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三大工具

如题所述

中央银行传统三大货币政策工具是指:
1.存款准备金
存款准备金是指限制金融机构信贷扩张和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资金。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的总额的比率。
2.公开市场业务
公开市场,是指各种有价证券自由成交,自由议价,其交易量和价格都必须公开显示的市场。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利用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的办法来调节信用规模、贷币供应量和利率以实现其金融控制和调节的活动,是货币政策的最重要的工具。
3.再贴现
贴现,是票据持票人在票据到期之前,为获取现款而向银行贴付一定利息的票据转让。再贴现,是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将贴现所获得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作的票据转让。
拓展资料:
货币政策也就是金融政策,是指中国人民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和信用量的方针、政策和措施的总称。货币政策的实质是国家对货币的供应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情况而采取“紧”、“松”或“适度”等不同的政策趋向。
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市场利率,通过市场利率的变化来影响民间的资本投资,影响总需求来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调节总需求的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为法定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和贴现政策。
中央银行产生背景:
(1)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18世纪初,西方国家开始了工业革命,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和商品经济的迅速扩大,促使货币经营业越来越普遍,而且日益有利可图,由此产生了对货币财富进行控制的欲望。
(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频繁出现资本主义经济自身的固有矛盾必然导致连续不断的经济危机。面对当时状况,资产阶级政府开始从货币制度上寻找原因,企图通过发行银行券来控制、避免和挽救频繁的经济危机。
(3)商业银行的普遍设立,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银行业也逐步兴盛起来。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在推动欧洲大陆的货币兑换商转变成商业银行的同时也加速了新银行的涌现。
(4)货币信用与经济关系普遍化。资本主义产业革命促使生产力空前提高,生产力的提高又促使资本主义银行信用业蓬勃发展。
(5)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危机的频繁发生,银行信用的普遍化和集中化,既为中央银行的产生奠定了经济基础,又为中央银行的产生提供了客观要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3-02

货币政策三大工具主要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指根据法律规定,商业银行等将其所吸收的存款和发行的票据存放在中央银行的最低比率。再贴现是指中央银行向持有商业票据等支付工具的商业银行进行贴现的行为。中央银行在证券市场上公开买卖国债、发行票据的活动即为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应该是解决宏观经济问题的决策。《中国人民银行法 》第 3 条规定:“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这一政策要求在抑制物价上涨幅度的同时维持适度的经济增长率,并且决不以牺牲经济增长为前提。货币政策目标一般包括币值稳定(或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和金融稳定。

1、币值稳定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的实施,使币值保持稳定,从而保持一般物价水平和汇率的基本稳定,在短期内不发生显著的或急剧的波动。

2、充分就业是指失业率降到社会可以接受的水平。

3、保持经济的增长是各国政府追求的最终目标,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组成部分的货币政策,自然要将其作为重要的调节目标。一般情况下,货币政策可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和降低利率以保持较高的投资率,为经济运行创造良好的货币环境,达到促进经济增长的目标。

4、国际收支平衡有利于一国国民经济健康发展,保证对外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特别是对于开放经济部门占总体经济比重较大的国家更是如此。

5、金融稳定就是要通过适当的货币政策决策与操作,维持利率与汇率的相对稳定,防止银行倒闭,保持本国金融的稳健运行,并与各国中央银行和国际金融机构合作,共同维护国际金融的稳定。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