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幼儿用正确的方法与同伴交往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07-13
简答:如何引导幼儿进行良好的同伴交往?
(1)家长必须形成正确的教养方法;
(2)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
(3)进行家园合作,为幼儿提供充足的同伴交往机会.
第2个回答  2017-06-14
对同伴间交往能力培养的对策
1.实际练习,培养交往技能
第一,在活动中练习。
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幼儿的各种活动安排是很紧凑的,他们充分和同伴交往的时间不多,因此常可以看到许多幼儿在厕所里玩耍、交流甚至不肯出来;
或者上课时讲话、不专心。
因此,在安排活动时,充分保证给幼儿有一定的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与自由交往的机会。
如来园和离园时的区域活动,让他们自由搭配,自己选择区域,自己选择同伴一起玩耍游戏。
在游戏活动和户外活动时,也给他们提供充分自由的空间,要求教师尽量不去干预。
第二,在日常生活中强化。
只有在实际情境中,得失立即兑现的情况下,幼儿通过交往技能的训练,才能真正积累交往的经验。
当幼儿运用已掌握的交往技能在与同伴交往的实践中取得成功后,教师要及时的给予肯定,并且帮助分析幼儿成功的原因,强化巩固幼儿的良好行为。
一是重视移情训练对幼儿同伴交往的促进作用。
移情又叫感情移入,即时常提到的情绪感染与共鸣。
让幼儿学会与人和谐的相处,重要的是要让幼儿学会观察、体验以及理解别人的情绪情感。
实验表明,在接受一段时间的移情训练后,大多数幼儿的同伴关系有了较大的改善,许多幼儿由于能从对方的角度来考虑问题,避免了同伴间因小磕碰、小摩擦而产生的矛盾和纠纷。
二是家长应重视独生子女的交往。
在家庭中家长应该创造一种平等和谐的交往氛围,要让幼儿敢说话、爱说话,家长应适当地带幼儿进入自己的社交圈子。
如吃东西时,有老人的家庭,家长应教育幼儿先让给老人,没有老人的小家庭应让幼儿和父母亲共同分享。
2.开设课程和全面渗透相结合
开设课程就是要将幼儿同伴交往方式和能力的培养纳入幼儿园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中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
这有利于对幼儿的人际交往教育系统而有效地开展下去。
同时,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教师也应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幼儿的生活,通过日常生活的指导,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学习一定的人际交往技能,为今后的社会适应能力打下基础。
3.强弱搭配,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提高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
通过分组,教师可以让交往能力较强的幼儿和交往能力稍弱的幼儿一起,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利用户外活动和散步活动这两个全园集中性的开放活动时间,开展跨年龄段的相互交往活动;
鼓励幼儿同园内其他工作人员接触等,以此来拓宽幼儿的交往范围,引导幼儿使用合适的交往行为方式,进一步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