥路面割断成一块一块的,是为了增大路面的摩擦
解:C
(08年)4.某工厂要制造一种特殊用途的钢罐,要求在钢罐内表面牢牢地压接上一层0.25mm厚的铝膜。技术人员联合攻关提出了以下方案:先把铝膜紧贴到钢罐内表面,排出铝膜与钢罐之间的空气,冉向钢罐内灌满水并插入冷冻管使水结冰,铝膜就可以与钢罐接触牢了。对于使铝膜与钢罐接牢的方法,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
A.铝膜与钢罐之间的水把它们冻牢了
B.水结冰时放出的热量使铝膜焊接在钢罐表面上了
C.大气压的作用把铝膜压接到钢罐上了
D.水结冰膨胀产生的压力把铝膜与钢罐紧紧地压牢在一起了

(07年)3、蔬菜加工企业为了避免蔬菜在长途运输、贮藏等环节中腐烂变质及高温杀菌时对蔬菜营养成分的破坏,常常对蔬菜进行真空脱水,使之成为脱水蔬菜。从物理学的角度看,真空脱水的道理是( )
A.真空环境的温度极低,可使蔬菜中的水分迅速凝固并升华,从而实现脱水
B.真空环境的温度很高,可使蔬菜中的水分在短时间内迅速汽化,从而实现脱水
C.真空环境的空气密度很小,可迅速提高蔬菜中水分子的运动速度,从而实现脱水
D.真空环境的气压很低,因而大大降低了水的沸点,使蔬菜中的水分迅速汽化,从而实现脱水
(07年)4、人们用来取暖的一种热水袋如图2所示。它的表面有很多长条状的橡胶突起部分,这些突起部分相互平行且突起的高度较大,做成这种外形的主要目的是( )
A.使热水袋美观大方,起到装饰作用
B.使热水袋能同时具有传导、对流和辐射的传热功能
C.这种突起具有良好的弹性,在外界压力作用下容易发生弹性形变,以防止在某种重压下,所灌热水将热水袋胀破
D.减小热水袋与人体的直接接触面积,以降低热水袋的放热速度,实现缓慢放热
(06年八年级)6.我国去年发射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其返回舱的表层有一层叫做“烧蚀层”的物质。它可以在返回时保护返回舱不因高温而烧毁。烧蚀层能起这种作用,除了它的隔热性能外,还由于 ( )
A.它的硬度大,高温下不会损坏 B. 它的表面非常的光滑,能减少舱体与空气的摩擦
C.它在汽化时能吸收大量的热量 D. 它能把热辐射到宇宙空间
6.C
(04年)2.烹制油炸食品时,如果不慎将水滴溅入烧热的油锅中,会听到“叭叭”的响声,同时油花四溅。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水是热的不良导体 B.水滴的温度与油的温度不一样
C.水的沸点比热油的温度低 D.水的比热容比油的比热容大
2.C
(03年)4.我国最近发射的神州四号飞船返回舱的表面有一层叫做"烧蚀层"的物质,它可以在返回大气层时保护返回舱不因高温而烧毁。烧蚀层能起这种作用,除了它的隔热性能外,还由于[ ]
A.它的硬度大,高温下不会损坏
B.它的表南非常光滑,能减少舱体与空气的摩擦
C. 它在汽化时能吸收大量的热
D.它能把热辐射到宇宙空间
4.C.
(01年)5. 下列物体都能导热,其中导热本领最好的是:( )
A. 铁管 B. 铝管 C. 铜管 D. 热管
5.答案:D。
【解析】 从分子运动论的观点来看,导热方式实质上是物质的分子在相互碰撞时传递动能的过程。热管相对铜管、铝管、铁管本身具有较大的平均动能。因此在热传递过程中导热本领最好o
(01年)11. 炎热的夏天,当你走在晒得发烫的柏油路上时,刚巧来了一辆洒水车,洒湿了路面。这时你会感到更加闷热,产生这种感觉的主要原因是:( )
A. 洒水车中的水经过曝晒,内能增加,温度很高
B. 洒水后空气的湿度增加,身上的汗较难蒸发
C. 地面上的水反射了阳光,使身体得到更多的热量
D. 水蒸发时把地面的热带到了人的身上
11.答案:B。
【解析】 当洒水车洒湿发烫的柏油路面时,路面的水分会迅速蒸发带走热量,使路面温度降低,但被蒸发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使空气的湿度明显增大,人体上的汗较难蒸发,所以人会感到更加闷热。
(98年)3.用高压锅煮粥,熄火后用冷水将锅冷却,拿去限压问后打开锅盖,可以看到锅内的粥仍在沸腾。普通铝锅却看不到这样的现象。对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熄火后,锅内温度迅速降到100℃以下,但由于打开锅盖后气压降低,所以重新沸腾;
B.熄火时,锅内温度仍然高于100℃, 即使不冷却、不拿去限压阀,粥也在沸腾;
C.熄火时,锅内温度仍然高于10 0℃,冷却后锅内气压比原来降低,所以重新沸腾;
D.粥的流动性差,不易降温。熄火后即使不挠冷水、不拿去限压阀,粥也要沸腾较长时间。
3C,
(98年)4.冬天,医生检查牙齿时,常把小镜子放在酒精灯上适当烤一烤,然后再伸进口腔内。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
A.防止接触口腔时病人感到太凉;
B.进行消毒;
C.镜面不会产生水雾,可以看清牙齿;
D.防止镜框受热膨胀,致使镜片脱落。
4C,
(97年)5.在制糖工业中常用沸腾的方法较快地除去糖汁中的水分。为了使糖汁在沸腾时不致因温度过高而变质,沸腾时的温度要低于100℃。可行的做法是 ( )
A.缩短加热时间
B. 使容器内的气压小于标准大气压
C.降低炉火的温度
D. 将糖汁密封在高压容器内加热
5. B
(97年)6.目前有些饭店安装了热风干手器,打开它就有热风吹到手上,使手上的水很快蒸发掉。使水快速蒸发的原因是 ( )
A.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并提高了水的温度
B. 提高了水的温度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
C.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
D. 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提高了水的温度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
6. A ,
(97年)8.生活中常把碗放在大锅内的水中蒸食物,碗与锅底不接触,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汤将 ( )
A.同时沸腾 B. 稍后沸腾
C.不会沸腾,汤的温度总是低于水的沸点
D. 不会沸腾,汤的温度能够达到水的沸点
8. D,
(96年)3.对锅加热,锅内的水持续沸腾时,水面上的“白气”并不明显。如果突然停止加热,水面上很快出现许多“白气”。这是因为 [ ]
A.沸腾时水不蒸发
B.沸腾时水面上的蒸气温度高于100℃
C.停火后水开始大量蒸发
D.停火后水面上方的温度明显低于水蒸气的温度,大量水蒸气液化为细小的水珠,形成“白气”
3.D,
(96年)5.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可以产生白雾,形成所需的效果。这种雾气是 [ ]
A. 二氧化碳气体迅速液化而形成的小液滴
B. 干冰迅速熔化后再蒸发形成的气体
C. 干冰迅速升华变成的气体
D.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及小水珠凝固形成的小冰晶
5.D,
(95年)4.在北方的冬天,汽车驾驶员常用水和酒精的混合物作为汽车冷却系统中的冷却液,这是因为这种混合液具有 [ ]
A.较低的沸点。 B.较低的熔点。
C.较大的比热。 D.较小的密度。
4.B
(95年)8.在烹炸食物时常会见到滚开的油锅中,溅入一滴水后,会有剧烈的响声,并溅起油来。其主要原因是 [ ]
A.溅入的水滴温度太低。
B.水是热的不良导体。
C.水的比热比油的比热大。
D.水的沸点比油的沸点低。
8.D
(95年)11.用飞机向云层喷洒于冰(固体的CO2)是一种人工降雨的方法。以下列出几个物态变化过程:a)干冰迅速吸热升华;b)干冰吸热熔解;c)云层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雨滴;d)云层中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e)水蒸气以干冰为核心凝结成雨滴;f)小冰晶下落遇暖气流熔解成雨滴。在这种人工降雨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过程为 [ ]
A.a、c。 B.a、d、f。
C.b、c。 D.e。
11.B
(94年)7.在制药时,为从溶液中提取抗菌素,要用加热的方法使水沸腾而除去水分,但抗菌素不能在超过80℃的条件下提取,应采用的方法是 [ ]
A.增加容器内的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80℃
B.降低容器内的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80℃
C.缩短加热沸腾的时间
D.用微火加热使其沸腾
7.B
(93年)3.多油的菜汤不易冷却,这主要是因为 [ ]
A.油层阻碍了汤的热辐射。
B.油层和汤中的水不易发生热交换。
C.油的导热能力比水差。
D.油层覆盖在汤面,阻碍了水的蒸发。

(93年)4.夏天,自来水管上常有水珠,这是因为 [ ]
A.夏天自来水的温度较高,蒸发较快,从而在管壁形成水珠。
B.夏天空气中水蒸气较多,遇到较冷的自来水管就在管壁上凝结成水珠。
C.夏天气压较低,管内外压强差较大,少量水分透过管壁微孔渗出。
D.夏天用水量大,水厂需给自来水加压,管内外的压强差增大,因此有少量水分透过管壁微孔渗出。

(92年)2.夏天,打开冰箱门,常可看到白雾。这是 [ ]
A.冰箱内原有的水蒸气。
B.冰箱内食物中的水分遇到高温空气后,蒸发形成的水蒸气。
C.空气中的水蒸气降温形成的小冰晶。
D.空气中的水蒸气降温形成的小水滴。
2D
(92年)7.冬天,把自来水笔从室外带到室内,有时会有墨水流出。这主要是因为 [ ]
A.墨水受热膨胀,流出来了。
B.笔囊受热膨胀,把墨水挤出来了。
C.笔囊中的空气受热膨胀,把墨水挤出来了。
D.笔尖处的缝隙受热膨胀,使墨水漏出来了。
7C
(92年)9.小明两次煮鸡蛋。第一次在水开后继续用急火煮,直到煮熟;第二次在水开后将火焰调小,但仍保持锅中的水沸腾,直到煮熟。两次比较发现 [ ]
A.第一种方法比第二种方法省燃料又省时间。
B.第一种方法费燃料但省时间。
C.第二种方法比第一种方法省燃料但费时间。
D.第二种方法比第一种方法省燃料,两种方法所用时间相近。
9D
(91年)1.冬天用手去摸铁棍和木棍。觉得铁棍比木棍凉.这是因为 ( )。
A.铁棍比木棍的温度低。 B.铁棍比木棍的热能少。‘
C.铁棍比木棍的导热能力强。D. 铁棍比木棍比热容大
1.C
(91年)2.有一块厚铁板M。冲下圆柱体N(N能很紧密地塞回原孔)。现把铁板和铁柱同时放到炉内加热较长时间,在取出的瞬间 ( )

A.N变粗,塞不进原孔。
B.原孔变大,N很容易塞进
C.原孔变小,N不能塞进。
D.N仍能紧密的塞进原孔。
2.D

(07年)2(1)获取饮用水。如图4,用大塑料袋套在树叶浓密的嫩枝上,扎紧袋口。随着植物中水的不断________和__________,经过一段时间,塑料袋的内表面上就会出现一层水珠。
2(1) 蒸发 液化

(07年)4.用久了的白炽灯泡会蒙上一层浅浅的黑色,这是因为钨丝受热时产生________现象,出现钨蒸气,在灯泡内壁上产生_________的缘故。
(06年)3.(3分)在海拔3000m以上的高原地区,汽车发动机的冷却水容易沸腾,这是因为高原地区 ___________________的缘故。常年生活在平原地区的人到达该地区后,由于空气稀薄会产生缺氧反应,为了得到足够的氧气,人会不自觉地进行深呼吸,这时肺的容积与在平原上相比要扩张得更 (选填“大”或“小”)一些。
3.(3分)气压低(或小于1标准大气压),水的沸点降低(或低于100℃)(2分);大(1分)
(06年八年级)1.干湿泡温度计(湿度计)是用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制成的,使用时,其中一个温度计下端的玻璃泡包着湿布,另一个温度计的玻璃泡不包着湿布。将其放在室内,不包湿布的温度计显示的是 温度;因为水在蒸发时要 ,所以,包着湿布的温度计的读数要比不包湿布的温度计的读数 ;两个温度计的读数差越大,表明空气的水蒸气含量(湿度)越 。
1.室内(空气) 吸热 小 小
(05年)3.(3分)住在非洲沙漠的居民,由于没有电,夏天无法用电冰箱保鲜食物,当地人发明了一种简易“沙漠冰箱”, 如图4所示。它由内罐和外罐组成,两罐之间填满潮湿的沙子。使用时将食物放在内罐,罐口盖上湿布,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并经常向内罐和外罐之间的沙子上洒些水,这样对内罐中的食物可以起到一定的保鲜作用。

根据上文,请回答:
(1)将它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经常向两罐之间的沙子上洒些水,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加快水的蒸发 保持沙子的湿润,使蒸发持续进行
(95年)6.农村广泛使用塑料地膜种菜。来自太阳的热量主要通过______的方式传递进去,以提高土壤的温度,同时,由于薄膜隔开地膜上下的空气,所以防止了热量以______方式的散失。
6.热辐射 对流
(94年)1.帽子的功能很多,仅从热学角度看,夏天戴草帽主要是为了防止______;冬天戴棉帽主要是为了防止______。
1.热辐射;热传导
(94年)2.制造金属工具时,为增加工件的硬度,将烧红的工件放入冷水中进行淬火,此时会发出“吱吱”的声音,并在水面上冒出“白烟”,这个物态变化是______过程。
2.沸腾(或汽化)和凝结(或液化)
(94年)4.干湿泡湿度计是用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制成的,在使用时,其中一个温度计下端的玻璃泡包着湿布,因为水在蒸发时要______所以这个温度计的读数要比另一个的读数______。在相同室温下,两个读数的差值大,就表明空气的水蒸气含量______。
4.吸热;小;少
(93年)3.有一支用毕没有甩过的体温计,读数停留在38.2℃,被误用来测量病人的体温。病人实际体温是37.8℃,体温计读数是______℃;如果病人实际体温是38.5℃,体温计读数是______℃。

(92年)3.炒菜时利用的热传递方式主要是________。
3.传导
(91年)3.下列天气现象的发生各属于汽化、液化、升华、凝华中的哪一种?
露: ;霜: ;雾: 。
3.液化;凝华;液化
(91年)4.电冰箱中常用的致冷物质是 ,测量一60℃低温的温度计中装的液体通常是

4. 氟氯烃(即氟里昂);酒精
(09年)1. 豆腐本来是光滑细嫩的(如图3甲所示),经冰冻再解冻以后,就会出现许多小孔,成为美味的“冻豆腐”(如图3乙所示).请你说明“冻豆腐”中产生许多小孔的道理。
解:(1)水结冰后,体积会变大(2分)。(2)豆腐中含有水,冰冻以后,豆腐中的小冰块把整块豆腐挤压成蜂窝形状(2分)。(3)待冰熔化成水后,就留下了许多孔洞(1分)。
(09年)3. 小琳家新安装了一台电热水器,电热水器的铭牌旁贴有右侧所示的一段警示语。
请你应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对这段警示语的必要性给予合理的解释。
解:(1)因日常用水不是纯净水、含有杂质,会导电,湿手拔插电源插头容易触电(2分)。
(2)若水箱中无水,通电后热水器的温度会快速持续上升,直至损坏热水器(2分)。
(3)在气温低于0℃的寒冷季节,长时间停用热水器,热水器中的水会因结冰而体积变大,容易胀破热水器(1分)。

(08年)5.我国南方某些地区有用“番薯、酒曲、水”做原料酿造“地瓜酒”的习俗。首先将番薯煮熟,晾到一定的温度后,把“番薯、酒曲、水”按。定比例混合并搅拌均匀,经艘酵40天左右,其间每天搅拌一、二次;最后在“酒料”中分离山“地瓜酒”。图11是从“酒料”中提取“地瓜酒”的装置示意图。
小驯同学利用放假期间,在家协助爷爷完成了酿
造“地瓜酒”的最后一道工序
①在小锅中加入冷水;
②取适量消料放入大锅里加热;
③在大杯中得到“地瓜酒”:
④适时用冷水替换小锅中变热的水;
⑤把“渣”取出.重复以上步骤。
请你说叫酿造“地瓜酒”的这最后一道工序中用到了哪些物理知识。

(07年)3、寒冬时节的早晨,汽车司机上车后常发现在前风挡车窗上出现白色的“哈气”,于是他打开暖风,很快就能除掉“哈气”;夏天,在下大雨后,风挡车窗上也出现“哈气”影响安全驾驶,于是司机打开空调制冷,很快“哈气”也被除掉。为什么同样的现象,司机采取不同的方法却收到了相同的效果?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加以解释。

(07年)5、如图8为输电线路中常用的油浸自冷式变压器。变压器内部的铁芯、线圈就浸没于变压器油(一种矿物油,也称导热油)中。变压器工作时,铁芯、线圈会发热。这些热量主要通过导热油并流经变压器外部的一根根金属管道散发到空气中,从而使铁芯、线圈的温度不会升高太多,以确保变压器的安全运行。请回答:
(1)变压器外部的散热器为什么做成管道状?
(2)变压器的上部有个油箱,其侧面有一个油量表。油量表就是一根上、下两端均开口并插入油箱中的玻璃管。电工通过观察玻璃管中油面的高度来判断油箱中油量的多少。请问:设计这一装置利用的主要物理知识是什么?
(3)从图8我们发现:变压器外部的散热管道都是沿竖直方向而不是沿水平方向分布的,这是为什么?
(4)正常情况下,变压器油箱中的导热油是绝对不允许装得满满的,这是为什么?

(06年)1.(4分)火箭点火发射时,若高温火焰向下喷射到发射台上,发射台就会被烧毁。为了保护发射台,在它的底部建造了一个大水池,从而巧妙地解决了这个技术问题。
(1)火箭发射时,底部喷出的庞大的白色气团(图6)是由什么组成的?它是怎样形成的?
(2)分析“大水池”对发射台起到保护作用的道理。
1.(4分)参考答案:
(1)(2分)庞大的白色气团是由小水珠组成的……………………………1分
它是由水池里的水汽化后又降温液化成小水珠飘浮在空中形成的。………1分
(2)(2分)高温的火焰喷到水中,水吸收热量汽化成水蒸气,从而起到保护发射台的作用。 (水还起减震的效果,这也是一项保护作用。此项不答不扣分)………………2分
(06年)5.(6分)长期以来,实心粘土砖一直是我国主要的建筑材料。由于粘土砖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弊端,国家有关部门提出了减少粘土砖使用率、倡导新型材料的要求。如图10所示的空心水泥砖就是新型建筑材料的一种。请你从节能与环保等方面分析,使用空心水泥砖比使用实心粘土砖有哪些好处。〔至少写出三条)
5.(6分)参考答案:
①使用空心水泥砖,减少了水泥与沙石量,可以有效节约资源。
②用空心水泥砖垒墙,由于墙体内的空气为热的不良导体,使这种房子冬暖夏凉,从而节约能源。
③有隔音作用
④不挖粘土,不破坏环境
说明:每答出一条得2分,最多得6分
(06年八年级)1.寒冷干燥的季节,为防止暴露在空气中的脸和手的皮肤开裂,通常在脸上和手的皮肤上涂抹护肤或润面油。请你联系物理知识,说明这样做的道理。
1.涂抹护肤霜或润面油,可以阻碍(减少)皮肤水分蒸发,从而可避免由于水分过分蒸发而造成的皮肤开裂
(05年)1.(4分)小明和小红都想帮妈妈煮鸡蛋。当煮鸡蛋的水烧开后,小明认为要继续将火烧得很旺,使锅内水剧烈沸腾,这样会很快将鸡蛋煮熟。小红则认为,水沸腾后应改用小火,盖上锅盖,让锅内水微微沸腾,同样能很快将鸡蛋煮熟。你认为谁的想法更合理?请写出理由。
1.小红的想法更合理。因水在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小红的想法更节约燃料。
(04年)1.(4分)用来烧开水的铝制水壶的底部,常有几个凸凹不平的同心圆,其主要作用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增大受热面积,(2)增强机械强度。每空2分。
(02年)4.(6分)请两个有实用价值的液体蒸发吸热的应用实例: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1年)2.(3分)小峰想利用电冰箱降低室温:他先将电冰箱的门打开,然后接通电源。他这样做,可以达到降低室温的目的吗?为什么?
2.【解析】 不能。因为电冰箱的制冷机工作后,冰箱冷冻室内的蒸发器温度降低,吸收空气的热量,与此同时,冰箱外部的冷凝器温度升高,将热量传给空气,室内空气的热量只是被冰箱吸收后又被放出,所以室温不会降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11-06
比较酒精、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不能用来测________(选填高/低)温物体,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银温度计不能用来测________(选填高/低)温物体,这是因为水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液态酒精凝固点是)。
2、如图1所示,三支温度计的示数分别应该是(a)______(b)_______(c)________.
3、环戊烷是一种既容易液化又容易汽化的物质,而且环保,一种新型环保电冰箱就是利用环戊烷代替氟里昂进行工作的.如图2所示,环戊烷在管子里流动,当它流经冷冻室时就会发生 ___________ (液化/汽化)现象,并 ________ (吸收/放出)热量.
4、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眼镜的镜片上会出现一层小水珠而看不清物体,即使不擦镜片,过一段时间镜片上的小水珠也不见了.这一过程中包含的物态变化先是____________,后是___________.
5、去年冬季,无锡市大雾天气比往年频繁,而霜却比往年少见。从物态变化分析,“雾”的形成属于__________现象,“霜”的形成属于__________现象;“霜比往年少见”说明我市去年冬季平均气温比往年_________(高/低)。
6、北方冬天的地窖放几桶水,可以利用水_______时要____________,使地窖内的温度不会降的过低而冻坏地窖内存放的菜。
7、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你知道吗?厨房中也包含着很多物理知识.如手拿刚出笼的馒头时,若先在手上沾些冷水,就不会感到很烫,这是由于 _____________ 的缘故.
8、据报道,国外有人利用水的沸点与压强的关系,设计了一种“真空洗衣机”。它不需要洗衣粉就能使常温的水产生大量的气泡,从而达到洗涤的效果。你认为这则报道真实吗?_________ 你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依照表中的示例完成下表。
物理现象 物态变化 示例 烧开水时冒出“白气”的形成过程 液化 1 凝固 2 放在箱子里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会变小 10、沈括纪念馆要浇铸沈括纪念铜像.在用铜块浇铸铜像的过程中,铜块发生的物态变化先是___________后是___________。
11、寒冷的冬天,公园里冰雕作品的质量会一天天减少,这是___________现象。
12、对于小手术的麻醉,医生常用一种透明的、沸点为13.01℃的液体氯乙烷,把准备施行手术的地方“冻结”起来,这是医生利用液体氯乙烷________时需要_______热的原理。
13、海波被加热熔化的过程中,温度将________;物体在凝固过程中,都要________热量,而非晶体在凝固时,温度将_______。
14、铝的熔点是660℃,那么660℃的铝在熔化过程中处于______________状态。
15、在加热条件完全相同的条件下,甲、乙、丙三种物质的熔化图像,由图可知:⑴这三种物质中,_______________可能是同种物质;
⑵_______的质量一定比__________的质量大。
16、如图3甲是测量冰的温度,其中正确的图是__________,此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冰的温度是_________℃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0-11-03
1。炎热无风的夏天,小宇走在被晒得发烫的柏油路上,看见前面的路面已被一辆洒水车洒水淋湿了。他认为走在淋湿了的路面上一定比走在干燥的路面上感到凉爽,于是赶快走过去,结果在洒过水的路面上,他却感到更加闷热了。你认为产生这种感觉的主要原因是( )
A.洒水车中的水经过曝晒后,内能增大,温度很高
B.地面上的水使被反射的阳光增多,身体获得更多热量
C.洒水后使附近的空气湿度增加,身上的汗液蒸发变慢
D.地面上的水蒸发时把热量带到了人的身上
2。豆腐本来是光滑细嫩的(如图甲所示),经冰冻再解冻以后,就会出现许多小孔,成为美味的“冻豆腐”(如图乙所示)。请你说明“冻豆腐”中产生许多小孔的道理。
第3个回答  2010-11-10
比较酒精、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不能用来测________(选填高/低)温物体,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银温度计不能用来测________(选填高/低)温物体,这是因为水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液态酒精凝固点是)。
2、如图1所示,三支温度计的示数分别应该是(a)______(b)_______(c)________.
3、环戊烷是一种既容易液化又容易汽化的物质,而且环保,一种新型环保电冰箱就是利用环戊烷代替氟里昂进行工作的.如图2所示,环戊烷在管子里流动,当它流经冷冻室时就会发生 ___________ (液化/汽化)现象,并 ________ (吸收/放出)热量.
4、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眼镜的镜片上会出现一层小水珠而看不清物体,即使不擦镜片,过一段时间镜片上的小水珠也不见了.这一过程中包含的物态变化先是____________,后是___________.
5、去年冬季,无锡市大雾天气比往年频繁,而霜却比往年少见。从物态变化分析,“雾”的形成属于__________现象,“霜”的形成属于__________现象;“霜比往年少见”说明我市去年冬季平均气温比往年_________(高/低)。
6、北方冬天的地窖放几桶水,可以利用水_______时要____________,使地窖内的温度不会降的过低而冻坏地窖内存放的菜。
7、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你知道吗?厨房中也包含着很多物理知识.如手拿刚出笼的馒头时,若先在手上沾些冷水,就不会感到很烫,这是由于 _____________ 的缘故.
8、据报道,国外有人利用水的沸点与压强的关系,设计了一种“真空洗衣机”。它不需要洗衣粉就能使常温的水产生大量的气泡,从而达到洗涤的效果。你认为这则报道真实吗?_________ 你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依照表中的示例完成下表。
物理现象 物态变化 示例 烧开水时冒出“白气”的形成过程 液化 1 凝固 2 放在箱子里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会变小 10、沈括纪念馆要浇铸沈括纪念铜像.在用铜块浇铸铜像的过程中,铜块发生的物态变化先是___________后是___________。
11、寒冷的冬天,公园里冰雕作品的质量会一天天减少,这是___________现象。
12、对于小手术的麻醉,医生常用一种透明的、沸点为13.01℃的液体氯乙烷,把准备施行手术的地方“冻结”起来,这是医生利用液体氯乙烷________时需要_______热的原理。
13、海波被加热熔化的过程中,温度将________;物体在凝固过程中,都要________热量,而非晶体在凝固时,温度将_______。
14、铝的熔点是660℃,那么660℃的铝在熔化过程中处于______________状态。
15、在加热条件完全相同的条件下,甲、乙、丙三种物质的熔化图像,由图可知:⑴这三种物质中,_______________可能是同种物质;
⑵_______的质量一定比__________的质量大。
16、如图3甲是测量冰的温度,其中正确的图是__________,此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冰的温度是_________℃
1。炎热无风的夏天,小宇走在被晒得发烫的柏油路上,看见前面的路面已被一辆洒水车洒水淋湿了。他认为走在淋湿了的路面上一定比走在干燥的路面上感到凉爽,于是赶快走过去,结果在洒过水的路面上,他却感到更加闷热了。你认为产生这种感觉的主要原因是( )
A.洒水车中的水经过曝晒后,内能增大,温度很高
B.地面上的水使被反射的阳光增多,身体获得更多热量
C.洒水后使附近的空气湿度增加,身上的汗液蒸发变慢
D.地面上的水蒸发时把热量带到了人的身上
2。豆腐本来是光滑细嫩的(如图甲所示),经冰冻再解冻以后,就会出现许多小孔,成为美味的“冻豆腐”(如图乙所示)。请你说明“冻豆腐”中产生许多小孔的道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